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充分考虑入口为过冷水、两相和过热蒸汽等情况下的临界和非临界流动,对摩擦压降、拐角压降以及临界流模型Henry-Fauske中的相变起始点进行了修正,开发出破前泄漏(LBB)的管道贯穿裂纹泄漏率计算程序。与目前通用的裂纹泄漏率程序(PICEP和SQUIRT)分别就常规直管道、人工裂纹以及自然形成裂纹的泄漏率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表明,该程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且精度高于PICEP和SQUIRT。此外,通过计算分析研究,获得了背压和滞止焓以及裂纹形貌(包括局部粗糙度、全局粗糙度及裂纹开口位移、裂纹拐角数目等)对泄漏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泄漏监测系统用于监测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压力边界(RCPB)完整性,也是破前漏(LBB)技术应用的先决条件。泄漏综合诊断是泄漏监测系统的核心功能。本文从系统可用性、数据可靠性、单仪表泄漏报警、泄漏综合诊断、报警响应策略、泄漏率定期试验自动计算6个方面构建泄漏综合诊断技术方案。泄漏监测系统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是泄漏综合诊断技术的重要性能指标,也是监测RCPB完整性和LBB技术应用的关键要求。先确定触发单仪表报警的保守阈值范围,以保证检测的灵敏度,再经泄漏综合诊断技术方案复核并调整有效单仪表报警阈值,以保证报警的准确性。通过理论计算、数据分析、多信号的一致性判断,泄漏监测系统能及时准确地诊断出泄漏情况,充分应用智能化泄漏诊断技术,减少运行人员复核报警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核压力管道临界裂纹长度的概率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漏后爆(LBB)应用于核应力管道缺陷评定的前提下,考虑核管道承受载荷、材料流变应力和缺陷尺寸等参数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的核管道潜在失效模式,建立了含穿透裂纹核大无畏管道爆破概率的计算方法,进而得到在一定爆破概率下的临界裂纹长度。 相似文献
6.
7.
管道系统泄漏检测神经网络与模式识别方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提出了以管道系统泄漏后形成多相湍射流所引发的应力波信号时域和频域特征指标构造神经网络输入矩阵,建立对管道运行状况进行分类的神经网络模型以检测管道泄漏故障的发生。并提出以波峰、波谷、水平线、主导峰、支配强度、从属度等模式基元抽取负压波形特征,采用上下文无关文法对管道负压波进行描述,进而建立了管道负压波形结构模式分类系统,用于区别管道正常状态和泄漏状态。实验研究了这些新理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9.
为兼顾中子经济性,重水堆核电厂在建造时就会严格控制压力管壁厚,这使得压力管成为重水堆核电厂一回路压力边界的薄弱环节.本文从压力管泄漏的现象入手,通过材料力学分析、系统配置和国际同行经验,阐述了如何识别缺陷、定位缺陷以及处理缺陷,深入分析了缺陷可能引发的核安全风险,旨在提醒从业人员高度重视压力管缺陷,科学合理地跟踪和处理... 相似文献
10.
11.
压力管道“先漏后破”评定的准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弹塑性断裂力学为基础,分别建立了轴向表面裂纹和周向表面裂纹韧带的极限失稳压力Pu和穿透裂纹的起裂压力Pc的表达式,提出了一种压力管道的"先漏后破"缺陷评定准则:即若管道表面裂纹韧带的极限失稳压力Pu低于相应穿透裂纹的起裂压力Pc,则管道会泄漏失效;若管道表面裂纹韧带的极限失稳压力Pu等于或大于相应穿透裂纹的起裂压力Pc,则管道会爆破失效.该准则得到了一些文献提供的试验数据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
13.
石油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霞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1,31(4):451-454,458
为了提高传统负压力波检测石油管道泄漏的灵敏度和定位精度,采用C/S架构设计了多点分布式的检测和定位监测系统,该系统由管道沿线检测节点、监测分站和监测中心三部分构成.检测节点采集管道内部的压力信号,并通过GPRS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实现对整个管道压力的实时在线监测.利用多点分布式负压力波检测方法以及相关分析法理论对采集到... 相似文献
14.
简要地介绍了在LBB分析中欠热或饱和液体在裂缝流道的一般排放特性,给出了考虑不平衡流动特性的求解泄漏率的基本方程组,并对商用300MW核电站主管道热段作了泄漏率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在主管道中应用LBB分析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16.
17.
核电厂严重事故下,管道与设备将经历极端高温、高压的情况,快速卸压管道作为严重事故下卸压的唯一途径,保证其流道畅通性至关重要,为此,开展“华龙一号”严重事故下快速卸压管道流道畅通性研究。对严重事故下快速卸压管道和稳压器进行传热分析,得到了管道和稳压器的温度变化情况。采用弹性分析的方法模拟了快速卸压管道在严重事故下的变形过程,得到了温度与变形的关系。建立三维模型,引入材料非线性,开展了快速卸压管道弹簧支架和阻尼器位置模拟研究,获取了严重事故下管道弹簧支架与阻尼器所处的状态。针对温度高于450℃的情况,分析了高温蠕变对管道完整性的影响。选取快速卸压管道上变形最大的10个位置开展了管道截面剩余面积研究,得到了严重事故下快速卸压管道最小剩余面积比以及管道最小流通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华龙一号”严重事故下快速卸压管道流道仍然能保证畅通性,“华龙一号”快速卸压管道能保证反应堆堆芯不会发生熔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