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构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通过选取多条地震剖面进行二维构造—地层解释和平衡恢复,揭示了赛汉塔拉凹陷的发育过程,了解了二连盆地的总体结构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赛汉塔拉凹陷表现为下部断陷、中部不均衡隆起和拗陷并存、上部超覆拗陷的基本特征;严格受正断层活动控制的沉降主要发生于阿尔善组和腾格尔组一段沉积时期,在腾格尔组二段沉积时期,盆地发生不均衡隆起和拗陷,部分地域的沉降仍受到断裂活动的控制;在赛汉塔拉沉积期主体表现为区域性拗陷沉降和超覆不整合发育,盆地接近消亡;全盆地大体可划分为三个亚构造层序或盆地相,即下部裂陷盆地相(阿尔善组和腾格尔组一段)、中部拆离盆地相(腾格尔组二段和赛汉塔拉组)和上部热衰减或构造反转盆地相,它们分别受控于不同的构造作用过程。研究结果对二连盆地西南部具有相同成因类型和构造样式的其他凹陷的油气勘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合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的勘探实践,阐述了赛东洼槽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有利条件.按照"下洼寻找岩性油藏"的勘探思路,通过资料重新处理、老井复查、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层序划分和沉积体系研究、精细储层地震反演等技术攻关的研究表明,赛东洼槽烃源岩发育,具备形成岩性地层油藏的有利沉积构造背景,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腾一段顶部和腾二段底部储层成藏条件好,是赛东洼槽内寻找岩性油藏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3.
4.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构造样式及凹陷成因类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精细构造分析,研究了赛汉塔拉凹陷的应力应变形迹,建立了该凹陷的形成和演化模式,证实该凹陷是在左旋张扭的区域应力场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剪切性质的裂陷盆地,以伸展构造样式为主,具有走滑特征。与此同时,以凹陷形成机制为依据,预测二连盆地的“南缘七凹陷”均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5.
6.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三维区古生界潜山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岩心观察、钻井、测井(常规测井、成像测井)、薄片鉴定、物性分析等技术,对赛汉塔拉凹陷基底潜山储集层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地震属性分析的方法对储集层进行了平面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赛汉塔拉凹陷基底岩性主要为灰岩和变质岩,其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溶蚀孔洞等次生孔隙。灰岩潜山储集层在纵向上可以划分为表层岩溶带、渗流岩溶带和潜流岩溶带,而变质岩潜山可以划分为表层风化破碎带和裂缝、溶蚀孔洞发育带。两种岩性的潜山以表层带的储集性能最为良好,其在平面上的分布主要受断裂和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钻井资料的标定和理论上的分析表明,表层带储集层在地震资料上具有低振幅、低相关系数的特征,而内幕岩溶则主要具有强振幅的特征,利用地震属性能够对潜山储层进行有效的识别。在对潜山储集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控制潜山储集层发育的主要因素为岩性、断裂和距潜山顶面的深度等。 相似文献
7.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火成岩油气藏是一个重要的勘探领域,近几年得到了高度重视。该区的侏罗系安山岩和玄武岩为主要目的层,有效预测火山岩储层分布情况是勘探难点之一。针对火山岩储层特征及预测难点,利用电阻率拟声波反演、地震属性等方法预测了火山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厚度变化。根据火山岩古地貌、断裂结构特征及地震相,采用成因预测法和属性预测法相结合的办法预测了火山岩的物性。综合火山岩岩性和物性预测结果,结合岩心资料进行了火山岩岩相的预测。分析认为裂缝发育带、中距离火山斜坡相为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8.
9.
10.
报导了首次发现于二连盆地西部白音查干凹陷井下剖面赛汉塔拉组的轮藻化石4属8种,包括Atopochara restricta,Mesochara symmetrica,M.stipitata,Aclistochara mundula,A.daerqiensis sp.nov.,A.caii,A.subquadrularia,Obtusochara maedleri。其中建立新种1个。根据轮藻化石的特征、地质分布以及现生轮藻化石的生境分析,说明化石赋存的地层的时代为早白垩世阿普第晚期—阿尔必期,很可能属阿普第晚期,沉积环境为较宁静的河湾等浅水,为区内油气勘探中赛汉塔拉组地层划分与对比以及沉积环境分析提供了古生物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白垩系腾格尔组一段下亚段广泛发育一套与火山活动相关的“特殊岩性”致密储层,是致密油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基于岩石薄片观察和储层物性系统分析,结合扫描电镜、压汞、CT扫描和核磁共振等分析,对该层段不同岩性致密储层特征和“甜点”发育主控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腾一下亚段主要发育凝灰质岩、砂岩、白云岩和泥岩四大岩类,凝灰质岩和砂岩是致密油储层发育的有利岩性。储层中主要发育溶蚀孔、晶间微孔、残余粒间孔、泄水孔和微裂缝等5类储集空间,其中凝灰岩中以脱玻化晶间孔和溶蚀孔占主导,砂岩中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最有利。储层孔隙结构可划分为3类4亚类,薄层凝灰岩和溶孔发育的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较好,沉凝灰岩与白云岩孔隙结构较差。不同类型储层含油非均质性强,含油量受储层岩性、孔渗条件和孔隙结构控制。凝灰质岩致密储层“甜点”发育主要受火山碎屑沉积方式、脱玻化作用和溶蚀作用控制,砂岩类储层“甜点”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岩石结构和溶蚀作用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2.
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主要探井的岩心进行了观察、取样,明确了烃源岩区别于火山岩尤其是凝灰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并通过地质背景与实际井震对比分析,以火山岩与烃源岩的共生关系为依据,通过数学计算模型预测了本区石炭系各主要源岩层系的烃源岩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火山岩系共发育两大类烃源岩赋存型式,在火山岩与烃源岩之间存在4种共生关系,测井—地震响应特征明显。石炭系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火山岩与烃源岩的接触关系不同,分属2种不同的火山岩系烃源岩赋存型式,适用于不同的烃源岩厚度数学预测模型。烃源岩分布预测结果表明,卡拉岗组火山岩为陆上喷发,烃源岩空间上与火山岩相隔、独立、正常沉积,分布相对局限;哈尔加乌组火山岩为水下喷发,烃源岩分布广泛但在火山口之间形成多个次级厚度中心,平面分布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发育的安山岩油气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安山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难,其空间展布难以精细刻画,是制约该类油气藏勘探的关键。从研究区安山岩储层形成的地质成因分析入手,通过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岩心、测井及地震属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安山岩岩相展布特征及有效储层预测方法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发现,火山口主要位于控盆(控沉积)断裂带上,呈串珠状展布,推测当时火山呈裂隙式或中心-裂隙式喷发(源控);根据安山岩气孔发育程度,将研究区安山岩岩相划分为近火山口相、中火山口相和远火山口相,明确了研究区不同岩相的平面展布(相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相控建模基础上去除低频背景的地震反演技术,明确了安山岩有效储层的平面展布。研究表明:乌兰花凹陷安山岩中火山口相为气孔最为发育的有利岩相,有效储层主要沿盆内NE向断裂带呈带状展布,其预测结果与已钻井相吻合。该研究为安山岩有效储层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类似地区火山岩油气藏的储层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早白垩世湖底扇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湖底扇是深湖区所有重力流沉积的总称。在面积为2500km^2的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湖底扇发育面积达800km^2,厚1000-2000m,在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同类沉积中是典型一例,揭示其特征对勘探和丰富深湖沉积学具有意义。以系统的岩心观察力为基础,根据钻井剖面、测井曲线及地震剖面等,从旋回性、韵律性的视角,探索湖底扇沉积时空演化的规律。湖底扇有缓坡、陡坡和深水平原3种类型,共有6个亚相7种微相和多种岩相,各有特定的规模和分布空间。汇水盆地的古地理景观;典型的单断箕状凹陷结构;持续强烈差异沉降的古构造背景;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条件。从储集层角度看,厚层内扇主沟道和中扇辫状沟道应是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6.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成岩相分布及优质储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影响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层物性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强度进行了定量计算,得出了不同井和不同层段的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孔隙度,厘定了成岩强度划分标准。将下白垩统储层划分为5种成岩相类型,其中Ⅰ和Ⅱ类成岩相为较好的储集相带,Ⅲ类为中等储集相带,Ⅳ和Ⅴ类为差的储集相带。通过成岩相分布预测,结合沉积体系及次生孔隙发育分布规律,认为谭庄凹陷南部扇三角洲的北部区域、北部三角洲的南部区域处于中等-较强压实强胶结中等溶蚀成岩相带,为各层段的有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