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河小花间暴雨洪水预报耦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河下游防洪需要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四座水库联合调度,客观要求花园口站洪水预报的预见期不少于30小时,要实现这一目标,惟一途径是通过暴雨洪水预报耦合技术的研究,建立暴雨预报和洪水预报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模型,直接应用降水预报的结果进行洪水预报。通过分析国内外气象预报,洪水预报和暴雨洪水预报耦合技术研究现状,介绍了黄河小浪底-花园口区间暴雨洪水预报耦合技术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确立了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位于小浪底水库下游的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洪水,仍威胁着黄河下游防洪安全。结合本流域及邻近地区水文、气象资料分析,划分气象一致区,采用暴雨时面深概化法,当地暴雨放大法,历史洪水暴雨模拟放大法等研究了小花间可能最大暴雨(PMP),并应用新安江模型推求出小花间可能最大洪水(PMF),为黄河下游防御特大洪水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花间1761年特大洪水降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61年8月洪水是黄河三门峡-花园口区间的一次罕见特大洪水。根据大量历史文献对1761年洪水的雨情、水情记载,分析其暴雨特征,并根据推求出的各断面洪水情况,应用新安江模型模拟出该场暴雨及过程,为计算三花间的设计暴雨及PMP/PMF提供了一个“新的”当地典型高效暴雨实例。  相似文献   

4.
黄河小花间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对小浪底与花园口区间流域特征和水文特征作全面介绍和分析后,进行了各种方法的可能最大降水(PMP)估算,最后利用新安江模型求得可能最大洪水(PMF)。  相似文献   

5.
李鸿雁  刘晓伟  李世明 《人民黄河》2005,27(1):23-25,41
结合实际资料,以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检验了小浪底一花园口区间洪水智能预报方法的可行性和精度的可靠性,并对出现个别较大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网络初始权再和引人峰值修正系数的改进BP算法进行洪水预报,其模型合理、算法可靠、精度较高。同时,为充分发挥神经网络对复朵系统映射的优势,建议:①加强水文观测力度,获得较为准确的观测资料,包括连续的水位、流量资料,洪峰传播时间以硬区间人流等;②在实际应用中直接采用当前洪水数据作为训练样本,以使网络更能反映当前洪水的演进规律,并提高预报精度;③开展误差实时修正的研究,将误差修正方法引入到模型中;④扩大建模范围,建立降雨-径流预报模犁,并考虑区间入流情况,以进一步提高网络的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  相似文献   

6.
为避免历史调查洪水误差较大对设计洪水计算的影响和我国过于保守的分析思路导致设计洪水值普遍偏大而影响黄河下游防洪体系合理运行的现状,利用黄河下游花园口站百年实测洪峰流量还原资料,通过洪水频率分析和调洪计算对花园口站在小浪底等水库运用前后的设计洪水频率及洪水过程进行研究,并结合洪峰流量相关图确定了黄河下游各站的设计洪峰流量...  相似文献   

7.
小浪底水库的设计洪水是黄河下游设计洪水的一部分。多年来根据大量实测和调查资料,利用多种方法对黄河下游的设计洪水多次进行了分析计算,所得成果比较稳定可靠。本文概述了所用分析方法及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3,(10):75-77
花园口站地处黄河成为"地上悬河"的起点,是黄河下游防洪的标准站。为了更好地认识不同量级洪水特性,研究黄河中游水库群对中常洪水的调度方式,需要对花园口站中常洪水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对花园口站历时200余场实测洪水过程进行还现计算,得到上游现状工程(大型水库和水利水保工程等)影响后的洪水系列,并与天然洪水对比分析,得到了花园口站中常洪水量级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变化的原因,定量说明了现状工程对花园口中常洪水量级、频次等的影响。现状工程条件下,黄河花园口站中常洪水量级为8 00010 000 m3/s。  相似文献   

9.
黄河小浪底水库作为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龙头工程,担负着黄河下游防洪的重任,并结合灌溉,供水和发电等综合利用,本文通过对黄河中,下游暴雨供水特性及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分析,于后期洪水,拟定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主下游滞沤区的合理运用,分析确定了小浪底水利后期洪水的防洪库容,提出10月份量大预留25.75亿m^3防洪库容即可满足防洪要求,从而提高水库的蓄满机率,以利于灌溉,供水和发电等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0.
对黄河中下游设计洪水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秀峰 《人民黄河》1997,19(9):50-53
1黄河设计洪水的研究概况与主要成果设计洪水的研究,在黄河下游防洪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涉及黄淮海大平原的防洪安全与生产建设,而且关系到黄河防洪工程体系的规模、布局和经费投入。人民治黄以来,黄委会曾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先后对历史洪水、古洪水进行反复多次的调查考证与核实;对洪水基本资料的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进行了大量的分析、论证和处理;对暴雨洪水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实验和分析研究。经过这一系列复杂、细致而艰巨的工作,终于在80年代初期取得了经过上级批准使用的设计洪水成…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1973—2005年宁蒙河段汛期场次洪水的冲淤特性、冲淤效率与下河沿断面水沙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下河沿断面洪水平均含沙量大于7 kg/m3时,宁蒙河段以淤积为主;当下河沿断面洪水平均含沙量小于7 kg/m3时,宁蒙河段以冲刷为主,且流量为2 200~2 500 m3/s时冲刷效率最大,此时洪水总水量应大于25亿m3。  相似文献   

12.
黄河小浪底河段古洪水期行洪断面的论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地区构造活动,地貌演变特征,河段的稳定性分析,以及现代河道断面变化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大量钻孔资料和河床淤积层年代测定资料,恢复上小浪底河段距今2360a古洪水期行洪断面,为古洪水流量演算提供了必要而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花区间水利工程对洪水,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冯相明 《人民黄河》1994,17(3):9-11
陆浑,故县两座大型水库基本上能控制其上游的来水,可以减小三花间洪峰和洪量。三花间中小型水库对洪水的影响主要是拦蓄作用,调蓄作用一般很小。中小型水库群对一场洪水的洪峰流量和径流量影响较大,对连续洪水的次场洪水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河段淤积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淤积特点及成因进一步分析,根据内蒙古河道近期淤积现状,阐明了内蒙古河段不同的淤积类型,并且指出了淤积的主要原因所在。十大孔兑淤堵和青铜峡水库排沙是造成内蒙古河段淤积加重的主要原因,造就了十大孔兑以上的溯源淤积以及十大孔兑以下的沿程淤积。  相似文献   

15.
黄河潼关河段清淤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影响潼关高程的主要因素有来水来沙条件、上下游河段冲淤状况和坝前运用水位,其中来水来沙条件起着主导作用,潼关高程的变化受下邻河段(黄淤36~41断面)冲淤的影响要大于上邻河段(黄淤41~45断面),减少三门峡水库非汛期高水位的运用对减缓非汛期潼关高程的抬升起着重要作用,清淤河段选在黄淤30断面以上,重点在黄淤36~41断面。清淤时间分为桃汛期和汛期两个时段,清淤对潼关高程的上升趋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  相似文献   

16.
对2012年汛期黄河上游洪水在通过宁蒙河道时的水文断面形态、河底高程、过洪能力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汛期黄河上游洪水的水量大、持续时间长,洪水对宁蒙河道产生了明显的冲刷作用,河道过洪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有利于2012—2013年度的黄河防凌。对今后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①在宁蒙河段布设专门的淤积测验断面,以期得到准确合理的河道冲淤变化资料;②加强宁蒙河段凌汛期水文测报关键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0—2010年黄河下游304场次洪水实测水沙资料,以小浪底站为黄河下游河道进口控制站,以花园口、高村、艾山和利津4站为节点将黄河下游划分为4个河段,系统地研究了黄河下游洪水期河道水沙输移规律,分析了花园口、高村、艾山和利津4站输沙率与各自上站流量、含沙量和输沙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河道的下站输沙率与上站输沙率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小浪底场次洪水来沙系数进行分级,得到了分级来沙系数的下站输沙率与上站输沙率的相关关系。采用建立的下站输沙率与上站输沙率关系式计算得到的黄河下游各河段冲淤量和冲淤过程与实测资料符合很好,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利用建立的关系式可以方便地预测未来黄河下游河道洪水期不同河段冲淤量,快速判断场次洪水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河道洪水期不同流量级洪水的特征及洪水水沙搭配情况,探讨了不同流量级洪水对河道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58—2006年巴彦高勒站最大洪峰流量呈减小趋势,洪水期天数、各级流量洪水出现的场次也呈减小趋势,1987—2006年各量级洪水出现的天数发生变化,小流量级洪水占的比例增大,大流量级洪水占的比例减小;②1958—2006年巴彦高勒站洪水期水量、沙量均呈减少趋势,1987年以后小流量级水量占比例最大,大流量级水量占比例最小;③同一年不同量级洪水的来沙系数比较接近,1987年以后各量级洪水来沙系数增大;④随着含沙量的增大,各量级洪水的单位水量冲淤量增大;⑤小于1 000、1 000~1 500、1 500~2 000、2 000~3 000 m3/s和大于3 000 m3/s洪水河道冲淤的临界含沙量分别为5.0、6.0、8.5、10.0 kg/m3和6.0 kg/m3。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高村至孙口河段因经常出现过流能力明显小于其上下游河段的驼峰现象而被称之为驼峰河段。根据实测资料分析驼峰河段不同于其上下游河段特殊的边界条件,探讨驼峰河段特殊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驼峰河段具有易淤难冲的特点,属于冲淤交替变化的临界河段;2黄河下游河底高程抬升幅度最大的河段在高村附近,比降最小的河段在孙口—艾山附近;31974—2002年滩唇高程在驼峰河段增加最多,驼峰河段平滩河宽远小于上游河段平滩河宽,驼峰河段平滩断面面积也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