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平  文璐 《云南消防》2003,(7):44-47
关于明清皇宫的火案,前面几回已经说了不少。细细忖度,故宫的消防设施算不错的了,在当时的条件下,能达到这种水平已然不易。可是,消防不仅仅是设备问题,其中还涉及体制、社会和历史背景等各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思平  文璐 《云南消防》2003,(3):43-46
列位看官,各位对中国古代考状元的故事不陌生吧!在充斥舞台的才子佳人戏中,至少有一半涉及考状元。在这些故事中,考状元仿佛很简单也很美好,想做官,考状元去;想娶漂亮老婆,考状元去。“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几乎成为历代士子才人的梦想。在戏台上,这个梦想似乎不难实现,先是寒窗苦读,心中叨念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相似文献   

3.
思平  文璐 《云南消防》2003,(1):43-46
《中国历代火事》连载以来,读者反映不错。多数读者认为,关于中国火事的长篇连载很少见,《云南消防》能推出如此规模的作品,实属大气之举。用说故事形式反映中国历代火灾.火攻、防火、灭火及其他相关火事,寓教于乐,诚然是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然而,不少读者认为栏目标题《中国历代火事》比较呆板,庄重有余而活泼不足,让人误认为是学术性文章。编辑部听取读者的意见,将本栏标题改为《中国火事演义》,使之更符合“说故事”的特点,望读者继续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4.
思平  文璐 《云南消防》2003,(5):43-46
北京海淀有一片很大的园林,早先是皇家御苑。这片园林包括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清华园、颐和园及西山。现在,万春园、清华园是清华、北大的校园,颐和园成了公园,而圆明园只留下当年的断柱残垣。当游客徘徊于圆明园断柱残垣的废墟时,不禁会想,这一切是怎样造成的?圆明园究竟遭受了怎样的劫难,竞成了今天这副模样?那么,让我们从这个疑问开始,讲述本回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思平  文璐 《云南消防》2003,(6):42-45
清光绪十五年二月二十四日(1893年3月25日)清晨。朔风凛烈,彤云密布,一阵大雪随风而至,很快,天津塘沽口外的田野被铺上一层银妆。  相似文献   

6.
思平  文璐 《云南消防》2003,(8):41-44
列位看官,《中国火事演义》讲述至此,不觉间竹帛烟消,已然到了现代社会。在以往的数十回中,我们主要讲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火案,说白了就是讲火灾故事。然而,既挂名“中国历代火事”,我们就不能光说故事,还得说点与火有关的其他事情,特别是中国消防史上的大事,否则,这“历代火事”就有点名不副实了。本期这两回,欲与诸位讲讲民国初年的中国消防建设,从  相似文献   

7.
故乡火事     
小时候,家在在一座小镇上,小镇已有了上百年的历史。街道不宽,一溜青石板铺成,白天七脚踩在上面冰凉冰凉,很是舒畅。街的两边一色的是青砖碧瓦、穿枋结构的号子,一家连着一家。隔几十家就有一条窄的巷子穿街而过,巷子里白天也黑黢黢的,个子高一点的走在里边必须低着头,一不留神就会撞在墙上或楼板上。  相似文献   

8.
第三十六回文化广场“文革”大火列位看官,本期“火事演义”说两回与文化、旅游有关的大火灾。如今,文化与旅游已成为拉动内需和消费的重要项目,这是好事。然而,从消防角度看,这好事中却包含着隐患和危险。因为文化活动和旅游活动往往在公众聚集场所进行。常言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如此众多的人聚集一处,倘若出现火灾险情,后果不堪设想。2000年,河南洛阳一场大火烧死309人,就是发生在公共场所人群密集之地。本期为看官们说两回“文革”期间发生的火灾,虽然时过境迁,当年的情况未必会在现实发生,但是了解公共场所和旅游景点的消防常识,仍有必要,并不过时。20世纪30年代,上海租界。上海有几处大名鼎鼎的公众聚集场所,跑马厅(后改为人民广场)、跑狗场(后改为文化广场)、大世界、豫园商场(老城隍庙)等。跑马厅是赌马的,跑狗场是赌狗的,列位在电影电视上或许见过这种场面:马在跑,狗在叫,看台上群情激昂,为自己押宝的狗或马呐喊助威,谁都巴不得赢一笔回去,所以跑马厅、跑狗场总是很热闹(上海话说“老闹忙咯”)。1949年后,跑马、跑狗等赌博活动被禁止,位于陕西南路与永嘉路口的跑狗场被改为文化广场,成为上海最大的群众娱乐场所。文化广场在原跑狗场的基...  相似文献   

9.
第三十三回 朝阳门火药大爆炸 1950年5月14日,北京。刚进入初夏的北京显得又闷又热。中南海怀仁堂内,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政协会议。天气热,会议气氛也热。下午,大部分议题已讨论得差不多,周恩来满意地笑着说,休息一会儿,到门外透透风。  相似文献   

10.
第三十八回 白云机场客机大火 引擎轰鸣,高天流云在舷窗外滚滚而去。 这是1989年12月24日15时许,一架苏制伊尔-186超音速喷气客机正在飞往广州的途中。这架飞机属兰州民航局,编为202号航班,机上共69人,其中机组成员11人,乘客58人。伊尔-186喷气客机是苏联伊留申飞机设计局研制的新型干线客机,最高时速为音  相似文献   

11.
第四十回大兴安岭三色咏叹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原始森林场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为流传的小说《林海雪原》,写的就是这一带发生的故事。早些时候,这里诚然是一片莽莽林海。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大量采伐,森林面积大大减少。尽管如此,大兴安岭仍是中国最大的林场。1987年5月6日14时08分,黑龙江省漠河县境内西林吉林业局古莲林场15林区的采伐带上,4个民工违反操作规程,在林地中抽烟。他们抽完后顺手将尚未熄灭的烟头往草地上一扔就走了。不久,山坡上吹过一阵大风,烟头的火星陡然间燃起大火,席卷了附近的森林。林地管理员发现起火,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当地立即组织了扑救。5月7日16时30分,黑龙江省森林防火办公室向林业部的报告中说:山火已被控制。然而,这是一份极不负责的报告,有关人员对实际火情并不了解,根据报喜不报忧的惯例,隐瞒实情,敷衍了事。5月7日傍晚,大风骤起,情况突变。报告中已被“扑灭”的山火重新蹿起熊熊烈焰,谎言中被“控制”的大火变得更加凶猛。整个西线大火变成一条凶猛的火龙,借着强劲的西北风,从西、北、南三个方向,向西林吉林业局所在地漠河县城扑去。当时,县委书记正在通过广播号召“城里的青壮...  相似文献   

12.
思平 《云南消防》2002,(2):34-37
第九回陆逊虢亭火烧连营建安27年,即刘备称帝的章武二年春,刘备大军杀至东吴重镇虢亭。此时,当年杀害关羽、张飞的仇人吕蒙、潘璋、马忠、糜芳、傅士仁、范疆、张达等皆已死亡,东吴派程秉为使节至刘备大营,表示愿意归还荆州,送回孙夫人,永结盟好。刘备不依不饶地说:“朕切齿仇人,乃是孙权。今如与之结盟,有负于与关、张二弟的桃园结义。朕必先灭吴,再灭魏。”言毕,下令斩来使以示绝情。以马良为首的众谋士多方劝说,程秉方才免过一死,抱头鼠窜逃回东吴。孙权闻言大惊,一时不知所措。参军阚泽(即上一回“火烧赤壁”时前往曹营…  相似文献   

13.
思平 《云南消防》2001,(4):42-45
本刊《火与民族文化》专栏开辟以来,深受读者欢迎,不少读者通过电话或信件对本栏给予鼓励,同时,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报达读者的厚爱,本刊将从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拓展《火与民族文化》专栏,使之能更深入全面地反映火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如果说,本栏以往的文章着重从和谐的角度阐释火与民族文化的发展,那么,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本栏文章将从火与民族文化的冲突甚至毁灭的角度来展开陈述,这就是读者看到的《中国历代火事》。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巴格比认为:文化是历史的投影。在他看来,文化不过是历史的另一侧面,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的既往形态和现实形态。正是沿着这个思路,我们注意到中国历代火事,包括火灾、战火、兵燹、火案等,这些火事是怎样发生的,它们对华夏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发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就是我们叙说的重点。中国有许多分门别类的专史,连娼妓史都写得像模像样(见王奴书《中国娼妓史》),可是,却少有专门的消防史及火事史。应该说,这是一个缺憾,缘此,《中国历代火事》也有拾遗补缺的意味。当然,本刊并不承担修史的义务,所以,我们将以可读性较强的章回故事形式连载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火事,从殷商直到近当代,以期读者对中国历代火事有一个初步的  相似文献   

14.
思平 《云南消防》2002,(4):45-48
每年农历6月24日,是滇中各民族的“火把节”。这“火把节”有何来由?据说是纪念一位美丽善良的女性。原来,唐代南诏国曾发生一起惨案,史称“火烧松明楼”。这场火与火把节有何关系?请看《中国历代火事》第十三回“皮罗阁火烧松明楼”。中唐时,还有一起特大火灾引起社会的关注,这就是武陵郡大火。请随第十四回“刘禹锡武陵感大火”走入这场大火的现场。  相似文献   

15.
思平 《云南消防》2002,(5):43-46
第十五回来俊臣请君入火瓮说起中国历代火事,不得不提及火事中最残酷的一页──火刑。史载最早的火刑见于商纣王。商纣王为了整肃后宫,采纳宠妃苏妲己的建议,在宫中立“炮烙”之刑。所谓“炮”,就是中药的炮炙,即用文火慢慢烤干;“烙”,就是用火熨烫,本来,这都是用火制物的手段,苏妲己却用来制人。她建议,用黄铜造空心大立柱若干,内升大火,直至将铜柱烧得发红。此时,把待罪宫人(主要是宫女和宦官)带到铜柱前,剥去衣服,用铁链绑在铜柱上,须臾间,罪人的皮肉被烧光,只剩一堆枯焦的黑尸,足以警示他人。商纣王采纳了妲己的…  相似文献   

16.
思平 《云南消防》2002,(1):42-45
第七回濮阳城曹操陷大火建安年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三分天下。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各路诸侯纷纷以火助攻,遂使三国时代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火攻最盛的时期。在这一时段的《中国历代火事》中,我们将集中介绍当时发生的几次著名火攻战例。火攻古已有之。早在战国时代,孙子已归纳出火攻的若干要则并列入《孙子兵法》。然而,在战国期间,除田单的火牛阵、白起邯郸包围战之外,并没有更多的火攻战事。三国时候就不同了,大型火攻战事一起接一起。这些战役中,在火攻的精心策划、火攻技术力量的完备和娴熟、打击力度和打击效能的高度实现等…  相似文献   

17.
刚刚结束了“向75年的致敬”.回顾“中国设计十年”是我们自身在走过三年历程后的一次停顿.以便能够冷静地审视与思考。也许,三年正是一个契机,可以让我们对历史做出回应——这是对发展进程的一次集体的记忆和动态的解析。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密切交流,“中国风”在17~18世纪席卷整个欧洲,成为特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欧洲艺术风格,并对欧洲大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文以瑞典卓宁霍姆宫的中国亭为例,通过梳理该建筑的建造历程,分析其设计特点,阐述当时欧洲国家对中国建筑文化的理解与模仿转译现象,进一步探讨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融互鉴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建筑至少有七千年以上有实物可考的历史。“历史建筑遗产”,在中国就是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建筑、古城镇及其遗址、遗迹和已列入“历史文化名城”名单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我们希望找到自我.但不要找到自大。中国历史上没有建筑师这个行业.只有工匠,传统的中国建筑创新速度很慢.但是.中国的建筑是不是就是古墙加上瓦呢?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