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漳村矿综掘二队材料保管员叫张鹏飞,人称老张,是一名参加工作16年的井下老工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已习惯了随身携带卷尺和笔本,还不时地掏出来写写算算,量量画画。自潞安化工集团着力构建精益管理的"算账文化"体系以来,他测得更多,写画得也更勤了。这天老张如往常一样,在井下支护区巡视着各种材料、配件的数量,并认真记录在本子上。就在此时,一个黑影掠过。"老张!老张!"一声声高亢的呼喊声迎面而来。  相似文献   

2.
5月30日,程潮铁矿一位70多岁的童婆婆,搭上"极乐世界"的快车去了"天堂寨".退休职工、共产党员朱金文为童婆婆"外出旅游"送行--这是他2005年第14次为谢世的老人送终,也是他14年来,第440多次无偿替辞世者家属料丧.14年来,平均每隔十天,朱金文就要主理一桩丧事;去年,平均每隔6天,朱金文就要给一位辞世者送上山.  相似文献   

3.
王冬 《当代矿工》2013,(5):44-45
是金子,放到煤堆里都会发光.只要肯干,干什么都能成才.面庞黝黑、身材偏瘦、憨厚朴实和不时流露出率真笑脸的吕松亮是郑煤集团超化煤矿一名平凡的区队长,也是一名普通党员.他割煤、安装支架、搬运物料……井下的工作琐碎而平凡.然而平凡的工作中蕴藏着伟大,伟大的事业中积满了平凡.就是这位平凡而技术精湛的区队长,27年如一日,坚守在井下一线,献身煤海、奉献矿山,无私奉献、不断进取,用矿灯在黑暗中照亮出最耀眼的光芒. 他是爱岗敬业的"老黄牛".一盏矿灯照亮井下27年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吕松亮跋涉在起伏不平的巷道里.他无怨无悔爱上采煤这一行.他把全部的爱献给了矿山,献给了他挚爱的煤炭事业,被誉为"矿山老黄牛".吕松亮常说,农民有农民的责任田,采煤队长的责任田就是在井下.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只有天天跟班到现场,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下达正确的操作指令.哪里工作忙,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能听到他的声音.201 2年6月,拆除121工作面综采支架.由于上副巷巷道低、压力大,必须走下副巷,也就是从高处的机尾往下拆,称之为"倒拆",工作复杂,安全系数低.为了确保安全,吕松亮天天跟班到点,盯在现场指挥,工人三班倒,他却常常在井下一干就是24小时不升井,整整十天没有回家.  相似文献   

4.
新汶矿业集团华丰煤矿综放项目部工程师李作河,17年来把一腔热血投入到千米井下,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辉煌篇章."爱岗敬业、朴实无华",这是干部职工对他的评价.近年来,他立足岗位,完成自主创新项目30余项,成为新矿集团首席技师、机电工程师"双师型"人才.2007年6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5.
每周五的零点,在河南省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大庄矿的井下,都有一群身着安监制服的人员,匆匆地穿梭在井下各个采掘工作面.他们每到一处,都对正在生产的采掘工作面"评头论足,挑三拣四";有时,为了一个小的施工工序面红耳赤地"鸡蛋里头挑骨头"……  相似文献   

6.
王斌 《当代矿工》2001,(7):30-30
夜深入静,山东鲍店矿400米井下工作面奋战正忙.突然,设备出现故障,被迫停产.现场工作人员赶紧抢修.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采煤机仍没有好转迹象.这分分秒秒都是效益啊!正当大家着急时,一人匆匆忙忙赶来,只见他"望、闻、问、诊",三下五除二,不到5分钟就排除了故障,工作面马上又恢复了繁忙有序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朱苏 《当代矿工》2002,(11):47-48
张浦江,萍乡煤业集团公司一名普普通通的煤矿工人、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1992年,当他在煤矿井上井下"摸爬滚打"了三十三年办理退休手续时,人们禁不住"议论纷纷"了.  相似文献   

8.
痴情矿山苦为乐 张文市是矿工的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小时候就立志当一名矿工.1981年9月,年仅18岁的张文市顶替父亲来到原开滦矿务局范各庄矿掘进二区,当上了一名掘进工,圆了自己的矿工梦.第一次下井,张文市面对高度不过1米、最低处只有80厘米的百米长巷道,这时,他才真正明白了挖煤汉"井上两条腿,井下四条腿"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9.
正他是十几载初心不改,始终坚守在采煤一线的煤矿汉子;他是大学生采煤班班长、陕北矿业公司2019年度"劳动模范";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全部倾注在千尺井下,用汗水和智慧谱写出了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初到矿山勤学善思强本领自2008年大学毕业后,张瑞锋没有像大多数80后那样选择大城市,而是来到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张家峁公司,在荒漠中用奋斗追逐青春梦想。初到矿山,他被  相似文献   

10.
他是把握通风命脉的“守护神”,把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送到井下,排除矿井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保障井下3000多名职工的身体健康,调节井下气候,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他是系统安全的“保护者”,井下16.8万米巷道中,到处都有他的足迹:  相似文献   

11.
韩艳 《当代矿工》2004,(2):59-59
我家住农村,父亲在煤矿干了大半辈子。原矿务局为解决一些井下老工人的子女就业,十八岁不到,我就被招工到某煤矿掘进队工作。刚跳出农门的我,一切感觉都是那么新鲜。 工作不到半年,一天傍晚,队上徐书记将我叫到办公室,他问我今年多大了。我说:“19岁差一点”。“有女朋友没有?”我满脸通红头朝下,吱吱嗜晤:“我还小”“我想给  相似文献   

12.
在被誉为"中国冠军采煤队"的兖矿集团公司东滩矿采工区,有一个能谋善战、敢于争先的钢铁班组,这就是被国内外专家广泛赞誉的检修班.在这个65人的模范班组中,一群响当当的硬汉子犹如一把把"尖刀"战斗在800米井下第一线.他们以超常的智慧,拼搏的精神昭示着"王牌"军的风采.  相似文献   

13.
大同煤矿集团燕子山矿是一个年设计能力400万吨的特大型矿井.2003年,年产量突破400万吨;2004年,奋斗目标将突破450万吨.为了加快煤矿的生产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煤矿的"一通三防"建设,以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井下的"一通三防"既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条件,又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也是制约生产规模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我不服这个鉴定结论,我要和矿上打官司!”10月24日,重庆能源集团一名矿工胡某找到所在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对重庆法医验伤所出具的“司法鉴定意见书”存异议,现场情绪激动. 事情还得从一个月前说起.9月25日早班,胡某在井下和工友李某等一起搬运金属支架时,突然喊了一声:“哎呀!我的手遭压了!”工友们听他说手受伤了,连忙给矿调度室汇报,让他提前出班.出井后胡某到公司总医院照X光检查,诊断为“骨皮质不连续”.第二天又在矿上医院拍了片,医生说是他以前骨折的旧伤.  相似文献   

15.
丰山铜矿采掘车间机电工区运矿一班班长熊志鹏。他从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扎根井下生产一线,用铁的工作态度,带出了一支铁的队伍,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相似文献   

16.
甘秀启  陈亮 《当代矿工》2016,(10):24-25
正他技术精湛,处理电器设备故障手到"病"除,多次解决生产难题:他会过日子,带领班组成员大搞技术革新,年创效益200万元:他艺高不保守,传技解惑带高徒。他就是被工友们誉为"技术达人"的中煤集团大屯公司徐庄煤矿井下电钳工首席技师、实操基地教师、大屯公司技术鉴定站特聘考评员、机电科调试组组长  相似文献   

17.
李自友是山东兖矿集团公司鲍店煤矿掘进三区532队的工长,普普通通的矿工,"兵头将尾"一个,开掘巷道是他的老本行.不过,眼前的李自友却没有想象中矿工应有的粗犷与强壮,1.66米的个头和不到140斤的体重让你很难把他同那个扛着200多斤的铁梁子健步如飞、在迎头上生龙活虎的汉子联系起来.但就是凭着这副身板和一股实干的精神,李自友带着他的532队,以每年完成任务150%以上的进度6年掘进巷道7400米,扩修巷道3800米,在几百米井下开掘出条条巷道的同时,也为自己开掘出了一条奋斗之路、奉献之路.  相似文献   

18.
他是把握通风命脉的“守护神”,把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送到井下,排除矿井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保障井下3000多名职工的身体健康,调节井下气候,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他是系统安全的“保护者”,井下16.8万米巷道中,到处都有他的足迹:  相似文献   

19.
张力言 《当代矿工》2007,(12):14-14
华西在重庆工程技术学院上学时就酷爱读兵书,而且特爱读《孙子兵法·军事篇》.到打通一矿工作后,他将这些兵法知识用于井下安全技术管理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很快走上了该矿采煤三队队长的岗位.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在煤矿井下通信设备箱体多、井下电缆繁多、无线数据传输带宽不足等问题,结合4G通信技术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煤矿"一网一站"通信模式。该通信模式通过采用高效可靠的井上井下一体式万兆有线/4G无线环网,一站式的综合业务集成基站,实现了井下业务数据的"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接入、统一传输、统一管理、统一维护。测试及现场试运行结果表明,采用煤矿"一网一站"的通信模式,切实解决了煤矿的通信一体化、通信效率以及通信带宽问题,简化了煤矿的井下业务通信设备,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保障了井下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