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多靶磁控溅射制备了 W/SiC纳米多层膜。并用 XRD和 TEM研究了 W/SiC纳米多层膜的微结构。研究表明,W/SiC纳米多层膜的调制结构界面平直、清晰、周期性好;SiC调制层为非晶态,W调制层在大调制周期为纳米晶,并随调制周期减小逐渐转变为非晶态。  相似文献   

2.
磁控溅射SiC/W纳米多层膜的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磁控溅射法在Si基底上制备了不同调制波长的SiC/W纳米多层膜。利用小角度X射线衍射技术,详细研究了其中典型的多层膜的调制周期性。各子层的厚度及界面平整度等界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磁控溅射法制备的纳米多层膜具有较好的周期结构及陡峭的界面梯度,由衍射峰位置计算出的界面不均匀旗与子层厚度之比一般在5%以内。  相似文献   

3.
TiN/AlN纳米多层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戈扬 《材料工程》1999,11(11):6-9,13
采用反应溅射法制备了TiN/AlN纳米多层膜,并通过XRD,HREM和显微硬度计对多层膜的调制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N/AlN纳米多层膜有较好的调制结构。小调制周期时,AlN调制层以FCC结构在TiN调制层上外延生长。调制周期增大,AlN调制层中出现六方晶型。TiN/AlN的显微硬度随调制周期的减小单调上升,并在调制周期^=2nm时达到最高值HK3293。硬度的增高极有可能是小调  相似文献   

4.
用磁控射法制备Mo/Si多层膜和Mo/B4C多层膜,并在真这中加热30min,温度为200,400,600,800和1000℃。用小角X射线衍射法和透射电镜研究不同温度下加热的样品。实验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达600℃时,Mo/Si多层膜周期被破坏。  相似文献   

5.
c-AlN的生长对AlN/(Ti,Al)N纳米多层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制备了具有不同调制周期的AlN/(Ti,Al)N纳米多层膜,研究了亚稳相立方氮化铝(c—AlN)在纳米多层膜中的生长条件及其对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调制周期下AlN以立方结构存在,并与(Ti,Al)N层形成同结构共格外延生长,使纳米多层膜产生较大的品格暗变.与此相应,AlN/(Ti,Al)N纳米多层膜硬度和弹性模量随调制周期的减小呈单调上升的趋势,当调制周期小于8~10nm时其增速明显增大,并在调制周期为1.3nm时达到最高硬度29.0GPa和最高弹性模量383GPa,AlN/(Ti,Al)N纳米多层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在小调制周期时的升高与亚稳相c—AlN的产生并和(Ti,Al)N形成共格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6.
W/Mo超晶格薄膜的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米多层膜因常出现物理或力学性能的异常而成为薄膜研究的热点之一。采用XRD和TEM技术研究了W/Mo纳米多层膜微结构。结果表明,W和Mo由于同为体心立方结构,且晶格常数相近,由它们交互重叠形成的纳米多层膜具有柱状晶穿过调制界面外延生长的结构特征,形成多晶超晶格结构。  相似文献   

7.
对多靶离子溅射制备的Nb/Si周期多层膜的微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和截面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到室温和560℃沉积的Nb/Si多层膜为非晶多层膜,但它们的微结构有很大的不同。采用沉积原子表面活动性和界面反应程度解释了所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种新型的离子束辅助非平衡反应磁控溅射设备制备了TiN/AlN纳米多层复合膜。采用XRD衍射、TEM、显微硬度计和干涉显微镜对TiN/AlN纳米多层膜的微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N/AlN多层膜有良好的周期;调制结构影响薄膜的择优取向,薄膜整体表现出硬度增强的效果,硬度随调制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并在调制周期为7、5nm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马忠元  杨宇 《功能材料》1999,30(5):489-491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了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的Co/Si周期多层膜,由带折射修正的布喇格衍射定律导出多层膜周期厚度,对两组折射修正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讨论了平均折射率修正值为负的原因,并应用薄膜光学理论分析小角X射线衍射谱中出现的一系列现象。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采用毫牛力学探针技术对硬质薄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进行准确测量的两步压入法,并用此方法研究了(Ti,Al)N/AlH纳米多层膜的硬度和调制周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纳米多层膜体系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随调制周期的减小单调增加,并在调制周期为1.3nm时达到最高值HV=29.0GPa和E=383.0GPa,表明(Ti,Al)N/AlN纳米多层膜存在超硬度和超模量效应。  相似文献   

11.
使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高速钢基体上制备了调制周期为5~40 nm的Ti/TiN纳米多层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纳米压痕仪和划痕仪等手段表征薄膜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研究了调制周期对Ti/TiN纳米多层膜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在小调制周期条件下Ti/TiN纳米多层膜的超硬效应和多弧离子镀技术对纳米多层膜硬度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与单层TiN相比,本文制备的Ti/TiN纳米多层膜分层情况良好,薄膜均匀致密,没有明显的柱状晶结构,TiN以面心立方结构沿(111)方向择优生长。随着调制周期的减小薄膜的硬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调制周期为7.5 nm时具有最大的硬度42.9 GPa和H/E值。这表明,Ti/TiN在具有最大硬度的同时仍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韧性。Ti/TiN纳米多层膜的附着力均比单层TiN薄膜的附着力高,调制周期为7.5 nm时多层膜的附着力为(58±0.9) N。  相似文献   

12.
用高真空电子束蒸发方法制备了以半导体材料Si 为过渡层的Co/Cu/Co三明治膜并研究了其巨磁电阻效应。当Si 过渡层厚度达到0.9nm 时,三明治膜中开始出现较强的平面内磁各向异性。在Si1.5nm/Co 5nm/Cu 3nm/Co 5nm结构中,在其易轴上得到了5 .5% 的巨磁电阻值和0.9 %/Oe 的高磁场灵敏度。研究了过渡层Si/Co 界面之间的相互扩散,发现在过渡层Si 与Co 层间形成了CoSi 化合物。这个硅化物界面层诱导了三明治膜的平面内磁各向异性,从而导致了易轴上高灵敏度巨磁电阻效应。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制备了具有不同调制周期的AIN/(Ti,Al)N纳米多层膜,研究了亚稳相立方氮化铝(c-AIN)在纳米多层膜中的生长条件及其对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调制周期下AIN以立方结构存在,并与(Ti,Al)N层形成同结构共格外延生长,使纳米多层膜产生较大的晶格畸变。与此相应,AIN/(Ti,Al)N纳米多层膜硬度和弹性模量随调制周期的减小呈单凋上升的趋势,当调制周期小于8~10 nm时其增速明显增大,并在调制周期为1.3 nm时达到最高硬度29.0GPa和最高弹性模量383 GPa.AIN/(Ti,Al)N纳米多层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在小调制周期时的升高与亚稳相c-AIN的产生并和(Ti,Al)N形成共格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Raman光谱分析了Si衬底上金刚石膜核化和生长的过程,并着重分析了核化过程产生的SiC的性能。利用划痕法测量了WC衬底上沉积SiC和未沉积SiC时生长金刚石膜的粘附力,同时还分析了WC半底上有和没有SiC沉积层时表面附近金刚石膜的内应力。结果表明,SiC层大大地增强了含碳粒子的聚集和金刚石膜与衬底之间的粘附性,降低了金刚石膜与衬底之间的内应力。  相似文献   

15.
用高真空电子束蒸发方向制备了以半导体材料Si为过渡层的Co/Cu/Co三明治膜并研究了其巨磁电阻效应。当Si过渡层厚度达到0.9nm时,三明治膜中开始出现较强的平面内磁各是性。在Si 15nmm/co5nm/Cu3nm/Co5nm结构中,在其易轴上得到了5.5%的巨磁电阻值和0.9%/Oe的高磁场灵敏度。研究了过渡层Si/Co界面之间的相互扩散,发现在过渡层Si与Co层间形成了Co-Si化合物。这  相似文献   

16.
利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方法,设计并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调制周期的TiN/ZrN纳米多层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纳米压痕仪对多层膜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调制结构影响着薄膜的择优生长取向、沉积速率和表面形貌;在调制周期为7nm~26nm的范围内,随调制周期的增加,TiN/ZrN多层膜的织构取向有从(100)面向(111)面转变的趋势;TiN和ZrN层的沉积速率随调制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在调制周期为15nm左右时,表面粗糙度最小,减小和增加调制周期均导致粗糙度的增加.力学性能分析表明TiN/ZrN多层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均高于单一TiN和ZrN的硬度和弹性模量,且随着调制周期的减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此外,根据调制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分析结果,讨论了TiN/ZrN纳米多层膜的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靶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SiO2调制层厚的TiN/SiO2纳米多层膜.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能量色散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和微力学探针表征和研究了多层膜的生长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具有适当厚度(0.45~0.9 nm)的SiO2调制层,在溅射条件下通常为非晶态,在TiN层的模板作用下晶化并与TiN层共格外延生长,形成具有强烈(111)织构的超晶格柱状晶多层膜;与此相应,纳米多层膜产生了硬度和弹性模量异常增高的超硬效应(最高硬度达45 GPa).随着SiO2层厚度的继续增加,SiO2层转变为非晶态,阻断了多层膜的共格外延生长,使纳米多层膜形成非晶SiO2层和纳米晶TiN层的多层结构,多层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8.
介绍氧化钨基永久性的电可重编程的可变电阻器作用于电子神经网络的模拟突触记忆联接器。该器件具有类晶体管的多层薄膜器件结构,它是依次由直流溅射和电子束蒸发工艺沉积到一个绝缘衬底,即衬底/Ni/WO3/SiO/Cr2O3/SiO/Al。用电压控制H^+离子可逆地内插和去插到WO3薄膜来调制电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调制周期对TiSiN/TaVN纳米多层膜性能的影响,使用磁控溅射仪在304不锈钢和硅片上沉积TiSiN/TaVN纳米多层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纳米压痕仪、划痕仪、表面性能综合测试仪等分析和探索不同调制周期的TiSiN/TaVN纳米多层膜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TiSiN/TaVN纳米多层膜均为面心立方结构,在(111)晶面和(200)晶面呈现择优取向。随着调制周期的增大,TiSiN/TaVN纳米多层膜的硬度、弹性模量、膜基结合力等先增大后减小,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当调制周期为8 nm时,TiSiN/TaVN纳米多层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硬度最高为28.79 GPa,弹性模量最大为301 GPa,膜基结合力最高为29.2 N。薄膜硬度强化的主要原因是固溶强化和交变应力场。当调制周期为8 nm时,TiSiN/TaVN纳米多层膜的摩擦系数最小值为0.14,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TiSiN/TaVN纳米多层膜摩擦学性能改善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摩擦过程中V元素与氧气反应形成了具有自润滑性能的Magnéli相氧化物V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干摩擦条件下不同AlTiN/AlCrN多层膜纳米调制结构对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处理过的合金工具钢和单晶硅片作为膜层生长的基底材料,在膜层制备之前,先对基底材料进行预处理,然后使用多靶磁控溅射纳米膜层系统沉积一系列不同调制周期和调制比的AlTiN/AlCrN纳米多层膜。通过控制涂层总厚度不变,在调制比为1︰1时,设计不同的调制周期,择优选出磨损量最小、耐磨性最好的调制周期,并以此为恒定值,进而设计不同调制比的试样。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与表征纳米多层膜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研究调制周期和调制比对AlTiN/AlCrN纳米多层膜微观结构和干摩擦条件下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 AlTiN/AlCrN纳米多层膜主体均为面心立方结构,且在(111)、(200)和(220)晶面择优取向。调制结构对多层膜的磨损特性影响较大,当调制周期为14.4 nm时,在干摩擦条件下AlTiN/AlCrN纳米多层膜的摩擦磨损量最小;在调制周期恒定为14.4 nm情况下,当调制比为3︰1时,在干摩擦条件下AlTiN/AlCrN纳米多层膜的耐磨性能最好;AlTiN/AlCrN纳米多层膜的磨损机理主要以磨粒磨损和黏附磨损为主。结论 优化的AlTiN/AlCrN多层膜纳米调制结构技术可应用在切削刀具的表面再制造领域,从而延长刀具工作寿命,通过涂层良好的耐磨性能提升设备的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