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扭矩测量系统偏倚分析的具体运作方法,并通过柴油机螺栓拧紧扭矩测量系统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样本选择、原始数据的采集及数据的计算与分析等。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非对称转子-非对称轴承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外阻尼、转子刚度各向异性系数、支撑刚度各向异性系数及相对柔性系数对转子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及数值仿真发现,转子刚度的各向异性及系统阻尼是系统失稳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工程中的非对称转子系统的失稳问题,提出了转子轴承系统支撑刚度对称性的方法,通过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接入弱电网的光伏储能系统小信号模型,解决了其小扰动稳定性问题.基于特征值分析法,分析了电网强度、光伏系统输出功率、控制环参数对光伏储能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弱电网下控制环路的带宽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很大.随着储能系统锁相环带宽的增大,系统的稳定性先下降后提高;随着光伏系统直流电压环带宽的增大,系统的稳定性先...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缆分布参数在并网系统中引发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线路分布参数的输入导纳修正判据.首先,通过多层变量代换与适当简化形成实数域的并网系统电导和电纳模型,建立考虑线路分布参数的线路双曲函数并网系统简化模型;其次,验证输入导纳判据对于考虑线路分布参数的并网系统稳定性分析的适应性,分析系统短路比、线路长度、线路参数对于...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缓倾角错动带及断层对白鹤滩水电站左岸顺层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勘I5线地质剖面为例建立力学模型,借助综合法试验模拟岩体内主要地质构造及相关工程措施。在此基础上,再利用RFPA3D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岩体内裂隙萌生、发育、扩展直至贯通的损伤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混凝土置换洞阻碍裂缝沿软弱面扩展成效显著,开挖后工程边坡安全系数为1.62;离心加载法得到的边坡潜在滑移面与物理模型试验得到的裂缝扩展模式基本一致,层内错动带LS337、层间错动带C3-1、断层f101、裂缝J110等软弱结构面共同控制岩体的开裂与边坡失稳。研究成果可为本工程边坡开挖与支护以及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拉裂—滑移式黄土崩塌的稳定性问题,分别采用极限平衡法和突变级数法得到崩塌体的最小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和稳定性评价模型,以正交试验法得到的25个试验边坡为算例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拉裂—滑移式黄土崩塌稳定性评判准则,并进行实例验证.结果 表明,各控制变量中,对崩塌体稳定性影响最大的为边坡坡角,最小的为黄土的天然重度;利用突...  相似文献   

7.
针对江坪河电站溢洪洞开挖后的稳定性进行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分析,通过拉应力区分布、拉应力区深度等方面综合评价了洞室在开挖未支护和开挖支护工况下的稳定性,为设计和施工支护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以发动机冷试测量系统为例,梳理了测量系统的分析流程,介绍了冷测试系统的分析方法。采用样本控制图、独立样本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冷试测量系统稳定性、偏倚、线性、重复性和再现性(RR)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鱼骨刺图对影响测量系统精确性的因素进行修正和完善,通过验证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风轮转子/塔架系统的运动方程,并通过对该方程进行解耦分析得到了机组的振动模态.在对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振动模态计算、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系统固有频率的最低点;系统工作转速与系统固有频率的交汇点;塔架的半径、壁厚与系统固有频率的关系.以上研究对我国自主设计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一矿后备区资料为基础,对矿区含煤性、煤层厚度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结合邻区资料,对煤层厚度变化及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且利用煤的可采率和变异系数对煤层稳定性作相应评价,对矿区勘探及今后矿井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实时获取的广域测量信息,提出一种利用机端电压幅值偏差序列的最大Lyapunov指数指标(LLE)与机端电压幅值序列相结合的暂态电压稳定判别方法.基于无需系统模型的LLE计算方法,建立LLE与机端电压幅值偏差序列的数学关系,根据最大Lyapunov指数曲线运动的轨迹特征,以及机端电压幅值变化率-电压幅值偏差(Vmag...  相似文献   

12.
Aiming at closed-loop water system, by the method that shutting certain subcircuit, and solving the piping network, computing flow deviation of other subcircuits, then analyzing the rules of variation of stability with various factors,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When reducing the resistance in main pipes, increasing resistance of subcircuits, system stability can be improved. Centralized regulation by changing power has no influence on system stability; centralized regulation by changing resistances will decrease system stability. Pump characteristics curve influences system stability, stability of the flat characteristic is superior to the steep one. For direct return system (DRS), the stability of subcircuit which is farthest from the heat source is the worst. For reverse return system (RRS), the stability of subcircuit in the middle of the pipe-network has the worst stability. Overall, stability of RRS is inferior to that of DRS.  相似文献   

13.
煤的太阳能干馏的可行性及干馏炉的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太阳能作为煤干馏的高温热源是可行的,通过传热分析综合评述,阐明了新型的太阳能干燥馏炉的优点及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发光火焰温度的彩色测量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普朗克定律、Mie微小粒子散射理论描述发光火焰的辐射,以彩色三基色原理描述发光火焰的辐射颜色,由此推导建立的发光火焰温度的彩色测量方法,可依据颜色数据唯一求解火焰的实际温度,而且是一种无需标定、真正意义上的温度场测量方法。彩色测温方法还从理论上揭示了发光火焰在等温条件下的颜色表现,为一条具有确定的色度坐标位置的有限长度的曲线。  相似文献   

15.
徐广文  张海丽 《水电能源科学》2011,29(11):162-163,134
针对机械液压式调速器模型脱离实际、简单、无法反映设备的真实状态,以BPA4.0为例,分析了现有电力系统稳定分析程序的不足,开发了符合实际的调速器模型,并与用非线性高阶传递函数表示的原动机模型构成了自定义的水轮机调节系统模型。实例结果表明,该模型更接近实际、吻合度高、平均几何相对误差小,可满足电力系统稳定分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炉膛参数对锅炉燃烧稳定性和经济性的影响,提出了从炉膛温度、炉内O2体积分数和CO质量浓度分布这3个方面来判别电站锅炉燃烧稳定性和经济性状态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以某680MW机组燃煤锅炉为例,进行了基于炉膛参数场测量的锅炉燃烧稳定性和经济性状态模糊综合评判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任意工况下锅炉燃烧稳定性和经济性状态进行客观有效的评判.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保多缸机气道稳流试验台的测试精度,采用误差分析理论与测量系统分析方法,从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气道稳流试验台测量系统的精度,找出主要的误差来源。结果表明:涡流动量计与流量的测量精度对涡流比与流量系数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大,分别占测量总误差的85.68%与94.15%。若气门升程偏差0.1mm,测量结果会产生1%左右的变化。试验缸盖定位向外侧偏差1.0mm时,不会对流量系数造成显著影响,但会使涡流比增大14.43%。气道稳流试验台的重复性与再现性为28%,人为因素的再现性几乎不会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进行能源调配,我国正开始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直流输电控制系统应实现更多系统层的控制功能。智能电网中的直流输电系统的根本控制目标是保障电网整体的自适应和自愈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直流输电控制的可观测性入手增加控制观测量,引入合理的集控、协调控制理论作为支撑,完善控制输出环节,实现对电网的有效控制。控制的实时性和决策能力是智能化直流输电控制的核心。从可观性、可控性、实时性、自适应性角度分析,提出了面向电网稳定性的多智能体智能化直流输电控制技术框架,为直流输电系统级控制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