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深埋长隧道的地球物理勘查工作主要是探测洞线高程附近的隐伏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高频大地电磁测深具有不受高阻屏蔽、轻便、探测深度相对较大等优点。根据深埋长隧道附近不良地质体的特点,研究了利用高频大地电磁法(EH4)进行隧道勘查的几个关键技术,重点分析了平行测量的重要性、磁探头布设对观测数据的影响、过渡带数据特征及校正方法及静态效应的形成机制及影响。通过在贵广铁路某隧道勘察的应用实例,分析总结了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深埋长隧道勘察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体,在含有断层破碎带的隧道中进行施工建设极易诱发岩块掉落、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研究断层破碎带区隧道的开挖变形可以有效预判工程风险,提高工程质量.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枫树下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工程背景,在考虑断层破碎带这个关键因素的基础上,对断层破碎带的数值本构模型进行了选取,并对...  相似文献   

3.
蒋伟  段长生  陈知富  王向阳 《矿产勘查》2020,11(5):1053-1059
为加快铁路工程建设,提高勘察效率,对铁路隧道洞身必须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勘查,运用音频大地电磁方法(AMT)是深埋隧道勘察的一种非常有效、高效的方法,为工程地质问题提供基础性资料,并且可以很好地指导钻探工作的布置,以某隧道音频大地电磁勘查为例,分别对音频大地电磁法的原理,采集、处理等问题进行分析介绍,针对复杂地形的数据采集进行优化处理,并结合实际地质资料对该隧道的地层分布、断层及其破碎带的富水情况等进行分析和解释,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HSP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是目前用于复杂地质预报的一种有效物探技术,该方法利用锤击或爆破震源激发,通过对震动信号反射波的提取与反演成像,实现隧道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带)的预报。本文以中老铁路磨万段多个隧道为实践项目,利用对HSP法对断层及破碎带、节理密集发育破碎带和软岩等不同类型不良地质体进行了探测,结合隧道实际开挖揭露情况对预报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HSP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探测效果准确、可靠,有效保障了隧道施工的安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物探技术是隧道勘察工作中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获取连续的地下深部岩体地球物理特征差异,探测隧道洞身段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岩性变化带等不良地质体的埋深和规模。本文基于某油气管道工程多处越岭隧道勘察工作实践,对勘察发现的物探低阻异常带进行分析和地质解译,通过地质测绘与钻孔相互验证进行物探再解译,探讨凝灰岩地区越岭隧道勘察物探解译规律,为该地区类似隧道工程勘察物探解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环山坪大跨度隧道穿越浅埋富水段及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段时出现的渗漏灾害,结合现场的新奥法施工的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水对隧道围岩体作用的力学机制,阐述施工过程中采取的防渗漏和及时加强支护措施,总结大跨度隧道施工过程的经验教训。对不良地质段隧道开挖灾害防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环山坪大跨度隧道穿越浅埋富水段及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段时出现的渗漏灾害,结合现场的新奥法施工的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水对隧道围岩体作用的力学机制,阐述施工过程中采取的防渗漏和及时加强支护措施,总结大跨度隧道施工过程的经验教训.对不良地质段隧道开挖灾害防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TB8 8 0E掘进机是德国WIRTH公司生产的硬岩敞开式掘进机 ,是针对西康线秦岭Ⅰ线隧道的硬岩地质条件设计的。该设备价格昂贵 ,探索总结硬岩掘进机在软弱围岩地质隧道的应用技术 ,拓展其应用领域 ,提高设备利用率 ,降低闲置成本 ,具有重大意义 ,对硬岩隧道不良地质段的施工 ,也可起到借鉴作用。1 软弱围岩对掘进机施工的影响软弱围岩有云母石英片岩、蚀变闪长岩、闪长玢岩及断层破碎带。其中秦岭隧道局部不良地质段为蚀变闪长岩、闪长玢岩及断层破碎带 ;而磨沟岭隧道整体则以围岩强度更低的云母石英片岩及断层破碎带为主。这类围岩虽因强…  相似文献   

9.
在高地应力环境下的软弱围岩中修建深埋长隧道,软弱围岩流变一是个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位于兰新铁路上的乌鞘岭深埋长隧道工程在穿越宽达785m的断层F7时,软弱围岩发生了显著流变,围岩最大收敛变形超过1m,对支护结构造成严重破坏。首先,在对乌鞘岭深埋长隧道进行长期围岩收敛变形的基础上,分析乌鞘岭深埋长隧道左、右主洞的收敛变形规律,其研究结果表明左线主洞的收敛变形均大于右线主洞,这是由于进行右线主洞施工时吸取了左线施工的经验;然后,利用FLAC^3D对乌鞘岭深长隧道软弱围岩流变进行数值研究,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一致;最后,提出对软弱围岩流变进行工程治理的6条原则。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要介绍了采用EH4大地电磁法对国道317线岗托至江达段矮拉山隧道进行物探分析。在隧道上方地面沿隧道纵轴方向采用声频大地电磁法查明隧址区断层的产状及破碎带宽度,岩溶、富水区的埋深和规模,地层分界线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其中重点判释隧道洞身高程范围内的资料,为隧道的初步设计提供地质科学依据。测试结果推导,该隧道内存在三个断层和一个岩层破碎带,施工时需提前注意。  相似文献   

11.
以石牙山隧道初勘过程中CSAMT法运用实例为基础,探讨了在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公路长大隧道勘察过程中,如何使勘察资料更加完善,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更可靠的地质资料和参数。  相似文献   

12.
铁路隧道不良地质调查是规避施工风险的重要方面,高效快捷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利用不同岩性和相同岩性不同辅存结构间所反映的电性特征差异,可以较好地进行围岩级别划分和断裂破碎带判别,为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资料依据。文章结合云桂线铁路定测阶段的施工,选择了灰岩、砂页岩、板岩及含矿围岩等典型地段具体实例,对围岩分级和不良地质体圈定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在隧道施工中兼顾矿产资源勘查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一种隧道水体不良地质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瞬变电磁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现有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一种新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瞬变电磁法。该法对低阻含水断层、充泥充水溶洞、含水含泥破碎带等水体不良地质体反映灵敏。通过对瞬变电磁法在隧道探测中关键技术的研究,解决了隧道背景影响和装置自身过渡过程影响等关键技术问题,成功地将瞬变电磁法用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通过对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应用瞬变电磁法进行隧道水体不良地质体超前地质预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在昆明厂口隧洞开挖中发生隧洞拱顶上方岩体开裂、坍落、变形的情况下,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隧洞区域地表以下地质情况和含水情况、地表至隧洞之间塌方体的空间形态以及开挖的前方工程地质结构情况进行勘察,并根据对所得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物探结论,为隧洞衬砌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现场测试方法,对隧道底部结构的变形、仰拱混凝土和钢筋中的应力进行了长期测试和分析。受围岩释放荷载、隧道二衬自重及上部围岩荷载以及道床设施和运营列车荷载的作用,隧道底部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经历了隆起—下沉—隆起—下沉的反复变化过程,仰拱混凝土及钢筋同样经历了拉—压—拉—压的反复变化过程;围岩条件越好,隧道底部结构中的应力和变形最终值及其变化幅值越小;整个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底部结构的最大下沉小于 5.0 mm ,混凝土中的最大拉压应力小于 2.0 MPa ,满足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营要求;隧道二次衬砌施作之前仰拱处于最不利的受力状态,施工中应及时将隧道二衬闭合成环,以保证隧道仰拱结构处于较佳的受力状态;隧道开挖后的应力重分布持续时间一般在 2 a 以上。  相似文献   

16.
合理确定隧道围岩开挖松动区对隧道设计与施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针对贵广铁路客运专线龙围隧道工程,在开挖无支护情况下隧道围岩应力场的弹塑性数值模拟分析基础上,利用在隧道开挖边界沿径向以围岩中的点稳定系数变化曲线的方法来分析围岩开挖松动区范围,结果显示,在拱顶及边墙两侧附近的松动范围较大,在仰拱底部松动范围很小,而在分析开挖松动区的同时,也得到了其所对应的稳定系数。同时,也采用经典的弹塑性理论分析方法计算了该隧道的围岩开挖松动区。二者对比分析表明,传统近似算法所得的松动区范围,在洞顶区域偏小,而在仰拱区域偏大。综合而言,所采用的数值分析方法是较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赵红杰 《山西建筑》2001,27(2):53-55
对乌坑坝隧道左线浅埋偏压段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山体、边仰坡及二衬变形开裂情况,从地质资料、量测报告、气象资料等方面分析了开裂的具体原因,对综合治理开裂的施工措施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其具体的施工工艺,同时对隧道施工中围岩量测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法与可靠的施工技术加上完善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8.
马生旺 《山西建筑》2012,38(18):159-161
通过对某隧道工程概况的分析,对隧道穿越F7断层时施工量测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量测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表明围岩的变形规律可以用回归曲线的方法来描述。  相似文献   

19.
大断面海底隧道异常变形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厦门海底隧道是我国第一条海底隧道,其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丰富,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常发生较大的变形,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应寻求一套合理的控制措施用以抑制异常变形。基于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的现场实测数据,并结合数值模拟,对设置锁脚锚杆、加强临时支护刚度、仰拱注浆、井点降水、改变工法以及各种措施组合等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制定了抑制异常变形的工程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所列举的各工程措施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隧道支护结构的变形,而且这些措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围岩的塑性区范围。例如,在采用锁脚锚管后,隧道的拱顶下沉可减小约17%,减小水平收敛约12%;仰拱注浆适用于控制初期支护封闭后隧道发生的整体下沉,可减小拱顶下沉约18%。这些措施可为厦门海底隧道后续施工及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