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体系的结构性与系统性,体现在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上.深入挖掘、全面认识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是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的任务之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同样需要关注这种联系的教学意义,注意建立"内""外"知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小虾: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最初我们把这种方式叫“辅助教学”或“CAI教学”,后来又称“应用”与“融合”,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样态改造案例本文所谈案例的实践主题为“肌肉电信号的获取与分析”与“简易3D眼镜的设计制作”,是信息技术与生物、通用技术、物理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智慧教育案例,也是笔者所在学校开展教学技术创新与项目式整合各科知识的实践代表作。案例中,生物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围绕如何改善“生物电信号”的知识呈现形式这一教学难点开展了研究实验;通用技术、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就“光的偏振”“人机交互关系”的知识探究开展了融合教学。两个案例中的主要内容如图1、图2所示。  相似文献   

4.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用的主要方法之一,“任务”是核心。“任务”的优劣,关系到能否起到驱动和达到教学目标的作用。因此,深入探讨“任务”的形成,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逐步深入,教学过程中过分地利用信息技术自身的优势,人为地淡化运用常规教学手段的做法,已成普遍现象。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板书”内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无看书”学习过程,课堂练习中“无作业”练习等。面对这样的“三无”现象,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必须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能够突破传统教育形式的时空限制,有助于加强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强教学实践与现代社会的纵横联系。在对信息技术整合幼儿园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我牢牢把握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幼儿心理发展趋势理论等几大理论支柱,逐步形成了整合的“三度运用法”,分别从注意角度、挖掘深度、明确效度方面着手,取得了良好的整合效果。  相似文献   

7.
“猫”买回家后,必须完成硬件安装、驱动程序安装、拨号网络安装和网络通讯组件设置这几步才能正常使用。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怎样驾驭这些小“猫”。 Modem的硬件安装是指连接Modem与电脑、电话线的工作,如果你想使用Modem的语音功能,还需要连接麦克风和音箱。安装步骤如下。 (1)如果你用的是内“猫”,需将其插入机箱内的扩展插槽中,安装方法与显示卡相同。建议将Modem插在远离显示卡、声卡的插槽中,以避免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连接外“猫”时,只需通过“猫”自带的联机线接上电脑的串口即可。至于USB“猫”…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到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学科教学理论薄弱和专业师资缺乏等诸多因素的困扰,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更多地从表面的技术层面去理解和指导教学。这种单纯以知识和技能培养为目的的信息、技术教学,割裂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学习的联系,忽视了信息技术背后蕴涵着的丰富的科学思想、人文及审美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高度去认识信息技术的作用。这种现象的持续不仅造成了信息技术教学的“鸡肋”现象,也使学生对技术形成片面理解和认识,成为只懂技术而缺乏人文精神的“单面人”。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信息技术充分、广泛、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下简称“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主要方面。因此,“整合“在教育信息化中具有重大意义,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与当前的课程改革密切相关.近几年来全国各级学校都致力于“整合”并取得了不小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强调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学生是生活世界中的人,不是书本世界中的人。学生的许多直接经验、感受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世界是教育意义得以构建的场所,所以只有根植于生活并为生活世界所服务的课堂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中要与生活相联系有一定的难度。第一,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与实践的主要内容是在电脑上严谨有序的一步步操作,相对而言较为虚拟;第二,信息技术的原理是基于“1”和“0”两个具有逻辑概念的基本数字,  相似文献   

11.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为PBL),是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推广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各种资源进行创新性探究活动,并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它基于学科而又超越学科,以项目学习为主要形式的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实现跨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笔者所在学校借助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创建之机迎势而动,在校内进行了一系列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的项目化学习课程改革和尝试,在实际课程教学中进行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和拓展,把传统的教授式学习课堂改革为基于项目教学的学习模式,本研究项目基于其中一个项目化模块课程“创意AR设计”。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把握一定的原则,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有效的整合,才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功效。遵循整合原则,实现“四合一体”在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中,教师、学生、教材、信息技术是“四合一体”的有机整体,其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教材是知识的最主要载体,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笔者以为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有效融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3.
CAI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CAI发展前途是非常灿烂的,但具体发展过程却任重道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建构主义,设计教学结构流程图,体现课堂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整个课堂结构的逻辑性。问题的提出信息技术课一般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设,与其他学科内容脱节,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不利。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写作进行整合,就是融合英语知识与信息技术课程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中,“网络基础”是针对网络基本知识和实践应用而设置的选择性必修模块,包括“网络基本概念”“网络协议与安全”和“物联网”三个单元。“网络协议与安全”作为第二单元是整个模块的核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笔者以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为例,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和项目学习,提出“网络协议与安全”单元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计算机技能教学中,教师经常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技能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我对Photoshop、Flash、Premiere等应用性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这个过程可以用“四环”教学结构来实施。所谓“四环”教学结构,就是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包括教材建设、基础知识学习、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和挖掘学生潜能四个环节。四个教学环节不仅相互联系,而且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贯穿整个技能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教学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介绍了“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根据ACM/IEEE CC2005和教育部计算机教指委CCC2006学科规范,从问题求解出发,在基础理论、抽象和设计的三个层次组织课程内容体系,特别强调以知识与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和定位。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改革呢?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呢?本人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对教学环节的重构。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我结合学校开展的这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对高中信息技术“三案教学”这一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所谓“三案教学”是指“预习案”、“讲学案”、“当堂检测案”三案的整合,以三案为载体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8.
“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倍受推崇.它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相应的教学理论的。在这种模式中.教学四要素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是主体.也是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则是认知工具。这种模式是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但是.这种模式对教  相似文献   

19.
本期“获奖课例展评”专辑刊登的课例来源于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教师“教学实践评优”项目的优胜作品。“NOC活动”是一项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发明协会主办,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网络科技时代杂志社承办的面向中小学师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普及活动。作为“NOC活动”的赛项之一,“教学实践评优”举办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部提出的“面向学生、走进课堂、服务教学”的方针,为教师搭建一个展示才华和相互交流的平台,以竞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整合。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整合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学科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