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的热处理与表面工程--淬火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淬火技术是热处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影响制造的质量、生产率和效益。本文在介绍淬火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简要评述了某些取得重要进展的技术,并指出未来将逐步发生的变革,具体包括:淬火系统的计算流体动力学建模和模拟、气淬、控时淬火、交替控时淬火、强烈淬火、金属/淬火介质界面表征方法、纳米淬火介质以及植物油淬火介质的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2.
测定和分析了包括UCONE在内的几种冷却介质的冷却速度,讨论了UCONE淬火剂的应用技术问题,如介质浓度、温度以及消耗量和环境因素等。结果表明,UCONE水基淬火剂在低温区的冷却性能接近油,可作为油的代用介质。经多年生产实践,证明浓度为15%的UCONE水基淬火剂可用于模具钢、结构钢等大件的淬火处理,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工作者对所谓的“聚合物淬火介质”已进行了二十多年的试验,通常它们所提供的冷却特性介于水和石油产品之间。这种淬火介质是以水溶性聚合物为基础的,如纤维素衍生物,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钠(PSA),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烷基恶唑啉(PEOX),和聚醚(PAO)。聚合物淬火介质虽然在某些方面相似,但其家族的每一成员都明显地区别于另一个。这些差别能显著地影响淬火性能。因此,热处理工作者需要对此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是什么使得一种聚合物区别于另一种,以帮助他们对给定的应用能选择最恰当的淬火介质。聚合物特点聚合物是一种通过对较小“简单”化学  相似文献   

4.
可以意料到各种各样的淬火介质中,矿物油在更长时期将占据一种主导的地位。从近年来国外发表的论述中表明,淬火油份额约占应用的淬火介质总量的89%。油在冷却强度、无火灾危险性、经济性方面不如聚合物水溶液,但如任何其他的介质一样,保证了淬火的柔性和均匀性,这表明在大部分机械零件热处理时它是不能被代替的。在世界市场上推出相当数量的各种淬火油。这是由于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要淬火的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淬火冷却技术现状,针对现有企业淬火冷却工艺中突出的问题,如冷却过程工艺制定简单,介质冷却能力缺乏综合评价,工艺执行及记录简单,工艺可控性和可追溯性差等,为了规范淬火冷却全过程控制,保证淬火质量,减小质量分散度,进行了“热处理冷却技术要求”标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淬火冷却工艺制定与实施;淬火介质;浸液式淬火冷却设备;淬火介质在搅拌条件下冷却能力评价;淬火起重机与淬火夹具;淬火冷却后表面状态观察和检测;淬火冷却安全生产;环保与废弃物管理;淬火冷却介质与设备的检测、控制、记录技术要求。该标准对淬火冷却工艺设计、淬火介质冷却能力评价、淬火冷却设备设计、工艺过程的控制与记录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标准制定试图解决热处理过程实现智能化,达到热处理过程对环境的冲击最小,建立淬火设备是封闭自控的标准化系统,实现热处理件性能可以预测。  相似文献   

6.
Б.  ИА  谢燮撰 《大型铸锻件》1989,(4):55-59
<正> 近年来,在热处理实践中,对开发新的淬火介质以代替传统的水和油,给予很大的关注。大量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开发水溶性聚合物基的淬火剂上。所有这类淬火剂都象水和油一样,淬火时必须把零件浸入液体。而这种淬火方法有个非常重大的缺点,即在淬火过程中不能加以控制,不能对淬火冷却过程作必要的修正。此外,依我们的看  相似文献   

7.
热处理淬火介质的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论述了淬火介质在热处理生产中的重要性及我国淬火介质的现状,介绍了淬火介质的分类、特性及水、油等常用的淬火介质的优缺点,新型淬火介质及其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淬火介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淬火介质对45钢超细化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分析了洋人介质对45钢超细化处理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5钢在易裂尺寸范围内进行循环淬火时,淬火介质直接影响其热处理质量,当循环淬火次数达3~4次时.如选用肥皂水溶液淬火,45用超细化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配制出一种新配方水基淬火介质,该淬火介质由聚烷撑乙二醇(PAG)、冷速调整添加剂、防锈剂、消泡剂、防腐剂和水组成;研究了新配方水基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并与水、淬火油和UCON E淬火介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新配方水基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介于水和油之间,3%PAG淬火介质的最大冷却速度为322.5 ℃·s-1,300 ℃下的冷却速度为112.4 ℃·s-1,与5%UCON E淬火介质相当。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无机淬火液、PAG、油三种淬火介质对2Cr13调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对三种淬火介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Cr13钢经PAG淬火的强度和韧性要高于无机淬火液和淬火油;三种淬火介质调质后的组织均为回火索氏体,采用PAG介质淬火能起到细化晶粒的效果,韧性提高明显;三种淬火介质的冷却性能由高到低分别是PAG、无机淬火液、油。  相似文献   

11.
张克俭 《热处理》2005,20(4):35-39
适用范围有限和工件淬火变形大是液态淬火剂的两个带有共性的缺点,提出了克服第一个缺点即扩大液态淬火剂的应用范围的8种技术措施,指出,工件的淬火变形量除淬火介质的冷却速度外,还与其特性温度有关,应选用特性温度稳定的介质淬火。  相似文献   

12.
0 序 尽管整个热处理周期中,淬冷过程只占几秒钟,为了避免昂贵的机加工零件淬不硬、变形、开裂等问题,选择合适的淬火介质是至关重要的,这还能有助于改善热处理车间经常遇到的蒸气、烟雾、火焰等引起的环境问题。 在当今众多的可供选择的淬火介质中,由于各种原因,各种高性能聚合物淬火介质正在推广使用。一般来说,聚合物淬火介质具有许多不同性能,通过选择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淬火介质的温度和搅拌程度,使淬火特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聚合物淬火介质还  相似文献   

13.
淬火是热处理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是测定热处理质量好坏的关键。为了能够准确地测试出淬火介质的冷却性能,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检测装置的测试探头在加热炉加热稳定后,应该快速地移入淬火介质中。通过对现有的检测系统进行分析,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现有测试系统进行了改进。同时,对改进前、后的检测方案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型测试设备的结构优于原有测试设备的结构,为改进具有高精、高效的检测装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淬火剂系统的控制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回顾具有商业用途的聚合物淬火剂种类,及与其它淬火介质比较所具有的优点后,着重讨论为最大限度发挥聚合物淬火剂的效能,如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其进行监测控制,提出了“介质管理”的概念,如浓度控制、冷却速度测试、防锈、防止系统污染、延长服役寿命等。本文还列举了由于控制良好,系统已成功运作多年的实际例子。  相似文献   

15.
淬火冷却介质换热系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淬火冷却介质换热系数不仅是评定淬火介质冷却能力的主要参数,也是淬火过程数值模拟中最重要的边界条件之一.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工件的材质、尺寸、表面状态等,因此很难精确测定.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有关换热系数的研究,并对以后的研究工作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淬火是热处理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是测定热处理质量好坏的关键。为了能够准确地测试出淬火介质的冷却性能,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检测装置的测试探头在加热炉加热稳定后,应该快速地移入淬火介质中。通过对现有的检测系统进行分析,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现有测试系统进行了改进。同时,对改进前、后的检测方案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型测试设备的结构优于原有测试设备的结构,为改进具有高精、高效的检测装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42CrMo钢在N32+N15混合机油、快速淬火油和PAG水溶性淬火介质中的淬火试验,对其机械性能、环保等进行分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2CrMo钢在12%PAG水溶性淬火介质中淬火优于在油类冷却剂中淬火,并且具有环保效果。  相似文献   

18.
(6)淬火的原理 淬火的原理普遍认为:在水、油类淬火介质中冷却过程的冷却特性曲线上分为蒸气膜、沸腾和对流三个阶段,见下图。介质的沸点远比淬火工件温度低,赤热的工件进入淬火介质迅速使周围的淬火液汽化,并形成一层蒸汽膜包围工件,使工件与周围淬火液隔开。  相似文献   

19.
1.2 有机淬火介质化学 水溶性淬火介质的性能(指传递热量和促进均匀淬火的能力)同样依赖于淬火介质的有机和物理化学性质。这一部分将以各种例子来讨论聚合物成分对界面膜的形成、粘度、切变稳定性、润湿性、氧化裂解倾向、受杂质污染的程度及工件上介质的带出等性能的影响。 在上一部分的讨论中(图3以后的各图)可以看出,炽热的钢件淬入介质后并伴随整个淬火过程中的热量传递依赖于“液膜”的厚度和粘度。淬火油膜的粘度取决于膜的化学成分,同时化学成分也影响着粘度随温度的变化。但有机淬火介质的机械形为却与此有些不同。  相似文献   

20.
淬火装置     
这项发明是关于金属的淬火硬化,特别是对如象钢管这样相对移动、长形的轧件进行淬火,并经改进了的喷雾淬火装置。此发明特别适用于长形轧件的感应加热处理。加热了的铁或钠管的喷雾淬火通常是通过环绕管子并使淬火液体向中心直接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