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8.
第三十六回文化广场“文革”大火列位看官,本期“火事演义”说两回与文化、旅游有关的大火灾。如今,文化与旅游已成为拉动内需和消费的重要项目,这是好事。然而,从消防角度看,这好事中却包含着隐患和危险。因为文化活动和旅游活动往往在公众聚集场所进行。常言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如此众多的人聚集一处,倘若出现火灾险情,后果不堪设想。2000年,河南洛阳一场大火烧死309人,就是发生在公共场所人群密集之地。本期为看官们说两回“文革”期间发生的火灾,虽然时过境迁,当年的情况未必会在现实发生,但是了解公共场所和旅游景点的消防常识,仍有必要,并不过时。20世纪30年代,上海租界。上海有几处大名鼎鼎的公众聚集场所,跑马厅(后改为人民广场)、跑狗场(后改为文化广场)、大世界、豫园商场(老城隍庙)等。跑马厅是赌马的,跑狗场是赌狗的,列位在电影电视上或许见过这种场面:马在跑,狗在叫,看台上群情激昂,为自己押宝的狗或马呐喊助威,谁都巴不得赢一笔回去,所以跑马厅、跑狗场总是很热闹(上海话说“老闹忙咯”)。1949年后,跑马、跑狗等赌博活动被禁止,位于陕西南路与永嘉路口的跑狗场被改为文化广场,成为上海最大的群众娱乐场所。文化广场在原跑狗场的基... 相似文献
9.
10.
11.
第四十回大兴安岭三色咏叹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原始森林场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为流传的小说《林海雪原》,写的就是这一带发生的故事。早些时候,这里诚然是一片莽莽林海。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大量采伐,森林面积大大减少。尽管如此,大兴安岭仍是中国最大的林场。1987年5月6日14时08分,黑龙江省漠河县境内西林吉林业局古莲林场15林区的采伐带上,4个民工违反操作规程,在林地中抽烟。他们抽完后顺手将尚未熄灭的烟头往草地上一扔就走了。不久,山坡上吹过一阵大风,烟头的火星陡然间燃起大火,席卷了附近的森林。林地管理员发现起火,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当地立即组织了扑救。5月7日16时30分,黑龙江省森林防火办公室向林业部的报告中说:山火已被控制。然而,这是一份极不负责的报告,有关人员对实际火情并不了解,根据报喜不报忧的惯例,隐瞒实情,敷衍了事。5月7日傍晚,大风骤起,情况突变。报告中已被“扑灭”的山火重新蹿起熊熊烈焰,谎言中被“控制”的大火变得更加凶猛。整个西线大火变成一条凶猛的火龙,借着强劲的西北风,从西、北、南三个方向,向西林吉林业局所在地漠河县城扑去。当时,县委书记正在通过广播号召“城里的青壮... 相似文献
12.
13.
本刊《火与民族文化》专栏开辟以来,深受读者欢迎,不少读者通过电话或信件对本栏给予鼓励,同时,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报达读者的厚爱,本刊将从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拓展《火与民族文化》专栏,使之能更深入全面地反映火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如果说,本栏以往的文章着重从和谐的角度阐释火与民族文化的发展,那么,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本栏文章将从火与民族文化的冲突甚至毁灭的角度来展开陈述,这就是读者看到的《中国历代火事》。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巴格比认为:文化是历史的投影。在他看来,文化不过是历史的另一侧面,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的既往形态和现实形态。正是沿着这个思路,我们注意到中国历代火事,包括火灾、战火、兵燹、火案等,这些火事是怎样发生的,它们对华夏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发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就是我们叙说的重点。中国有许多分门别类的专史,连娼妓史都写得像模像样(见王奴书《中国娼妓史》),可是,却少有专门的消防史及火事史。应该说,这是一个缺憾,缘此,《中国历代火事》也有拾遗补缺的意味。当然,本刊并不承担修史的义务,所以,我们将以可读性较强的章回故事形式连载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火事,从殷商直到近当代,以期读者对中国历代火事有一个初步的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姚京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07,(11):1-1
刚刚结束了“向75年的致敬”.回顾“中国设计十年”是我们自身在走过三年历程后的一次停顿.以便能够冷静地审视与思考。也许,三年正是一个契机,可以让我们对历史做出回应——这是对发展进程的一次集体的记忆和动态的解析。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密切交流,“中国风”在17~18世纪席卷整个欧洲,成为特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欧洲艺术风格,并对欧洲大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文以瑞典卓宁霍姆宫的中国亭为例,通过梳理该建筑的建造历程,分析其设计特点,阐述当时欧洲国家对中国建筑文化的理解与模仿转译现象,进一步探讨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融互鉴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建筑至少有七千年以上有实物可考的历史。“历史建筑遗产”,在中国就是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建筑、古城镇及其遗址、遗迹和已列入“历史文化名城”名单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我们希望找到自我.但不要找到自大。中国历史上没有建筑师这个行业.只有工匠,传统的中国建筑创新速度很慢.但是.中国的建筑是不是就是古墙加上瓦呢?不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