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滚石运动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选择坡面长度为176.4 m,坡度为39°~60°,局部坡度约为90o的边坡作为试验场地,对质量为9.592.5 kg,形状为长条状、薄片状和方形等的岩块进行256次滚石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坡面特征对滚石停留位置的影响,坡面对滚石运动时间(到达坡底动能)和对不同形状滚石的运动特征的影响。同时,利用正交试验理论,采用滚石在坡面上运动的平均加速度作为评价指标,对影响岩块在边坡上运动的3个重要因素--滚石的质量、滚石形状和坡面状况(包括坡度以及与坡度相关的坡表覆盖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3个因素中,坡度及坡面状况是主要因子,其次是滚石的形状,再次是滚石质量。当滚石质量15≤m<27 kg,其形状为薄片状,坡度平均为59.6°,基岩基本裸露,滚石运动的平均加速度最大;当滚石质量9.5≤m<15 kg,其形状为长条状,坡度为39°,坡面有碎石浮土时,平均加速度最小。所得成果为危岩体防治时冲击能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提出危岩体整体防治的新的可行方法,对坡面地质灾害的防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主研发的滚石碰撞系统,试验研究滚石力学性质、碰撞速度、入射角度和滚石尺寸等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滚石坡面碰撞破裂机制,探讨碰撞破裂对滚石运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滚石力学性质和碰撞速度是控制滚石碰撞破裂的主要因素,滚石力学性质越差,碰撞速度越大,滚石碰撞越破碎。滚石破裂存在法向速度阈值,随着力学性质的劣化,破裂法向速度阈值减小。碰撞入射角对滚石碰撞破裂及能量恢复系数影响较大;碰撞破裂不但会引起滚石总的能量恢复系数略有减小,而且会造成个别碎块具有较大速度,对防护结构构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主研发的滚石碰撞系统,试验研究滚石力学性质、碰撞速度、入射角度和滚石尺寸等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滚石坡面碰撞破裂机制,探讨碰撞破裂对滚石运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滚石力学性质和碰撞速度是控制滚石碰撞破裂的主要因素,滚石力学性质越差,碰撞速度越大,滚石碰撞越破碎。滚石破裂存在法向速度阈值,随着力学性质的劣化,破裂法向速度阈值减小。碰撞入射角对滚石碰撞破裂及能量恢复系数影响较大;碰撞破裂不但会引起滚石总的能量恢复系数略有减小,而且会造成个别碎块具有较大速度,对防护结构构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闽东南地区,因花岗岩球状风化诱发的边坡滚石灾害问题十分突出,通过研究滚石运动轨迹来确定合理的坡形坡率是防范边坡滚石灾害的基本对策。对边坡坡率、平台宽度和坡面特征三个基本参数变化条件下典型边坡滚石运动轨迹进行定量计算和对比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植被覆盖的土质坡面较光滑坚硬的岩质坡面具有明显的"消能"效应;2加宽平台及增加平台植被可有效阻碍滚石运动;3放缓坡率能延缓滚石启动变形,并能明显控制滚石运动距离;4宽平台结合上缓下陡的坡形坡率设计是控制滚石灾害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基于正交设计的滚石运动特征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考虑滚石启动方式、斜坡覆盖层和植被特征、斜坡坡度、坡面长度、滚石形状和滚石质量等6个可能影响滚石运动特征的因素,按照正交设计现场滚石试验。在试验基础上,采用极差、方差和回归分析等手段,以滚石运动的加速度和滚石与坡面碰撞速度恢复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对影响滚石在斜坡上运动特征的6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滚石运动加速度的诸多因素中,斜坡坡度是主要因素,以下依次是滚石形状、斜坡覆盖层和植被特征、坡面长度、滚石质量和滚石启动方式;斜坡坡度、滚石形状和斜坡覆盖层及植被特征是滚石运动加速度的决定性因素;滚石运动加速度与上述决定性因素之间可用线性关系来描述。斜坡覆盖层和植被特征对滚石碰撞恢复系数起控制性作用,其他因素几平无影响;斜坡覆盖层与植被特征和碰撞恢复系数之间可用线性关系描述。所得成果为危岩体防治时冲击能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提出危岩体整体防治的新的可行方法,对坡面地质灾害的防治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滚石冲击力是滚石防护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为此,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引入能量比例系数,考虑滚石冲击角度,提出滚石冲击土体的最大冲击力计算方法。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滚石特征参数(质量与尺寸)、动力学参数(冲击速度与角度)及土体性质参数(密度与抗压强度)对能量比例系数的影响,构建能量比例系数无量纲经验公式,建立滚石冲击力计算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能量比例系数与滚石质量、冲击速度、冲击角度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滚石尺寸、土体密度以及抗压强度正相关;提出的基于能量比例系数的滚石冲击力计算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滚石最大冲击力,且与已有研究中大尺度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研究成果可为滚石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岸坡岩体稳定性赤平投影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德文 《山西建筑》2010,36(18):100-101
结合分香溪中桥桥基岸坡工程地质条件,采用赤平投影分析方法,对桥基岸坡岩体稳定性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宜昌端有滑塌体处于岸坡临空面上,稳定系数分别为1.50,2.40,处于稳定状态;万州端岸坡岩层的倾向与坡向方向相反,没有滑塌体出现在岸坡的临空面上,整个岩体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Z2):75-79
鉴于2008年汶川地震以及2013年芦山地震后,受地震力作用,坡面危石(潜在滚石)增多,加之余震、降雨等外力作用,危石极易转变为滚石,对人类活动构成威胁,因此本文以某小学后山危石为例,着重论述危石分布以及转化为滚石的成因机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类似的研究提供一些实例论证,并为滚石灾害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主要进行两方面的研究:1进行了土的回弹试验研究。用两种制备土样,进行了加卸荷循环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了固结系数/回弹系数在试验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证实,固结系数与回弹系数不是一个固定的常数,是一个以加卸荷过程为周期循环重复变化的过程因子。研究比较了吸水回弹与吸气回弹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水和吸气对回弹的影响不大。2研究探讨了变Cv固结/回弹计算方法,进行了两种重塑土的加卸荷循环全过程比对和两种原状土卸荷全过程比对,理论计算与试验吻合很好,证实了变Cv变形过程计算方法用于固结/回弹变形计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证明回弹是固结的逆过程。  相似文献   

10.
 树木对滚石有显著的拦挡效应。在对滚石与树木碰撞概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树木对滚石拦挡效应试验,对滚石与树木碰撞的概率、滚石与树木碰撞后运动距离和碰撞前后速度及动能的变化进行研究。得到滚石与单排树木碰撞的概率、与多排树木碰撞的概率、与树木至少发生k次碰撞概率和至少与树木碰撞k次所需树木排数的计算分析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其准确性;分析滚石与树木碰撞后运动距离的变化,得到滚石与树木碰撞后和未碰撞相比,在平台运动距离降低80%~100%的占试验总数的44.86%,而超过20%的比例达到85.11%;提出滚石与树木每碰撞一次,碰撞后的速度为碰撞前的55%,动能为30%。在此基础上,得到树木作为危岩体被动防治措施时,所需树木排数的计算方法。所得成果可为将树木作为危岩体防治措施时确定树木排数提供依据,对坡面地质灾害的防治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老城区排污管网改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各类型排水体制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并提出了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城市排水系统体制的观点,认为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宜在我国老城区排污管网改造中加以采用.同时介绍了截流倍数、截流井、截流量、防倒灌等几个关键问题的设计原则及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
尼福尧 《山西建筑》2010,36(23):78-79
结合石材幕墙设计特点,通过工程实例对石材幕墙钢骨架的结构计算进行了详细分析,解决了当前石材幕墙计算不系统,荷载取值、强度挠度计算不规范的问题,使得幕墙设计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3.
林兵 《中国给水排水》2007,23(22):41-44
自贡市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是国债支持的四川省城建环保工程重大项目,通过对其中最重要的子项工程——截污干管工程设计、建设经验的总结,介绍了管道结构形式的选型与城市景观的协调、截污干管穿越障碍物与因地制宜的设计、对附属构筑物采用的特殊处理形式等方面的经验,其对丘陵河谷城市的截污管道设计、建设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杨隽永  范陶峰  杨毅  徐飞 《石材》2014,(1):23-27
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出了大量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价值的石质文物,其中不乏大量的石塔。这些户外存放的石塔在长期受到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以及人为破坏后会逐渐产生各种病害。在制定保护方案前必须对这些病害进行检测和分析,如何有效的进行检测同时又减小对文物的影响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新昌大佛寺石塔保护为例,首先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病害分类,然后利用无损检测、现场实验等方法对病害原因和程度进行分析,最终制定合理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5.
欧于飞 《福建建筑》2012,(6):110-112
本文分析了平潭综合实验区老城区采取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原因及其优缺点,介绍了截流倍数的确定及溢流井形式选用、截流量控制等在平潭旧城区截流式合流制改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顶管技术在市政截污管道施工中的实践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顶管技术的发展,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截污干管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该技术的施工经验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从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的大小、沉井施工中预留孔洞大小及井底与预留孔洞距离的确定等方面总结了顶管工作井及接受井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针对顶管过程中遭遇有石头的地质情况,介绍了设置破岩井或采取开挖施工来处理的措施;此外,还介绍了止水措施(搅拌桩或旋喷桩止水)及顶管管材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17.
综放沿空巷道围岩系统混沌动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的沿空巷道顶、帮均为煤体或煤柱,其稳定性问题十分突出。以南屯煤矿综放沿空巷道为原型,进行围岩稳定性的离散元数值模拟,提取表征系统动力学性态的变量及时间序列,通过功率谱分析、分维数提取和最大Lyapunov指数计算,研究围岩系统的混沌动力学特征。综放沿空巷道围岩变形力学过程是一个混沌力学过程,具有对煤柱宽度及支护条件等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当煤柱宽度小于3m时,功率谱具有连续的噪声背景与宽峰特征,关联维数均为分数,最大Lyapunov指数一般大于0,系统处于混沌运动状态;当煤柱宽度为3~4m时,锚杆支护后功率谱的宽峰特征消失,频谱成分也不丰富,关联维数均为分数,最大Lyapunov指数由正变负,系统由混沌运动向定常运动转变,是系统动力学性态变化的拐点:当煤柱宽度大于5m时,系统处于定常运动状态。采用功率谱分析法和最大Lyapunov指数法,可以评价综放沿空巷道的混沌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周风斌 《工程质量》2010,28(6):53-56,59
介绍了超薄板材背栓式挂装幕墙体系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工艺原理,特别指出了其与普通干挂石材幕墙的区别,即主要是在板材的背面采用双切面拓孔钻头,通过高速无损切削出四个可控制深度的扩底孔腔,然后植入带有柔性垫片的背栓,再把板材通过背栓和悬挂件挂装到幕墙龙骨上。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其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提出了该幕墙系统的质量验收标准,对同类工程中合理选用石材厚度和挂装体系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排水设施检测中,声纳探测是一种方便高效的检测方法.在柳州市河北环岛截污工程的壅水式截流深井的淤积状况检测中采用了声纳检测系统,探测结果显示:壅水式截流深井内已形成较严重的淤积,淤泥厚度为1.1~1.9 m;截流深井的淤泥面呈现出相似的形状,纵向淤泥面呈斜坡状,坡度一般在30°左右,横向淤泥面呈凹面锅底状.经分析,壅水式截流深井淤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溢流堰的阻挡,使水流方向由水平变为上升;此外,截流井室过水断面面积较大导致的水流速度长期小于不淤流速,也是截流深井发生淤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对3座雷达塔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高耸结构,只要结构体型合理,雷达塔基本频率也能满足雷达工作要求,进而总结了影响结构频率的基本参量。与脉动法现场测试结果对比表明,有限元法与实测结果最大误差10.59%,说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是可靠的。多年的雷达塔和雷达工作状态结果观测,整体结构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