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丙烯酸酯橡胶/氯醚橡胶共混物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坤明 《橡胶工业》1998,45(4):209-213
研究了硫化体系、硫化条件、共混方式和共混比例对聚丙烯酸酯橡胶(ACM)/氯醚橡胶(CO)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任意共混比的共混物的各项物理性能与ACM和CO的加和值基本相当,共混物的耐油性能和耐水性能好于ACM,耐热性能好于CO;两种共混方式所得共混物的性能基本相当;共混物须采用两段硫化,硫化体系以NA22/四氧化三铅和N,N′二亚肉桂基1,6己二胺较好,单用或并用均可,相应的硫化条件为:一段160℃×20min,二段150℃×20h。  相似文献   

2.
赵祥迎  柴大程 《聚氯乙烯》2010,38(10):12-15,27
采用机械共混法和乳液共沉法制备了NBR/PVC共混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共混胶的微观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共混方式和共混胶配比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共混胶、CPE、P-83对硬质/软质PVC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①与机械共混胶相比,乳液共沉胶混合得更均匀,分散性更好,其分子级混合程度更好;②乳液共沉胶试样的力学性能在总体上优于机械共混胶;③对于硬质PVC,CPE的改性效果优于其他改性剂;④对于软质PVC,乳液共沉胶的改性效果最好,特别是对撕裂强度的提高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聚乳酸的黏度并降低其加工成本,采用田菁胶对聚乳酸进行共混改性。利用转矩流变仪对聚乳酸/田菁胶共混体系的加工流变性能进行研究,讨论了7种增塑剂(甘油、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10000、聚乙二醇20000、柠檬酸三丁酯和磷酸三苯酯)及其用量对共混体系加工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的增塑效果不好,扭矩–时间曲线上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塑化峰。当增塑剂用量为10~15份时,其它6种增塑剂均具有较好的增塑效果。以聚乙二醇6000增塑体系为例讨论了加工条件(加工温度和转速)对体系加工流变性能的影响。发现提高加工温度和转矩流变仪转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聚乳酸/田菁胶共混体系的塑化。需根据所用加工设备和工艺合理地选择增塑剂种类及其用量和加工条件。  相似文献   

4.
用乙酸和水为溶剂,通过相转化法制备了三种不同比例混合的壳聚糖(CS)和聚乙烯醇(PVA)共混膜,然后在碱性条件下用环氧氯丙烷对共混膜进行了交联。采用FTIR、DMA、TG、XRD和SEM对所制备的膜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交联前后膜的溶胀性能和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壳聚糖与聚乙烯醇两组分相容性良好,共混膜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结晶度均介于两种纯组分之间;聚乙烯醇的加入提高了壳聚糖膜的机械性能;环氧氯丙烷的交联使共混膜的溶胀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而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5.
采用亚临界流体挤出法对天然橡胶基轮胎胶粉(GTR)与三元乙丙橡胶(EPDM)进行熔融共混脱硫,得到脱硫轮胎胶粉(DGTR)/EPDM共混物,然后与丁苯橡胶(SBR)共混制备了再硫化材料,考察了亚临界流体品种和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挤出温度对GTR脱硫效果与再硫化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脱硫共混物和再硫化材料。结果表明,在相同挤出温度和螺杆转速条件下,采用亚临界水挤出制得的DGTR/EPDM共混物的凝胶含量和门尼黏度较采用其他亚临界流体挤出共混物低;在3种亚临界醇状态下,采用亚临界甲醇挤出DGTR/EPDM共混物的凝胶含量较低,门尼黏度最高;采用亚临界醇所得DGTR/EPDM/SBR再硫化材料的拉伸性能均明显优于采用亚临界水所得的再硫化材料,其中,采用亚临界乙醇且在挤出温度为180℃、螺杆转速为500 r/min、反应压力为2.0 MPa的条件下,所制得DGTR/EPDM/SBR再硫化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分别达到19.4 MPa和456%;采用不同亚临界流体脱硫后制得再硫化材料中未熔融凝胶粒子尺寸大小不等,其中采用亚临界水时最小,小于1μm,分别采用亚临界甲醇、乙醇时较小,约为1μm,而采用亚临界丙醇时较大;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或螺杆转速的增加,再硫化材料中凝胶粒子的数目及尺寸均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在原有吹制LDPE地膜设备上(挤出机长径比为20:1)吹制LDPE、LLDPE和HDPE共混微膜和超薄微膜,采用高速混合法的混料工艺达到了良好的预热效果,弥补了挤出机长径比小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SBR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考察了硫化体系、硫化条件、相容剂种类和用量以及返炼次数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3份不同种类的相容剂均可明显改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其中嵌段共聚物SEBS的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论述了热塑性聚氨酯和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在分析聚合物共混的基本条件如混溶性与相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热塑性聚氨酯与热塑性弹性体(如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共混方法及设备,并对其共混效果与应用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聚碳酸酯—聚乙烯共混体系的微观状态,讨论了聚乙烯的分散状态对共混物冲击韧性、接缝强度的影响,确定了共混物的组成比例和工艺条件,得到既有高冲击韧性又有高接缝强度和微观分散状态均一的产品,实际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共混条件对PVC/再生丁腈橡胶(RNBR)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重点讨论了硫化方式、共混温度、共混时间、共混设备和返炼次数对其物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择共混温度为141℃,共混时间为4min,采用动态硫化工艺可制得物理性能和返炼性较好的PVC/RNBR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  相似文献   

11.
改性石油树脂的合成及其增容PVC/PE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石油树脂与顺丁烯二酸酐反应条件的考察,确定了其最佳反应条件。运用顺酐化石油树脂与异辛醇酯化反应制备了改性石油树脂(MPR),并将其作为聚氯乙烯/聚乙烯(PVC/PE)的增容剂,研究了PVC/MPR/P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加工性及其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PR是PVC/PE共混物的一种良好增容剂,PVC/MPR/PE质量比为100/8/6时,共混物具有良好的塑化效果和流动性能,优良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甲醛(POM)/热塑性聚氨酯(TPU)共混合金。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POM/TPU共混合金的两相形态,借助Considere作图法从唯象角度分析了TPU对POM基体的增韧行为,利用Newman模型和J-积分法解释分析了POM/TPU共混合金的断裂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OM/TPU共混合金中,TPU与POM具有良好的黏结效果;TPU有利于POM形成稳定的细颈,增韧效果明显;TPU能有效传递载荷,降低了POM对裂缝的敏感程度,显著提高POM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13.
ShershnevVA(MoscowInstituteofFineChemicalTechnology)采用动态硫化方法制备高聚合度氯乙烯/丁苯橡胶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考察了硫化条件、相容剂和返炼次数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3份相容剂可以明显改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其中以嵌段共聚物SEBS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金鑫  谢京林 《辽宁化工》1995,(2):41-43,26
本文叙述了采用丁腈橡胶与聚氯乙烯共混改性制备注塑用新型弹性体胶料的方法。阐述了改性机理,工艺过程,实验设备,实验要点,讨论了影响改性效果的因素,提出了取得好的改性效果所需要的条件和方法,指出了这种新型弹性体胶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单螺杆常规纺丝设备,探索了PBT/PET不同共混比的纺丝及变形工艺条件;从成纤高聚物的性能入手,分析了PBT/PET共混纤维的弹性、弹性回复率及染色性等取决于PBT的分子结构及PBT与PET的相容性;讨论了PET含量及其共混纺丝工艺条件对成品纤维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T/PET共混纤维在PET含量小于30%(重量比)时,有良好的可纺性、弹性及染色性。其织物弹性优良,色彩艳丽,布面  相似文献   

16.
窦强  张军 《塑料工业》1996,24(1):64-68
本文考察了加料方式、共混温度和时间等共混条件对HPVC/PP共混物力学性能、形态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对HPVC50/PP50/CPE10共混物采用7种加料方式,对HPVC50/PP50/ABS10共混物采用2种加料方式来分别考察加料方式的影响;采用B加料方式,分别在160、170和180℃共混,考察温度的影响;在B加料方式170℃时分别共混2、5、10、15min,考察共混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CPE预先与HPVC共混后再与PP共混的加料方式,所得共混物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共混物组分分散最细微;共混温度以170℃为宜;共混时间以5min恰当.加料方式也影响共混物的熔体粘度,CPE或ABS先与HPVC共混后再与PP共混的共混物,其η_α高于CPE或ABS先与PP共混后再与HPVC共混的共混物η_α.  相似文献   

17.
利用流程及流速的差异设计了一种微型静态混合器。在注射式模型纺丝试验中,证明共混效果良好,当选用组数合适时,对纵向共混效果的提高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以丙烯酸(AAc)接枝改性聚氯乙烯(PVC)和废羧基丁腈橡胶(WXNBR)共混物,在界面间生成化学键,增大两相界面间粘合力,改善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少量丙烯酸,就能在不降低拉伸强度的条件下显著提高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达到良好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机械共混法,以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VC—BA)为增容剂制备了PVC/VC—BA/LDPE共混物。研究了共混条件及共混物组成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60℃下PVC和VC—BA先预混5分钟。再加入LDPE共混15分钟后所制备的共混物的性能较好。在该共混物中VC—BA的较佳用量为20份(相对于100份PVC)。由熔体指数测定结果表明,共混物中LDPE含量增高,共混物的熔体指数增大。由DSC结果可知,该共混物是相容的,VC—BA是一种良好的增容剂。  相似文献   

20.
以作者提出的橡塑共混中SVF综合因子理论为主,辅以共混温度及硫化条件的变化,时全硫化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EPDM/PP)热塑性弹性体制备中分散相柱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SVF综合因子理论适用于动态全硫化共混体系;制备全硫化EPDM/PP热塑性弹性体,应使用高剪切速率的混合设备、表现粘度较高的PP及硫化速度快的EPDM,并适当提高硫化剂用量;对软质制品的制备,则可采用多次共混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