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高校图书馆越来越多地使用《中图法》第四版。笔者认为,各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多方面因素,确定适合自己特点的《中图法》使用本,以适应文献信息分编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从《中图法》修订的重点、范围等方面,阐述了《中图法》第四版修订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典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西游记》自问世以来,以戏剧、小说、话本、版画等艺术形式对其进行改编的产物不计其数。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以电影、电视剧、动画片为代表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社会上对各种类型的《西游记》题材影视作品褒贬不一。从观众接受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西游记》影视作品之中的合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图法》第四版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分类-主题一体化标引工具书,对保险的列类并不科学,不能满足保险类分文献资料的要求。修订《中图法》第四版必须明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中图法》第四版保险类修编的基本情况;二是《中图法》第四版保险类修编内容的来源及方法;三是《中图法》第四版保险类修编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桑弧的艺术活动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巨匠——鲁迅和茅盾的作品搬上了银幕;影片《祝福》和《子夜》在人物、情节的再创造,艺术意境的开拓,多种电影语言的运用诸方面均有突出的成就:当然也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遗憾之处。  相似文献   

7.
从《中图法》四版TS1类目修订、更改的情况入手,归纳与总结了四版的修订特色,并对存在的类目注释不全面的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8.
名著的经典性表现在多个方面,改编名著应该是对其经典性的一种阐释和强调。话剧《四世同堂》在忠实于小说原著的基础上,利用舞台的特点对原著的经典性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10.
11.
徐静蕾导演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自茨威格的同名小说。影片在多方面都做到了同原著保持一致。在忠实于原著的同时,徐静蕾也进行了本土化以及转变叙事角度等创造性的改编,使其对原著的忠实性不流于绝对忠实。但对原著语言的过度忠实,带来了影片表现力度上的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图法》修订首先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及学科发展方面的一些动向信息,包括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范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修订等,同时结合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对《中图法》修订提出了若干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伊丽莎白·泰勒为例,讨论在以明星制为核心的经典好莱坞时期,文学电影改编和明星制的互惠共赢关系.并通过分析泰勒饰演的改编影片《小妇人》中人物角色特征的变化,探讨明星表演对于改编影片角色塑造和意义生成的影响.从两个层面上分析好莱坞明星制下明星与文学电影改编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4.
小说和影视剧作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果说小说作品是一首“诗”,那么影视剧作就是一幅“画”,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从主题的混乱、主题的偏离和主题的减损三个层面展开论述电影《菊豆》对小说《伏羲伏羲》的改编在主题层面上得不同点。  相似文献   

15.
分析归纳《中图法》第四版TP3类改版修订的内容和意义,对某些类目图书的分类,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6.
《集韵》和《类篇》中收录的俗字主要有简省、增繁、偏旁改换、讹变、书写变易、全新创造、借用7种类型。这些俗字反映了汉字系统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分类法是组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工具。回顾了中外分类法的发展情况,联系网络信息对分类法的呼唤和国内外主要分类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分析了目前网络信息分类法的类型和存在的问题,着力探讨了《中图法》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并对开发与研制基于《中图法》的《中图法网络信息分类表》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论语约纂》一书为钱基博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任教时编定的讲义。分析了《论语约纂》的篇章结构及内容特色,比较了钱基博在《礼记约纂》中对《礼记》为文之法的评述和在《论语约纂》中对《论语》文学性的点评,认为《论语约纂》中关于《论语》文学性的点评甚少,反映了钱基博的研究由文学性向经学内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论语约纂》一书为钱基博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任教时编定的讲义。分析了《论语约纂》的篇章结构及内容特色,比较了钱基博在《礼记约纂》中对《礼记》为文之法的评述和在《论语约纂》中对《论语》文学性的点评,认为《论语约纂》中关于《论语》文学性的点评甚少,反映了钱基博的研究由文学性向经学内容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元杂剧《窦娥冤》是中国戏曲史上最为重要的艺术作品,因其经典性使然故被多次改编成为戏曲电影,其中又以蒲剧版本改编最为知名,先后三次的电影改编均在艺术表现上取得了创新性突破,且在受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中国戏曲电影作品中的经典。本文以三部蒲剧版《窦娥冤》为基础,其中又以2020年版为中心,分别从场景转换、镜头呈现、表演方式以及蒙太奇设计等四个面向,剖析其成功改编背后的成因,继而为戏曲改编电影创作循峰觅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