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登攀  刘丽雯  刘国彬 《建筑技术》2007,38(12):931-934
根据上海某地铁车站基坑变形实测数据及跟踪工况,对坑底土体不同暴露时间情况下围护墙体变形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坑底土体暴露时间对土体暴露期间及整个坑底施T阶段内的基坑变形有着显著影响,同时,随着素混凝土垫层强度的逐步发挥,垫层对围护墙体变形具有一定的支撑约束作用。提出土方开挖到底后的基坑变形控制措施,应尽量缩短坑底土体暴露时间,从而控制坑底施工阶段的基坑变形。  相似文献   

2.
姚崇 《土工基础》2023,(1):18-22
为研究土岩复合地层条件下基坑开挖阶段围护墙体变形、地表沉降及支撑轴力的变化规律,以某在建工程为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围护墙体变形、地表沉降和支撑轴力之间的变化存在密切联系。由于支撑的作用,在浅层土体开挖阶段,不会导致围护结构及地表产生较大的变形,随着基坑向下开挖,围护墙体向内的水平位移最大值也在逐步下移,最大位移点基本产生于底板附近,墙体变形的同时支撑轴力与地表沉降值也在逐渐增大;基坑土体开挖后及时架设支撑及浇筑底板,尽量避免基坑暴露时间过长,能够有效控制墙体变形及轴力的增加,对于较复杂的复合地层基坑开挖,需协调好土方开挖、架设支撑和底板浇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坑软土强度变化特征及坑底施工安全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试验为基础,分析了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时,坑底被动区土体强度变化特征及坑底土体御荷后滞留对其强度的影响,并结合工程通过分析施工阶段坑底土体暴露及扰动等不利因素对围护墙体安全度的影响,提出了应对坑底施工的安全控制,其结果对基坑工程的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于以SMW工法桩为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的超大深基坑工程,由于饱和软黏土的时间效应,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等变形较大.基于工程案例,分析了围护墙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立柱隆起沉降和支撑轴力等分布和变化规律,探讨软土超大深基坑的时空效应,总结了土方开挖分块施工、混凝土垫层和底板结构等在饱和软土超大深基坑工程变形和基坑稳定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试验为基础 ,分析了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时 ,坑底被动区土体强度变化特征及坑底土体卸荷后滞留对其强度的影响。并结合工程通过分析施工阶段坑底土体暴露及扰动等不利因素对围护墙体安全度的影响 ,提出了应对坑底施工的安全控制 ,其结果对基坑工程的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五坊园三期基坑工程为背景,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围护墙水平位移、墙顶沉降、立柱隆沉、支撑轴力和地下管线沉降等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追踪监测,分析了基坑不同开挖阶段对应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围护墙体变形、土体沉降以及地下管线沉降主要发生在深层土体的开挖阶段,混凝土底板浇筑后变形趋于稳定。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化控制有效地保护了基坑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7.
徐杰 《中国市政工程》2020,(2):112-114,137
通过分析上海地区某长条形深基坑分区开挖围护地下连续墙侧向变形、立柱桩沉降、支撑轴力等监测数据,研究分区开挖工况下先挖分区基坑与后挖分区基坑变形相互影响特征。研究发现:后挖分区基坑地下连续墙变形数值明显小于先挖分区,表明先挖分区开挖使后挖分区在一定范围内土体提前释放应力;结构回筑阶段地下连续墙侧向变形有明显回弹,墙后土体没有回弹;后挖分区坑底隆起使先挖分区结构回筑阶段产生坑底隆起叠加效应;后挖分区坑底支撑轴力及波动幅度较先挖分区数值相对较小。研究成果为后续深基坑分区开挖变形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坑底加固对平行换乘车站基坑变形影响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弹性地基上的板壳有限元,分析地铁平行换乘车站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坑底土体加固的深度、加固的密度、加固的程度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坑底土体加固主要影响开挖面以下连续墙侧向变形,对基坑最后一道支撑以上墙体变形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
北京某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与成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北京某深基坑工程的支护设计、施工和监测方案,并对主要监测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时空效应显著,基坑开挖初期围护结构及地表会发生向上的位移,基坑深层土体开挖会引起较大的桩体位移和土体沉降,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深层土体开挖无支撑暴露的时间,及时架设支撑及浇注混凝土底板,减小土体侧向位移及地表沉降,由于基坑施工周期较长,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肖志林 《建筑安全》2021,36(12):43-46
考虑土体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联合作用对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混凝土立柱与围护结构组合支护下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开挖不同阶段下基坑围护结构及周边土体沉降变形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施工会导致围护桩及周边土体产生变形,混凝土立柱能使围护桩的侧向变形降低11.42%;同时使土体沉降量减小及最大沉降位置远离基坑;基坑周边土体沉降影响范围约为支护结构深度4倍.采用混凝土立柱与围护结构组合支护形式能有效地控制变形及保障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实测数据,对上海中心大厦裙房逆作超大深基坑工程的围护墙变形规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垫层混凝土浇筑完成至梁板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期间,围护墙侧移增量很小,垫层对围护墙变形具有明显的约束效应;在此期间,因作为垫层支撑点的圆形地墙受偏载作用引起较大的变形,导致测点P04墙体侧移增量较大;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对混凝土垫层约束效应的发挥进行说明。在混凝土结构养护期间,超长水平支撑梁板结构或大底板的混凝土收缩,引起围护墙侧移增量较大;且在大底板混凝土养护期间,西侧测点P23的围护墙侧移增量大于最后一次土方开挖所引起的墙体侧移增量;而短跨水平梁板结构混凝土收缩对围护墙变形影响可忽略。结合上述规律,给出相应的施工措施,以便减小基坑变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宁波软土地区某地铁站深基坑施工中支护结构及地表沉降的分析,结合常用地表沉降初估方法,讨论施工过程开挖及加强支撑刚度、改变土体受力性能等施工工艺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对比分析得到在开挖初期适当增大支撑刚度有利于降低地表沉降;适时处理围护墙体底部被动区地基有利于减小围护墙体变形。采用深层水泥土搅拌法对围护墙底部3m深度范围进行竖向加固即有效控制了地表沉降;深基坑开挖是一个动态施工过程,施工进行过程中最大地表沉降点的位置逐渐远离围护墙体,基本与每步基坑开挖深度保持一致,最终稳定在基坑开挖深度一倍范围内。建议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调整控制目标,实施动态监测更有利于保证周围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3.
徐伟  黄建华  钟建驰 《建筑技术》2003,34(11):808-811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汊悬索桥锚碇基础工程采用冻结排桩法施工,以含水地层冻结形成冻结帷幕墙作为基坑的封水结构,以排桩及内支撑系统作为挡土受力结构抵抗水土压力,解决基坑围护结构的嵌岩及封水问题。施工以平均12d完成1道支撑的土方开挖和混凝土支撑的浇筑速度进行,围护桩变形、支撑轴力和冻结壁温度的变化均控制在允许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由于基坑开挖问题的复杂性,传统的分析方法在解决基坑支护结构变形方面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在深圳某连续墙支护基坑工程中,通过建立基坑体系二维有限元弹塑性分析模型,对开挖过程引起的基坑侧壁和地表变形以及塑性区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坑开挖较浅时,主要荷载由地下连续墙承担,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横撑的约束作用逐渐加强,侧壁变形、塑性区范围、地表沉降范围均与基坑开挖深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行设计加工的大型深基坑冻结模拟试验台,进行大直径圆形冻土帷幕受力与变形的物理模拟试验,获得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圆形冻土帷幕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深度、开挖半径和冻土平均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以及冻土帷幕暴露段水平变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冻土帷幕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深度和开挖半径的增大而增大,随冻土的平均温度降低而减小。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冻土帷幕暴露段的水平变形不断增大,且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的变形特征;不同温度下冻土帷幕的弹性变形占总变形量的比值不同,由-4 ℃时的30%增加到-18 ℃时的90%。对几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知,冻土帷幕水平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基坑半径和开挖深度,而帷幕平均温度、厚度及施工段高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水泥土重力式挡墙与混凝土桩组合支护结构(MC桩)在某广场工程基坑施工中的应用情况。施工中,MC桩组合支护结构较好地发挥了二者的优点,即水泥土桩的止水和混凝土桩的挡土优势,确保了基坑工程的安全稳定和变形控制要求。此外,在水泥土挡墙中增加混凝土桩后,可减小水泥土重力式挡墙的宽度,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7.
深基坑围护墙与支撑体系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个分析深基坑围护墙与支撑体系相互作用的新的计算模型,即把整个深基坑周边围护桩结构简化为空间杆系有限元体系,将支撑体系视为子结构,通过子结构凝缩与拼装方法分析围护桩与支撑体系的共同工作.该方法能够分析支撑体系的空间效应以及由支撑平面框架连接而产生的桩与桩之间的空间作用,能够分析实际工程中存在的不均匀开挖所带来的对支护结构变形和内力的影响,以及深基坑切向平面内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内力等.最后,文章给出了一个均匀开挖的算例.  相似文献   

18.
 针对承压水作用下基坑底隔水层为黏性土体的情况,设计突涌离心模型试验,分析不同开挖深度和水位作用下围护墙的弯矩、水平位移与稳定性,观测坑底土体隆起和突涌破坏状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承压水头的升高或开挖深度的增加,土体隆起变形的曲率变大并在坑底中央逐渐产生裂隙破坏;墙体被动侧土体抗力逐渐减小,围护墙弯矩和水平位移逐渐变大;围护墙后土体内形成竖向裂纹,基坑发生踢脚破坏。考虑土体强度的基坑抗突涌稳定性分析,宜将土体黏聚力折减来反映土体与围护结构接触缺陷、隔水层裂隙发育以及受到地下水软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受地形地质条件所限,宜兴抽水蓄能电站上库主坝为一修建在斜坡上的土石坝与高重力挡墙联合作用构成的混合坝型,这种坝型为国内外较少见,高45.9 m的重力挡墙在国内外也十分少有。高挡墙在土石坝堆石的强大推力作用下,如何在斜坡上保持稳定,一直为各方所关注。根据监测资料和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得到作用在高重力挡墙后的土压力大小及其分布规律,确定典型剖面上土压力的作用位置和作用方向,验证太沙基关于挡墙后土压力不是作用在传统认为的下三分点,而是作用在0.4倍左右墙高位置的论断。在此基础上,根据设计和有关规范要求分析了高重力挡墙在水库运行条件下的抗滑、抗倾稳定安全度,同时,结合挡墙及其地基的内、外部变形和受力监测资料,对高重力挡墙的稳定性做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