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湖相沉积受盆缘冲积扇控制明显,发育有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两大沉积体系。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从南北山前带向沉积中心依次发育冲积扇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由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构成,分布在研究区西北库车坳陷附近。巴什基奇克组沉积期气候炎热干旱、湖盆水体浅,地层含砂率高。湖侵期,湖盆边缘沉积的地层厚度远大于湖盆中心区域沉积的厚度;湖退期,正好相反。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表明,研究区从湖侵到湖退,东北部仅受北侧古天山隆起单一陆源沉积物影响,南部仅受南侧东昆仑—阿尔金隆起影响,而中部地区由单一物源控制逐渐变为多物源影响。因此,湖退期在湖盆中部沉积的地层也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下侏罗统形成于断凸沉降期,不同时期的区域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有所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沉积特征.根据测井解释结果结合岩性资料,将研究区下侏罗统划分为4个砂组,分别从碎屑组分、单井相、物源及平面沉积相、纵向地层对比等方面进行典型沉积特征及差异分析.下侏罗统自下而上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浅湖3种亚相,共有3类不同母岩性质的物源体系,且不同沉积时期物源供给方式和供给量差异显著:3和4砂组沉积时期为三角洲前缘河道砂沉积,且3类物源供给丰富,平面沉积相展布呈现以沙参2和沙4井区为代表的哑铃形,与有效储层厚度分布形态相符;2砂组沉积时期过渡为三角洲平原沼泽环境,物源供给来源减少,其规模明显减小;1砂组沉积时期经历了由沼泽相到浅湖相的过渡,物源供给几乎中断.研究区各微相沉积特征显著,广泛发育物性较好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其发育区是有利储集区.  相似文献   

3.
经过地震剖面的解释及演化剖面的制作,通过对雅克拉断凸的构造演化过程与区域构造演化相结合,重新分析雅克拉断凸的构造特征并且厘定了构造演化序列。雅克拉断凸在印支晚期最终定型。喜山早期断凸顶部形成构造反转,断凸核部新生界内发育正断层,反转构造的时代沿着走向方向呈西老东新特征。喜山晚期形成的库车褶皱冲断作用影响,雅克拉断凸整体向北倾斜。印支期前塔里木北部覆盖碳酸盐岩,印支期雅克拉断凸形成后,核部地区剥蚀量大,古生界沉积地层被剥蚀至基底出露,而断凸南北坡还残留碳酸盐岩地层,由断凸向南北向逐渐加厚。雅克拉断凸北坡和南坡具有形同的演化过程,同样是缝洞型油藏的分布区。在一定油气地质条件下也可形成塔河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采用源-汇思想,通过沟道、同沉积坡折带等空间地貌单元的发育样式及其与沉积体系(相类型、相标志和宏观地震相)的时空配置关系分析,阐明了渤海石臼坨凸起东倾末端沙一、二段不同汇聚体系对砂体分布的控制。结果表明:凸起东倾末端物源区分为东、西2个次凸,且发育易于风化的碎屑岩和火成岩母岩,具有良好的供源能力;凸起边缘发育单断陡坡型、走向斜坡型、分叉型和缓坡型等4种坡折样式,并且与沟谷共同构成良好的汇聚通道,形成了4种不同的汇聚体系;研究区沉积体系具有"东西分源、南北分带"裙带状分布特征,受不同汇聚体系控制,形成了单断陡坡型扇三角洲、走向斜坡型扇三角洲、分叉型扇三角洲和缓坡型辫状河三角洲等4种富砂差异分配模式,其中陡坡型扇三角洲易于形成断层遮挡和侧向尖灭圈闭,缓坡沟谷型辫状河三角洲易于形成地层超覆圈闭,两者均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心、测井、钻井、录井及地震资料,在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哈301断块沉积古地貌的构造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间等微相。阿三段沉积期,西南缘潜山隆起与北部山区共同控制研究区的沉积展布,形成了南北分区的两个辫状河三角洲体系;随着潜山隆起的差异性构造沉降运动,在阿四下亚段沉积期,南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规模较小,仍为南北分区的沉积格局;阿四中上亚段沉积期,南部隆起发生整体的构造沉降,接受来自北部物源的向潜山披覆沉积,印证了沉积古地貌及其潜山的构造演化控制了物源的供给方向,也控制了哈301断块的沉积展布及时空演化。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盆地是南海东部典型的边缘海盆地,白云凹陷为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中、新生代地层发育最全的深大凹陷,其古近系是深水区已证实的主力层系及近期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文昌组是白云凹陷已经获得勘探证实的主要烃源岩层系,在凹陷周边物源控制区也是有利储层发育的重要场所。通过定量表征其源-汇系统和分析源-汇系统特征及演化规律为白云凹陷主力烃源岩及规模砂体分布预测提供依据。基于锆石定年及重矿物分析确定物源体系及其演化,利用PSDM地震资料及古地貌刻画了搬运通道类型及分布,井-震结合厘定了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类型特征;结合古地貌起伏、剥蚀量及沉积汇聚量计算结果对源-渠-汇系统进行了定量耦合。研究表明,古近纪文昌期发育番禺低隆起、云荔低隆起、云东低凸起以及云开低凸起4个近物源体系,以断沟和沟谷为渠,形成了4套完整的源-渠-汇系统。不同沉积时期的源-汇体系发生明显转变,受各时期物源差异的影响,文昌期白云凹陷发育古沟槽及大型构造转换带控制下的近物源小型湖相、辫状河三角洲及扇三角洲沉积。白云凹陷源-汇系统控制下的文昌组规模滨浅湖在文昌组五段(文五段)、文四段和文三段分布范围最广;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分布局限,在文五...  相似文献   

7.
油气勘探实践表明,源-汇思想可以成功应用于复杂陆相断陷盆地的沉积体系分析。以渤海海域为例,系统梳理了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系统研究思路、工业化应用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理论的主要研究思路就是将物源体系到汇聚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要分析物源供给、碎屑物质搬运及物源-汇聚等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耦合关系,而不是分析单一要素对沉积体的控制作用;源-汇理论工业化应用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源-汇系统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物源子系统分析、物质供给通量表征、输砂通道子系统分析与搬运通量表征、坡折子系统描述与表征、源-汇系统耦合模式与沉积响应分析,须编制关键的"三图两表",即源-汇系统层序地层综合图、物源供给系统古地理格架图、源-汇沉积体系平面图,以及物源供给通量表、沉积搬运物通量表;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理论工业化应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层序地层分析技术、地震地层学分析技术、地震沉积学分析技术、物源区古地貌恢复技术、物源示踪技术、沉积过程模拟技术等。本文初步建立的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系统研究规范对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理论的工业化应用推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恩平组是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已证实的主力生烃层系,对其沉积演化规律及主控因素的认识是指导白云凹陷油气勘探的基础。基于钻井、岩心、地震、古生物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恩平组不同沉积时期的"源—汇"体系发生明显转变,恩平组沉积早—中期以凹陷周缘隆起区的中生界火成岩为主要物源区;恩平组沉积晚期,凹陷北部主物源通道逐渐开启,古珠江携带的华南褶皱带物源进入白云凹陷。受其影响,恩平组沉积早—中期白云凹陷发育古沟槽控制下的近物源的小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滩坝沉积,恩平组沉积晚期,则发育持续进积的大型煤系三角洲。"源—汇"体系的转变既控制了恩平组近岸煤系、远岸陆源海相、封闭海湾海相烃源岩的平面有序分布,以及早—中期煤系烃源岩分散分布、晚期广泛发育的纵向差异性;也导致了恩平组沉积早—中期发育近源扇三角洲、辫状水道复合体、滩坝成因为主的岩性—地层目标,晚期发育三角洲前缘前积复合砂体为主的岩性—地层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东营凹陷石村断层下降盘古近系沙三段—沙二段为研究对象,综合钻井、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的沉积、演化等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和滩坝亚相,物源主要来自广饶凸起和鲁西隆起。沙二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前缘、滨浅湖和滩坝亚相。受广饶凸起物源供给影响,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南部以来自鲁西隆起的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从沙三段2砂组—沙二段1砂组,研究区沉积充填总体呈现退积—进积式。断层活动性、古气候变化和物源供给强度等对研究区沉积发育及演化具有主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平湖组源-汇体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斜坡带是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区域之一,寻找富砂区、明确砂体展布主控因素是油气勘探开发深入的关键。从源-汇体系研究出发,结合构造演化特征,总结了西部斜坡带平湖组物源体系、输砂体系及汇聚体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部斜坡带具有海礁隆起及渔山东低隆起两大物源体系,下切沟谷输砂及坡折带控砂是主要的源-汇体系类型。构造特征差异控制了不同斜坡的源-汇模式:北部杭州斜坡发育沟谷加边界断裂坡折源-汇模式,中部平湖斜坡发育沟谷加断阶坡折源-汇模式,南部天台斜坡发育沟谷加挠曲坡折源-汇模式。杭州斜坡和平湖斜坡源-汇模式适合形成富砂区,转换带类型多样有利于形成构造控制下的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1.
在源-汇系统格架下,以地震构形分析为基础,对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沉积相、古地貌和地震构形属性切片进行了研究,划分了沉积单元,定性—半定量指出了各沉积单元边界,并优选了2个勘探潜力区带。研究结果表明: ①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源-汇系统分为3类,西北部发育缓坡发散型源-汇系统,纵向上呈扇三角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动态演化特征,地震上由中—强反射过渡到中—弱振幅平行反射,再演变为高频中振幅前积反射;西南部发育长轴汇聚型源-汇系统,辫状河三角洲稳定发育,以楔状展布为主;陡坡平行型源-汇系统在控洼断层上盘发育多期叠置的扇三角洲沉积,整体上呈楔形,反映了物源充沛背景下的扇三角洲平原—前缘的沉积特征。②研究区文昌组沉积期的古地貌整体上具有“东断西超”的格局,文五段—文四段沉积期,研究区为强烈断陷期,局部构造运动使西北和东南抬升,中部形成了构造脊和2个次洼;文三段—文二段沉积期,进入断坳期,沉积中心整体向东迁移,湖盆萎缩,西部遭受剥蚀。③研究区缓坡发散型源-汇区发育7个沉积单元,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叠置连片的水下分流河道和薄层席状砂;长轴汇聚型源-汇区发育4个沉积单元,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分布广泛的前缘席状砂为主;陡坡平行源-汇区发育水下扇、扇三角洲前缘和浊积扇等4个沉积单元。④西南部的长轴汇聚型源-汇系统和西北部缓坡发散型源-汇系统为研究区的勘探潜力区。  相似文献   

12.
沙雅隆起含油气系统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南部海相烃源含油气系统和北部陆相烃源含油气系统。两种含油气系统关键时刻、油气藏圈闭类型及发育层位均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处于海相含油气系统分布区的塔河地区主要勘探层位集中在侏罗纪以下层位,主要勘探目标是早奥陶世地层不整合-岩溶缝洞型圈闭、石炭纪披覆背斜圈闭、三叠纪背斜-断块圈闭、盐边低幅度背斜圈闭及早石炭世内部岩性-构造复合圈闭等;处于陆相含油气系统分布区的雅克拉—轮台地区的主要勘探层位是侏罗纪以上层位,主要勘探目标是晚第三纪、晚白垩世—老第三纪的构造圈闭、侏罗纪和早白垩世地层圈闭。在亚南断裂与轮台断裂间应重视对下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披覆背斜圈闭的勘探。   相似文献   

13.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贝尔凹陷下白垩统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建立了等时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特征。对沉积体系的研究表明,不同沉积期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和配置关系有明显区别。SQt-SQn_2层序为断陷湖盆型层序,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滨浅湖等沉积组合;SQd_1- SQd_2层序为断坳期半深湖-深湖盆层序,发育三角洲、滨浅湖、浅湖和半深湖等沉积组合。不同层序发育期各次级构造单元的分布决定着特定沉积相带的展布,沉积体系域的沉积相构成也有变化。贝西次凹中部洼陷带、贝西次凹西侧的反向同沉积断裂或古斜坡坡折的下斜坡带以及贝南次凹是后期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4.
塞纳加尔盆地深水区白垩系广泛发育陆架三角洲及斜坡扇体系,是近期全球油气勘探发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通过地震相和井资料分析,对塞内加尔盆地陆架边缘斜坡带的层序格架、沉积-地貌演化,及其对构造、海平面和沉积物供应变化的响应关系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研究表明盆地的白垩纪沉积充填可划分出以阿普特末期和塞诺曼末期区域性不整合面为界的2个复合层序CS1和CS2,进而划分出8个三级层序;识别出具有“源-汇”关系的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斜坡扇体系,并根据地震相划分出3种沉积亚相: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以及4种斜坡扇沉积单元:滑塌泥石流朵体、侵蚀-充填水道、前缘扇朵体和远端扇朵体;依据不同时期斜坡扇的演化特点(坡脚型—侵蚀型—宽缓型),划分出3个演化阶段。塞内加尔盆地白垩纪的沉积格局与物源供给、古地貌和海平面变化密切相关。斜坡扇的发育位置及三角洲的后期充填受古地貌的影响。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控制着陆架三角洲和斜坡扇的推进和发育形态。西非毛里塔尼德的持续性构造隆升,中大西洋海底扩张增速,及早白垩陆缘翘倾等区域性构造事件,使塞内加尔盆地物源供给和古地貌发生变化。发育于陆架边缘的白垩纪三角洲-斜坡扇碎屑沉积体系构成了塞内加尔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西部沙三段砂岩体的物源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西部沙三段巨厚砂岩体的物源和成因类型众说纷纭,见解各异。该文认为,高青,正理庄和金家砂岩体的物源区主要是南部的鲁西隆起,樊家砂岩体的主要物源区是青城凸起,在三种成因类型中,以辫状三角洲最为发育,主要分布于高青,正理庄,金家和樊家等地;扇三角洲发育在花沟,湖相分布则较为广泛,各砂岩体由于成因类型不同,表现出的沉积特征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张立强 《断块油气田》2011,18(4):429-432
应用古地貌及沟谷展布特征、重矿物组合、岩屑类型及分布、地震反射结构、砂体展布等多种方法,对白音查干凹陷锡林好来地区下白垩统腾格尔组沉积时期的物源体系进行了研究.古地貌恢复与沟谷展布特征为判断沉积盆地的古物源体系提供了借鉴作用.锡林好来地区所在的盆地缓坡带分为斜坡带和断阶带2个单元,断阶带发育与盆地长抽方向平行的沟谷,南...  相似文献   

17.
根据构成复合圈闭封闭要素的组合关系,强调构造要素的封闭作用,将雅克拉断凸及其周缘地区的复合圈闭划分为:复合盖层圈闭、构造—地层—岩性尖灭复合圈闭、构造断层遮挡复合圈闭、复合盖层—断层联合复合圈闭、构造—地层尖灭—复式储层复合圈闭。通过对雅克拉断凸及其周缘地区的地震解释和沿封闭面的构造编图,发现和识别了波斯坦北、雅西、哈北、老城等复合圈闭,这些圈闭将是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根据岩心观察、测井和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等,利用古地貌、岩相特征、单井相及连井沉积相对比,对玛湖凹陷二叠系夏子街组的沉积背景和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受可容空间控制,玛湖凹陷二叠系夏子街组岩性多为砂砾岩,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构造运动形成的古地貌使得玛湖凹陷夏子街组的沉积空间受到限制,最终表现为“北断、西剥、东南超”的构造格局;②玛湖凹陷夏子街组发育四大物源沉积体系:北部地区为长轴远物源,砂地比低,储层较薄;西部、南部、东部等地区主要为短轴近物源,快速沉积,垂向厚度大,相带平面展布较窄,但在南部地区存在1套近南北向的长轴远物源;③玛湖凹陷夏子街组主要为粗砾岩和中砾岩,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中等,杂基含量较高,主要分布于坡折带附近,并发育于辫状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内;④夏子街组沉积时期,玛湖凹陷靠山一侧可容空间大,发育巨厚的扇三角洲砂砾体且延伸较局限,玛南地区的狭长沟谷地貌为沉积物搬运至玛湖凹陷中部提供了通道,这种长轴远物源沉积体系可形成规模较大的有效储层,砂地比可超过50%,沉积物分选性、磨圆度均相对较好,是有利储层发育带。  相似文献   

19.
下白垩统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主要的勘探层系之一,油气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新近部署的多口探井均遭遇失利。为指导油气勘探部署,利用露头、钻井、地震和实验分析等资料,对下白垩统残余分布、沉积体系类型及储集层差异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下白垩统沿南天山和昆仑山山前存在喀什北缘、乌泊尔构造带、棋北构造带和柯东构造带4个集中分布区,从山前向盆地内部减薄尖灭,改变了以往呈连续带状分布的认识。②古地貌控制下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2种沉积体系;其中,辫状河三角洲以前缘亚相为主,厚层水道砂体叠置连片分布,而扇三角洲由平原和前缘亚相构成,具有厚层短轴粗粒特征。③受原始沉积组分和后期成岩改造影响,下白垩统发育次生孔隙型和原生孔隙型2类储层,储集物性表现为中低孔中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差异分布,喀什北缘和柯东构造带有利储层相对发育。  相似文献   

20.
龙门山前陆盆地南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五段是该区重要的油气产层,由于长期被视为烃源岩与盖层,对其沉积相研究相对较少。文中利用野外实测剖面、测录井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该地区须五段沉积相类型、砂体分布特征、沉积体系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研究区须五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类沉积体系,识别出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漫沼泽、河口砂坝、远砂坝及浅湖泥等微相。须五段沉积时期,研究区西北部主要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东南部多发育湖泊沉积体系。砂体厚度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减薄,沉积相类型由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过渡到湖泊沉积,物源可能来自于西北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