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火鬼与火神     
火鬼与火神在火文化中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我国各民族在火崇拜文化中对他们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苗族史诗《铸日造月》中讲到:远古时候,天空落下五把火,从此大地才有了火。彝族史诗《查姆》中说:“独眼睛这代人,用火来御寒,用火来作伴侣,用火来烧东西……生吃树果有生味,热吃树果味道美。人类从此冷暖能分辨,从此生熟能分清。”傈僳族至今盛传:安置火塘时若位置不合会发出。吱吱”的叫声,据说,还有不少人听到过这种叫声;当人们把它移到另一个合适的位置时,这种叫声才会停止……  相似文献   

3.
水与火     
影子  新片 《云南消防》2003,(4):42-43
出于对水和火的物理化学属性的认知,人们总说“水火不容”。然而,在人类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水、火总在人们关于世界的认识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二者间其实有着某种相似关联性,并因而被常常对举。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人中曾流传着一个生动有趣的神话传说:荒远之际,混沌初开,地上只有水和火,但它们不断纠缠混战,直打得精疲力尽,结果,水流入了山谷,火钻进了石缝。这样一个看似为解释自然物象而产生的故事中,却流露出先民对现实生活中水和火的深切认识和极端重视。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5)
蛙,是我们所熟知的一种两栖类动物,它的生育能力之强、存活之多,生存能力之强大,它也是我们先民认为的雨神的代表,所以我们壮族的先民对蛙十分的蛙崇拜。蛙崇拜给我们的民族文化增添了几分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5.
苗族史诗《铸日造月》中讲到:远古时候,天空落下5把火,从此大地才有了火。彝族史诗《查姆》中说:“独眼睛这代人,用火来御寒,用火来作伴侣,用火来烧东西……生吃树果有生味,热吃树果味道美。人类从此冷暖能分辨,从此生熟能分清。”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西南地区许多民族中盛行一个在旧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的节日,就是火把茄。每年的这—天,各民族的^们就要举行盛大的仪式来庆祝,它的热闹程度并不亚于汉族的春节。从这个节日的活动来看,可以反映出火文化的浓厚内涵。  相似文献   

7.
太阳崇拜与中国古代建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庆洲 《新建筑》1997,(2):43-45
论及良渚文化的寺墩古城之而已及意象的太阳崇拜内涵,认为后世的明堂,周王城制度均以之为文化渊源,在布局,意象上一脉相承。论述了太阳崇拜,天帝崇拜,北辰崇拜,太胡崇拜的融合为一,太阳崇拜通过融合的形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成为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成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历代帝都宫阙,则是一曲曲太阳神的颂歌。  相似文献   

8.
《消防与生活》2010,(7):29-29
在古人眼里,火来无影去无踪,神秘莫测;火鲜红耀眼,光芒四射,熠熠生辉,是一种奇异的特殊物质,被人们视之为神之物,顶礼膜拜,以至于今日还有许多民族仍保留着对所谓“火神爷”的崇拜仪式。  相似文献   

9.
《消防与生活》2008,(10):41-41
在古人类的眼里,火来无影去无踪,神秘莫测;火鲜红耀眼,光芒四射,熠熠生辉,是一种奇异的特殊物质,被人们视之为神之物,顶礼膜拜,以至于今日还有许多民族仍保留着对所谓”火神爷”的崇拜仪式。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应抓住旅游契机,发展旅游业,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民族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产业调整,也有利于民族地区的资源保护。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凸显民族特色是关键。民族文化,是古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11.
火文化论     
何平 《云南消防》2000,(2):43-45
各族人民的用火事象之所以可以称之为火文化,其原因是火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鲜明地表现出各个民族特有的价值观等内在精神世界,具有“文化”这一要领所特有的外延的普泛性和内涵的内在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王理 《河南消防》2002,(9):36-36
《河南消防》杂志创立了一个“读火”栏目,并连续刊发了一组有关火化的章,笔是每篇必读。章引人入胜,令人喜爱。“读火”,是一种圣洁的感受,是一种心灵的体验,是一种人生的福祉。“读火”,让读读出了化。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29)
火神是佤族万物有灵观念中崇拜的一种神灵。在家庭中表现为将火塘神圣化,而在集体的宗教祭祀活动中则以"取新火"和"送鬼火"的仪式来表现,体现了佤族纪念祖先"摩擦取火"的伟大发明,辞旧迎新、驱邪禳灾和传授防火知识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佚名 《浙江消防》2005,(4):40-41
在古人类的眼里,火来无影去无踪,神秘莫测,火鲜红耀眼,光芒四射,熠增生辉,是一种奇异的特殊物质,被人们视之为神之物,顶礼膜拜,以至于今日还有许多民族仍保留着对所谓“火神爷”的崇拜仪式。  相似文献   

15.
《消防与生活》2006,(7):38-38
在古人类的眼里,火来无影去无踪,神秘莫测;火鲜红耀眼,光芒四射,熠熠生辉,是一种奇异的特殊物质,被人们视之为神之物,顶礼膜拜,以至于今日还有许多民族仍保留着对所谓“火神爷”的崇拜仪式。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20)
在中国历史上,关羽崇拜历经各朝各代,遍及全国各地,其影响之深远,无人能出其右。关羽崇拜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民众的社会文化心理,本文从内圣外王的完美理想人格和崇拜神灵的社会文化心理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说明关公崇拜所反映的中国民众传统心理和社会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火与生育     
火,在生育民俗中意味着两性的结合与撞击,意味着氏族祖宗绵延传承的生命火焰,也意味着产生新生命的种子。  相似文献   

18.
火的发现与使用,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转折。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告别“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并逐步学会了利用火来取暖、熟食、照明和防御野兽的侵袭。然而,从使用天然火发展到人工取火,人类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面对火的福灾并存、反复无常,原始先民们在充满崇拜与敬畏的复杂心理之下,纷纷用神话的方式叙述着关于火种起源与人类取火的童年记忆。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6)
丰富的节日活动形式有利于幼儿走出教室,突破集体课堂的限制,在多彩的社会交流、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幼儿园采用创新丰富节日环境、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形成节日文化共识等方式来组织开展节日文化活动,促进幼儿园、幼儿、教师及家庭的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5):27-32
榕树崇拜是壮族重要的民俗信仰,起源于壮族聚居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原始社会特殊的社会心理。它通过榕树隐喻壮族人民利用自然资源配置以实现自我标立,从而突出其民族"保护神"形象。随着传统民俗信仰神秘色彩的褪去,榕树崇拜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态信仰、社会制度表征及其指向的凝聚作用、平台作用,其实践理性作为一种绿色动员令,在当今仍然具有积极的社会建构性。广西崇左市的"大榕树课堂"使传统的榕树崇拜在今天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壮族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种有益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