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现场吸附聚合法制备聚苯胺/锦纶导电织物.研究外部环境条件与复合导电织物导电性能的变化关系和复合导电织物在温度、湿度、酸碱度及洗涤次数等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湿度的降低,温度的上升,复合导电织物电导率下降;复合导电织物在pH〉5值溶液处理与洗涤后,织物的点对点电阻上升,导电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消防服用阻燃织物热防护性能评价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9种不同结构参数的消防服用阻燃织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PT-30A火焰防护性能测试仪测试了织物在热辐射和热对流综合作用下,织物的热防护性能TPP值和二级烧伤时间t2.根据测试结果,应用SPSS软件分析了织物的厚度δ、面密度G、透气率Q和密度ρ等参数与织物的热防护性能TPP值之间的相关性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织物的热防护性能TPP值与织物的面密度G、厚度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与透气率之间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与织物的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在上述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织物的热防护性能TPP值与织物的相关参数之间的回归评价模型,并通过显著性分析验证了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局部哈达玛变换和互相关相结合的织物检测疵点方法.首先,选取正常织物作为模板并对模板和待检测织物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增强.在此基础上,对待检测织物图像进行等尺寸分割,分割得到的子图像大小与选定的模板相同.然后,分别对织物模板和待检测子图像做二维哈达玛变换.最后,分别计算模板图像与待检测子图像哈达玛变换的互相关,并选取合适的阈值作为疵点判别的依据.仿真试验表明,本方法对断经、跳花、勾丝、缺经等常见织物疵点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机织物延伸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延伸性能与各因素之间的解析关系.以假设分析为出发点,建立了平纹机织物结构的微元理论模型并进行数理分析,得出了纱线细度、弹性、体积质量、织物的紧度等因素与机织物延伸性之间的数理关系.对平纹机织物的延伸性及延伸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测定,对比预测值与实测值,得出两者的相关性,分析得出理论模型的可行性并通过数据确定了模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以常见的服用织物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织物基本参数对其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规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厚度、紧度、面密度、经密、纬密、纱线直径、纱线线密度、孔隙率等织物基本参数进行分析,从中提取了厚度因子和紧度因子2个主因子.厚度因子反映织物厚度、纱线粗细等相关信息;紧度因子反映织物紧密程度、孔隙多少等相关信息.随后分析了各主因子和主因子的综合得分与织物电磁屏蔽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织物的电磁屏蔽性能随厚度因子增大而增大,随紧度因子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织物的屏蔽效能随主因子综合得分值增大而增大,二者之间接近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隔声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对隔声性能的影响,以常用的聚氯乙烯树脂为基体,选用玻璃纤维织物、涤纶织物等为增强材料,制备多种织物/聚氯乙烯基复合材料.利用双通道声学分析仪,DMA等分别对其隔声性能和阻尼性能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织物的种类和织物的层数对材料的隔声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玻璃纤维织物/聚氯乙烯基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优于涤纶织物/聚氯乙烯基复合材料,在面密度相同、织物种类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织物层数(1~3层)的增加,织物/聚氯乙烯基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增加.  相似文献   

7.
织物的吸湿及放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自制实验装置,在不同温度、相对湿度条件下,通过动态吸湿曲线、吸湿等温线、吸湿等湿线和动态放湿曲线,研究了分形涤纶和普通涤纶织物的吸湿和放湿特性,讨论了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对织物吸湿、放湿的影响.探讨了织物的吸湿、放湿机理及其规律,研究了织物放湿过程中表面温度与时间、过剩相对湿度的关系及过剩相对湿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织物的吸湿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但在高湿情况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形涤纶织物吸湿速率和吸湿平衡含水率都比普通涤纶织物大,特别是高温高湿下优势更明显,具有很好的吸湿性能;分形涤纶织物与普通涤纶织物一样具有很好的放湿性能:所以分形涤纶具有很好的热湿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波与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聚吡咯/涤纶复合导电织物.研究掺杂偶联剂对导电织物表面电阻的影响,利用汽蒸以及浸轧的后处理方法提高聚吡咯与涤纶织物的结合牢度.采用表面电阻测试、电磁屏蔽效能测试、耐洗性能测试等对复合导电织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汽蒸和浸轧后处理方法能明显增强复合导电织物的耐洗牢度,洗涤之后的表面电阻可以控制在100Ω以内,掺杂偶联剂的导电织物洗涤后的电磁屏蔽效能最高达到40 dB.  相似文献   

9.
纬编绒类织物是冬季户外运动常用的保暖材料.在保证良好保暖性的前提下,为了获得轻而薄的绒类产品,本文在综合服用性能测试的基础上,探讨了纬编绒类织物保暖性的评判依据、保暖原因等.选取国内代表性的两家公司产品,对不同品类、不同后整理工艺的纬编绒类织物进行了保暖性、透湿性、透气性等服用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结合克罗值(或热阻)与单位面密度克罗值/单位厚度克罗值指标,比较不同面密度/不同厚度绒类织物的保暖性,评价出暖且轻/薄的产品.在材料、面密度相同的情况下,两家同类产品的保暖性有一定差距,与摇粒、剪绒等加工工艺有关;在材料、面密度、工艺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双面绒比单面绒更轻、更暖.纬编绒类织物的克罗值与其厚度呈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09;透气率、透湿率与织物面密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0.741.纬编绒类织物通透性越好,保暖性越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外涤纶仿真丝绸织物样品进行织物结构和服用性能的测试,探讨了织物结构、单丝细度、织物重量等对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提出仿真丝皱类织物的结构规格.  相似文献   

11.
经过40年的开发,江汉油区地层出砂越来越严重,致使作业维护井次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根据江汉油区出砂储层地质特征和出砂井生产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出砂井井筒清砂和携砂举升采油技术研究或矿场试验,使出砂井治理收到了一定效果,缓解了地层出砂对油井生产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出砂油井治理指明了主攻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耕作技术在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为了良化农田生态环境和持续增产所采取的一整套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技术体系,着重分析了培肥地力,轮作倒茬,化学技术,选育品种,节水,立体种植,地膜覆盖,水土保持耕作法等八种技术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地肥资源而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剖析了旱作技术在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显著地位,供同类地区的决策者和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13.
笔者综述了TiO2基光催化剂的合成和制备技术的新进展,主要涉及纳米TiO2的液相和气相制备方法、TiO2的表面贵金属沉积、TiO2固载时载体类别的影响和负载后的光催化性能比较、金属元素及非金属元素的掺杂和表面修饰等方面,所有制备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其催化反应性能和光利用率;概述了TiO2基光催化剂在光催化有机合成、光催化废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一些新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简要评述了TiO2基光催化剂的生产和其在光催化工业中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采用正庚烷溶剂沉淀和 1%H2 O -Al2 O3 吸附色谱法将沥青分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 4个组分。通过对沥青老化后组成与使用性能的考察 ,得出了二者的变化关系。沥青老化时 ,饱和分减少且几乎不变 ,芳香分和胶质减少 ,沥青质明显增加 ,主要变化的组分是胶质和沥青质 ;同时 ,软化点近似呈线性形式上升 ,针入度近似呈指数形式下降 ,延度降低。沥青质含量高的沥青 ,软化点高 ,针入度小 ,延度低 ;胶质使沥青具有良好的塑性和粘附性 ,并提高延度 ;饱和烃和芳香烃影响沥青的低温延度和粘结性。可为高等级道路沥青分析、生产及其它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蓝晶石类矿物选矿工艺和生产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蓝晶石类矿物的选矿工艺和生产实践的介绍,使人们对蓝晶石类矿物的分选工艺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单层工业厂房钢结构工程特性及施工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钢结构因其强度高、重量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在建筑工程中已被广泛应用,故而结合南京地铁小行车辆基地工程中的钢结构,分析了钢结构施工的特点、难点和重点,并具体阐述了其施工工艺、加工工艺及安装工艺.文章表明,严格按照工艺施工,该工程顺利竣工.  相似文献   

17.
针对钢铁流程的特点,研究了钢铁产品线组合计划、产品综合生产计划、连续流程生产计划以及混合流程生产计划和钢铁流程知识网框架,基于遗传算法对上述的生产计划与调度进行了仿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针对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光环境的心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某些技法处理天然光和人工光创造出光环境,激发出人们的心理反应,形成光环境的心理作用,在充分了解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可扩大、改善、提高建筑设计的技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建筑中光的环境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我国传统建筑中利用天然光创造环境艺术的技法 ,即利用光的方向性 ,光和阴影 ,造型立体感 ,光的透明性和反射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分析了啤酒生产中废水产生的环节、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来源。介绍了主要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并展望了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