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水试验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文地质试验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设计及施工具有重要作用。常规的水文地质试验,包括稳定流试验和非稳定流试验的现场操作过程,均具有试验周期长,设备数量多,工作效率低等特点,而微水试验作为一种相对快速的水文地质试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不足。本文通过对微水试验的理论基础、试验方法以及关键技术的分析,并结合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地层渗透系数快速测定系统”,通过现场实践,进一步优化微水试验的应用效果,以期达到缩短水文试验周期,降低现场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和试验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抽水泵流量远远大于单孔单位涌水量,因而传统抽水试验在低渗透性含水层中"一抽即干",无法形成稳定流.本文利用小直径塑料管代替抽水泵进行了虹吸抽水试验,先进行了3mm和4mm塑料管对比试验,然后采用4mm塑料管,进行二路、四路、六路组合虹吸抽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多路塑料管的出水能力与低渗透性含水层涌水量匹配,可以形成...  相似文献   

3.
岩石剪切裂隙渗流特性试验与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在三轴应力条件下对丹江口库区辉绿岩进行剪切破坏得到剪切裂隙,然后对剪切裂隙进行不同围压和裂隙水压力(渗透压差)作用下渗透性能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岩样在剪切破坏后会形成单条贯穿剪切裂隙,这种剪切裂隙的渗透系数与净围压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特征,且受环向应变影响很大,但受轴向应变影响较小;裂隙水压力对裂隙渗透系数影响明显,在相同净围压下,裂隙水压力越大,渗透系数越大,其主要原因是较大的裂隙水压力使裂隙两侧基岩产生附加变形,导致隙宽增加。基于试验数据和理论分析,根据三维应力下的裂隙–岩块位移模型推导考虑裂隙水压力的渗透系数计算公式,该公式可以较好地描述不同围压和裂隙水压力下实测渗透系数的变化趋势,并且公式中的参数均可根据简单的三轴压缩试验得到,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在高性能混凝土的渗透性和耐久性研究中,利用电化学理论对其进行快速评定是目前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而传统的透水试验方法则难以实施.用交流电导法和透水法测定了水泥砂浆试块的渗透性并研究了这两种试验方法所得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经试块粉末浸液化学成分修正后的交流电导值与渗透系数有较好的相关性;用交流电测量普通混凝土的电导并以此反映混凝土的渗透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6.
李瑞 《四川建材》2022,(3):65-66,95
勘察设计施工领域,在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需要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提供季节变化幅度和各主要地层的渗透性系数,为基坑开挖工程提供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通过对复杂水文地质情况下抽水试验的研究,整理成果资料,与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方便以后施工过程中普及抽水试验的应用,更准确地提供设计参数,提高工程降...  相似文献   

7.
考虑大气作用的影响,用室内试验的方法模拟自然条件下膨胀土渗透特性的变化过程,并采用Fredlund和Xing法对非饱和膨胀土的渗透系数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导致膨胀土渗透性逐渐增强,揭示了膨胀土堑坡大气影响深度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工程设计和数值计算的参数取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钻孔桩废弃泥浆处理已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压滤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探究压滤过程中的时间、压力以及最终压滤效果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合理的计算模型,经过推导给出压滤公式,并通过现有数据对公式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对压滤公式中的参数以及变量的分析,说明:增加压力有利于压滤的快速完成,但当压力超过一定值以后,对压滤时间的影响很小;同时压滤压力越大,最终泥饼的渗透系数越小。最后进行了泥浆压滤的室内试验,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所给出的压滤压力、压滤时间以及压滤效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是混凝土重要的耐久性劣化指标之一,客观准确而实用的试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对国内外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试验方法以及相关标准或规范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比较了各种主流试验方法或测试技术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突出阐述了试验室和现场均适用的测试方法,为GBJ 82-85<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宋春梅 《山西建筑》2010,36(4):126-127
通过陕西某地黄土重塑试样的常水头试验研究,获得了该地重塑黄土样的渗透系数,其值的变化范围为10-6cm/s~10-7cm/s,发现土样渗透系数总体上随土样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对不同含水量黄土经不同击实数后的试样在不同渗透压力下渗透系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利用冲击试验测量平面中某一点渗透系数的特点,第一次将冲击试验应用到堤坝渗漏通道的探测的工程应用之中。以岭澳水库工程为例,通过一系列冲击试验的测量,判断得到桩号0+275~295区间的坝段存在渗漏通道。运用温度示踪以及电导率探测的方法,分析得到渗漏通道的位置范围,与冲击试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对0+275~295坝段区域进行灌浆处理以后,通过记录水库库水位及坝后量水堰流量变化,发现灌浆效果明显,证明冲击试验的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冲击试验在寻找渗漏通道以及对土石坝进行检修加固等方面有明显的实际工程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将变形(应变)作为基本变量,引入损伤作为中间变量,建立新的渗透性演化模型.该模型可以用来计算岩石峰值破坏前,受剪切和拉伸破坏时的渗透性变化情况.模型经试验资料验证,在应力–应变峰值前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水文地质参数自动监测处理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提高现场水文试验的工作效率,研制水文地质参数自动监测处理系统,采用冲击试验代替传统水文地质试验,大幅缩短水文试验周期,显著降低现场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并减小试验费用,且开发后处理系统,能同时处理稳定流试验和非稳定流试验、冲击试验数据,可快速生成水文试验报告。通过现场的对比应用,证明系统完全能满足工程需要,为今后的水文试验提供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软岩隧道锚杆支护作用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公路隧道的发展,隧道稳定性日益成为设计和施工的首要问题。根据重庆—长沙公路共和隧道围岩实际情况,在真三轴试验机上进行隧道在毛洞和不同支护条件下的模型试验,试验反映了隧道失稳的全过程并记录了各个部位的应变值,对不同工况下围岩的应力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围岩的径向和切向应力均是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的;在同级荷载下,支护后的围岩径向和切向应力要高于支护前;径向应力随着离洞壁距离增大而增大,而切向应力在洞壁上应力集中,随后随着离洞壁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最后趋于稳定。锚杆使得围岩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且长锚杆的支护效果要优于短锚杆。  相似文献   

15.
 在完成填土边壁(坡)破坏模式及土钉支护作用机制试验基础上,应用所建立相似模型的相似法则,进行持续降雨及强降雨条件下土钉支护受力变形特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施做地面混凝土封闭层及超前竖直锚管,是复合土钉支护填土边壁(坡)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工序之一;填土颗粒经渗透雨水作用后,具有取得最小势能的趋向,即具有流动性,表明刚体转动假设不适用于此类介质边壁(坡)的稳定性分析;渗水速率增量的临界点是控制雨致滑坡的关键,渗水速率增量的临界点值为15.5 cm/d。当达到此临界值时,地表将发生显著沉降,边坡将发生滑塌。  相似文献   

16.
花管与潜水面相交下的冲击试验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潜水井中的冲击试验,在花管与潜水面相交的情况下,由于注入井中的水分潜水面上、下两个部分流入含水层中,造成模型由线性变成非线性的问题,建立新的潜水井中的冲击试验计算模型,给出模型的解析解,并运用溶质浓度示踪技术,算出从潜水面以下部分流走的的水量,最终得到含水层渗透系数。而这与传统研究中,仅通过对测井的有效半径进行修正,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不同。以西藏江雄水库库区一潜水完整井为例,进行现场试验,运用建立的模型,计算出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并将其与Bouwer-Rice潜水井冲击试验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抽水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地层的渗透特性。对冲击试验标准水头恢复曲线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当曲线以较慢速率下降时,才真正反映含水层的渗透特性。  相似文献   

17.
冲填土卸荷回弹变形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冲填土地区的卸荷变形问题,运用离心模型试验,对冲填土的卸荷变形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冲填土的平均回弹量与加载大小呈线性关系,与加载时间呈双曲线关系;冲填土的卸荷回弹存在临界卸荷比,临界卸荷比分别为0.4和0.9。当卸荷比小于0.4时,孔隙比的变化量很小,随着卸荷比的增加,孔隙比变化增大;当卸荷比增加到0.6时,孔隙比呈线性增加;当卸荷比增加到0.9以后,孔隙比几乎不再增加。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回弹孔隙比与卸荷比的关系式,利用该式可对卸荷过程中回弹变形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新技术研究进展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介绍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研究进展,包括新型相似材料、组合式模型试验装置及应变、位移量测新技术。新型相似材料能更好地模拟工程岩体,且价格低、易干燥、可重复利用。研制的新型组合式模型试验台可自由组装、刚度大、整体稳定性好,液压加载系统可实现自动伺服控制和梯度加载。应变测试采用先进的高速静态应变采集分析系统和光纤测试技术,模型内部位移采用研制的光栅式微型多点位移计测量,隧洞表面位移采用内卡规、摄影测量和CCD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上述测量手段具有自动化、高精度、受干扰小的特点,可得到更精确的试验结果。最后,以工程为例说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在分岔隧道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PIT 低应变动力试桩理论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理论研究、模型桩在不同条件下的模拟对比试验研究、结合工程实例并采用先进的信号拟合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分析,探讨了应力波在桩中的传播规律及桩中缺陷对实测波形的影响,研究成果对低应变桩基质量检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