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沉积相类型及储集层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第四纪湖相沉积面积达1× 1 0 4km2 以上 ,第四系厚度最大为 34 0 0m ,其中 ,下更新统涩北组中上段的泥岩夹粉砂岩段是该区的主力气源岩 ,也是原生构造型气藏发育层段。目前的勘探和研究成果表明 ,该区第四系局部构造属同沉积构造 ,其形成虽受深层第三纪古构造和古地形影响 ,但第四纪变形的边界控制条件不同。采用遥感解译手段 ,结合地震剖面研究 ,认为三湖地区第四系局部构造的形成受盆地北侧边界断裂的影响更大 ,变形动力主要来自盆地北缘 ,构造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盆地边界断裂、盆内主干断裂等控制 ,根据主干断裂的分布特征可推测局部构造的分布位置。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可划分为 3个层序。层序Ⅰ :早侏罗世盆地具明显的断陷性质 ,边界断层控制物源供给和沉积相的类型及展布 ,发育近岸浊积扇—湖泊沉积体系和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在湖盆中央凹陷区发育滑塌浊积扇。层序Ⅱ :中侏罗世早中期湖盆由断陷转化为坳陷 ,地势较平缓 ,陆源碎屑供给较少 ,广泛发育湖泊和沼泽沉积。层序Ⅲ :中侏罗世晚期至晚侏罗世 ,气候变干旱 ,湖盆由原先的坳陷转为挤压 ,发育冲积扇、河流和氧化滨浅湖沉积。盆地北缘侏罗系储集层总体为低孔低渗储集层 ,但在局部地区有机酸大量产生的溶解带、裂缝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碎屑岩储集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综合分析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35口井的钻井、测井及岩心资料,从沉积角度对该区第三系碎屑岩储集层进行分类及评价。该区储集层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主要沉积微相包括冲积扇、河道、三角洲分流河道、滨浅湖滩坝以及泛滥平原砂滩等,非均质性很强。根据岩性、沉积相带和物性参数,将储集层划分为3类。物性最好的I类储集层是曲流河道和三角洲分支河道的中—细砂岩,主要分布在南八仙、马海以及北丘陵等地区;物性中等的Ⅱ类储集层岩性为中—粗砂岩和含砾砂岩、砾状砂岩,以辫状河道砂体为主,包括部分滨浅湖滩坝砂体;物性较差的Ⅲ类储集层主要是冲积扇、泛滥平原砂滩、滨浅湖滩坝砂体,岩性为砾岩、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Ⅱ类、Ⅲ类储集层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基岩储集层气藏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录井和成像测井数据、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以及储集层微观研究和盖层条件评价等综合分析,研究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基岩储集层气藏地质特征及天然气富集高产原因。东坪地区基岩储集层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溶蚀孔和微孔,其中大量发育的基质微孔和溶蚀孔为研究区气藏高产稳产的主控因素;受控于第三纪咸化湖环境,基岩顶部0~18 m内发育的裂缝及孔隙被石膏和方解石充填,形成良好的基岩"顶封式"盖层。这种特殊的储盖组合广泛分布,使东坪地区基岩储集层气藏富集高产,主要发育两种气藏:一种是基岩顶部裂缝-孔隙型气藏,主要分布于基岩"顶封式"盖层顶面之下20~50 m区域,受构造控制明显,气藏高产、稳产;另一种是基岩内部裂缝-孔隙型气藏,纵向含气深度大,含气差异大,横向变化快,气藏高产,稳产效果差。  相似文献   

4.
马海油气田的勘探取得突破对于青海油田的石油地质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马西地区位于马海构造西部,为燕山晚期发育的古隆起,储层为河流相沉积的碎屑岩,较为发育。该区是以周边凹陷的侏罗系为烃源岩的含油气区,古凸起为油气运移聚集的长期指向区,油源对比发现其大部分来自于北带鱼卡凹陷的J2含油气系统,少部分来自于南带伊北凹陷的J1含油气系统,并且圈闭的形成、定型时期与其生烃高峰期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因此,盖层的发育程度对于工区油气藏的规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马西气藏古近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下段(E31)储集层,形成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储集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砂岩、中粒砂岩和粉砂岩。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碎屑岩颗粒分选性中等-好,胶结类型以接触-孔隙式为主,接触关系以点接触为主。砂岩储集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属于大孔隙,以粗喉道为主。储集层孔隙度平均为25.21%,渗透率平均为963.52×10-3μm2,综合评价为高孔高渗的好储集层。  相似文献   

6.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测井储集层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大港油田在勘探中突破性地发现了千米桥潜山碳酸盐岩储集层凝析气藏,储集空间具有裂缝—孔隙双重介质特征,此类油气藏既是当前勘探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测井解释的一大难题。本文系统阐述以成像测井为代表的特殊测井系列在该气藏储集层评价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利用FMI(全井眼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宏观拾取了储集层裂缝、溶孔;采取FMI与ARI(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相结合对裂缝延伸长度、溶孔有效性做了半定量一定量评价;应用DSI(偶极横波声波成像测井)判断了裂缝、溶孔的渗透性能;运用CMR(核磁共振测井)进行了储集层流体性质判别;以及采用Elanplus最优化模型组合技术求取了岩性剖面,并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制定了有效厚度划分标准。上述方法综合测试成果表明,特殊测井系列的应用对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储集层的成功评价起到重要作用。图5表1(李建国摘)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北缘盖层地质特点及封盖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柴达木盆地北缘盖层主要为泥质岩,第三系路乐河组、下干柴沟组上段是区域性盖层,侏罗系和第三系上干柴沟组、油砂山组为局部性盖层.侏罗系盖层突破压力较高(最高达16~23MPa),具备物性封闭能力的时期比侏罗系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早;第三系盖层突破压力值变化大,一定埋深的样品也可达12.7MPa,封闭能力形成于侏罗系烃源岩生烃高峰期或其后,冷湖地区有效封闭门限深度为1613.7m,马仙地区为1094.46m.根据盖层地质和物性封闭特征评价,侏罗系和第三系下干柴沟组为Ⅱ类盖层,第三系路乐河组为Ⅲ类盖层.图4表1参4(洪峰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涩北气田高泥质疏松粉细砂岩气藏,在多年的室内基础理论研究和现场防砂先导性试验成果总结的基础上,通过综合采用解、稳、固、防、增、保等配套防砂技术和充填工具,形成了以纤维复合和高压一次充填为主的防砂工艺技术。截止2007年12月底,现场防砂工艺已推广应用56口井,防砂后气井不出砂,并且日产气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单井日产气量平均增加幅度20%以上,累计增气2.23×108m,平均有效期429d,防砂有效期最长4年以上,满足了粉细砂岩气藏防砂和进一步提高气井单井产量的开发需要。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以柴达木盆地北缘多年的勘探成果及取得的地质认识为基础,较深入地剖析了该区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并系统地分析了油气的分布规律,这对该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者指出,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分布主要遵循4条规律: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是决定油气发现的先决条件;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决定油气田的资源类型;始新世末的早期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古圈闭与生烃史的匹配关系好;喜马拉雅运动第Ⅲ幕以来形成的浅层滑脱断层对原生油藏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柴达木盆地北缘从1955年开始石油勘探,除20世纪90年代末发现南八仙中型油气田外,没有发现规模油气储量,柴北缘地区油气资源量为10x108t,但找到的油气储量很少,石油资源转化率只有3.2%.由于阿尔金走滑断层对柴北缘油气运移起到破坏作用、缺乏良好的区域盖层、对侏罗系基础研究工作不到位、勘探工作缺乏连续性等问题,增加了油气勘探的难度。今后勘探重点应以潜伏构造和凸起斜坡地层圈闭勘探为重点,并加强赛什腾山前逆掩推覆构造的研究。只要工作到位,柴北缘地区油气储量会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11.
柴北缘深层天然气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大,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尚不明确,制约了天然气勘探进程。基于地震、地质、地化及钻井等资料的研究,从烃源岩、储层、构造及输导体系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柴北缘深层天然气藏的成藏条件,结合已有勘探成果和地质条件,指出了深层天然气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深层侏罗系分布广,阿尔金山前西段存在侏罗系生烃凹陷,深层高-过成熟度烃源岩生气潜力大;基岩风化壳和次生孔隙发育的碎屑岩可作为深层有效储层,基岩储层物性不受深度控制,深层发育碎屑岩优质储层;广泛分布的以断裂为主的输导体系有利于超深层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纵向和横向运移;多期构造活动使得柴北缘深层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烃源岩持续生烃有利于这些深层圈闭早期、多期成藏。在以上研究成果基础上,指出深大断裂发育的生烃凹陷周围圈闭是深层天然气聚集有利区,盆缘古隆起以及晚期构造带上大型背斜圈闭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其中阿尔金山前深层是最现实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古近纪以来沉积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简称“柴北缘”)西段古近系和新近系的沉积序列、岩心特征、薄片特征、测 井资料及录井资料的分析,结合野外露头考察,对该区的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和 新近系发育以砾岩、砂岩和泥岩为主的碎屑岩沉积,且沉积体系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 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为主;古近系的岩性变化较大,主要为砾岩,具有正旋回特征,说明古近纪时期 为一水进过程;新近系地层发育以粗碎屑岩和细碎屑岩不等厚为主的交互沉积,水动力条件变化频繁。通 过进一步的研究认为,古近纪以后的柴北缘由于降水量(或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了湖盆周缘粗碎屑 岩和细碎屑岩不等厚交互沉积,即在盆地边缘有泥岩发育,并且在靠近盆地的沉积中心也有中-细砂岩 的发育,这种粗碎屑岩和细碎屑岩的交互沉积层容易形成较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 成。沉积模式研究清楚地展示了柴北缘地区古近纪以来的沉积演化规律,为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 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柴达木盆地北缘野外剖面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相关钻井、露头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柴北缘上石炭统克鲁克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展布、有机地球化学、矿物组成、储集空间、含气性等方面特征。结果表明,克鲁克组页岩有机质丰度高,w(TOC)为0.28%~11.93%,平均值大于2%,Ro为0.9%~1.44%,平均为1.12%,处于有机质热演化的成熟阶段,页岩有效厚度为30~150 m,脆性矿物含量大于40%,微米—纳米级裂缝和孔隙发育,含气量为1.01~2.85 m3/t,平均为1.87 m3/t,尕丘凹陷、欧南凹陷和德令哈断陷有利于页岩气形成与富集,是克鲁克组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4.
柴北缘鱼卡-九龙山地区侏罗系储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九龙山地区侏罗系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并对其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侏罗系储层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和少量裂缝,其中,溶蚀孔占较大比重,对改善该区储层物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储集性能影响较大,成岩作用强度,特别是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发育程度对鱼卡-九龙山地区侏罗系储层物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以东地区地层油气藏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马海构造东南斜坡为例,从油源、储盖组合、圈闭等方面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以东地区地层油气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该区地层圈闭落实,顶、底板具有较好的封堵条件,储盖组合良好,但是由于尕丘凹陷烃源岩发育较差,厚度小且分布局限,制约了该区圈闭的有效性,因而难以成藏.综合评价认为,该区今后地层圈闭目标的重点应转向马海构造西缘和北缘油气运移通道上的有利油气捕获部位.  相似文献   

16.
以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几何学特征为基础,采用盆地反演模拟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解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的构造运动学特征。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在中、新生代时期经历了水平伸展、水平挤压和垂直差异升降等几种运动型式。水平伸展运动主要集中在J1-J2,其NE-SW伸展强度西强东弱,最大伸展率和伸展速率分别达1.9%和19.48m/Ma·km。水平挤压运动可以划分为E3、N2和Q三个主要"挤压事件"并控制着新生代盆地形成和演化,盆地NE-SW的压缩强度具有由西向东递减的特点。垂直差异升降运动具有"幕式"渐进特点,J1、E3、N2和Q为主要沉降期,其中尤以N2的沉降速率最大(182m/Ma),E3的沉降速率次之(38m/Ma),J3-K和E1早期为抬升剥蚀期。柴达木盆地北缘的中、新生代沉降作用具有明显的自西向东迁移规律:J1期以西部坳陷沉降为主,E3期以中部坳陷沉降为主,N2期以东部坳陷沉降为主。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古近系路乐河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古近系路乐河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共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与湖泊等5种沉积相类型,并对其各自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柴北缘西段发育2种主要的沉积体系组合类型.西北的冷湖-潜西地区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组合,东南部马海-南八仙地区则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组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地质背景研究认为影响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氦气富集的主要因素有广泛分布的岩体、发育的断裂及地下水系统等。其中岩体提供充足的氦气气源,断裂及地下水系统提供良好的天然气运移通道及运移载体。4He、20Ne等稀有气体同位素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证明地下水系统在氦气富集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且氦气含量较高。运用对渭河盆地及邻区氦气调查所形成的氦气成藏理论认识,预测柴北缘地区具有壳源氦气资源远景,通过对该区马北油气田、东坪气田等氦气远景区天然气井口样品分析,发现氦气含量普遍较高,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氦气为典型壳源氦。分析的22个样品中21个达到或超过工业标准,按照马北地区16个样品平均氦气体积分数0.28%估算,仅马北地区就可成为大型氦气资源远景区。通过进一步调查评价,研究区有望获得特大型氦气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天然气的成因和天然气分布规律,综合利用天然气组份及碳同位素等手段对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柴北缘天然气以甲烷为主,重烃含量相对较高,不同构造带天然气组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碳同位素分析表明,δ13C1和δ13C2值分别介于-36.4‰~19.3‰和-27.4‰~-19.82‰。天然气成因鉴别表明,该区天然气主体为煤型气,来自侏罗系烃源岩。柴北缘碳同位素分布主体为正序列特征,受不同成熟度、不同类型源岩混合以及过成熟阶段源岩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存在天然气碳同位素倒转现象。柴北缘天然气平面分布具有分带性,烃源岩成熟度控制了油气分布,天然气位于成熟-高成熟区及附近。冷湖六号-冷湖七号、鄂博梁-葫芦山构造带以及阿尔金山前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