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晓东  王建平  谭亮 《新建筑》2011,(6):100-103
依托自然山水资源的宾馆建筑设计,普遍面临资源与需求、保护与再造两个关键问题。基于生态优先的基本原则,探讨了以图解为核心的场地分析评估及适建性分析方法,由此构成整体环境优化的基础从风景形态的组织和地方景观的凝练两个方面,总结了龙潭湖宾馆的设计手法及经验  相似文献   

2.
高静  李乐宁 《园林》2017,(1):47-51
随着郊野公园不断扩大建设量的趋势,现存文化遗产面临着如何在景观开发中确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范围的问题。本文从景观的两大关键层面出发,基于GIS分析景观安全格局并将其与景观视觉敏感度评价相结合,从生态、视觉两个角度研究山西钢盛城郊森林公园设计。本着全面保护的理念,对文化遗产周边环境进行分级保护范围划定,以便在郊野公园设计实施中实现多赢。通过确定生态保护重要性分区以及视觉保护重要性分区,再综合叠加最终确定文化遗产周边环境分级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3.
浦江郊野公园作为上海生态规划的21处郊野公园中,先期启动试点的5个郊野公园之一。现状资源特色鲜明,规划定位明确,本文通过对浦江郊野公园绿化专项的设计与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郊野公园特性的绿化设计思路及模式,即充分利用现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分析国内外成功案例与本项目的契合点,合理借鉴;从生态角度出发,营建大规模的秋季景观以及自然野趣风貌景观。从而实现尊重与保护历史文化,修复整合现状资源,完善市域绿化生态网链,提升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绿化设计总目标。  相似文献   

4.
特色 该系将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旅游管理两大学科合二为一,目前是中国首创、世界唯一的系,隶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三大主导方向与团队 1)景观旅游规划与设计理论方法; 2)景观资源发展与游憩行为策划规划; 3)景观旅游科学与工程技术。办学宗旨目标 面向整个国土、城乡、城市的生态保护与人居环境建设,服务国土规划、环境工程、城市绿化、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规划设计、主管风景名胜区的等部门院所,培养掌握生态与环境保护建设、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景观生态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景观建筑设计、景观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5.
风景区农业转型的现实性与风景资源保护的紧迫性需要统一协调,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市场化、景观化调整,形成市场导向的生态农业景观,促进风景资源保护.以合肥紫蓬山风景区生态养殖园为例,探讨农业转型与风景资源保护的规划设计途径.探讨了如何将生态化发展的理念落实到生态养殖园规划设计与实际建设中,建立起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产业生态群落、生态系统管理、生态链节点生态设计策略等生态养殖园策划、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徐煜辉  卢峰  孙国春 《中国园林》2006,22(12):37-41
风景名胜区是不可再生的国家资源,风景名胜区规划是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的重要途径。针对重庆市唁斯特峡谷型风景名胜区规划,从景观生态战略的角度出发,思考“资源保护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协调”、“范围划定宏观原则及微观分区方法”、“游赏路线组织“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便对风景名胜区从规划规范到实施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解决现实中的迫切问题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此同时,乡村景观生态资源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冲击.文章从分析乡村景观生态特征和现存问题入手,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了以保护生态资源为前提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成都市第二圈层林盘的自然、社会环境及生态资源状况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针对川西林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规划对策,希望能够促进林盘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出发,通过景观资源梳理、设计思路构建、景观总体布局、景观分区设计等几个方面阐述荆江风情带如何建立开放空间体系及完善生态景观结构,实现城市修补与生态修复,打造全域旅游景观示范地。通过本文,作者希望能探索出一条景观打造,引领城市全域旅游的设计模式,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地形及其景观特性的呈现是自然风景中建筑设计的基本主题。从地貌保护、景观空间组织和材质设计三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上饶市龙潭湖宾馆设计的基本理念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景观保护设计(Landscape Conservation Design,LCD)是一种动态性的景观保护方法。该方法以保护生物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和空间保护规划软件,识别出场地中对物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具有关键意义的区域和廊道。LCD的结果可以为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的决策者提供基于科学的空间保护策略依据。在中国越来越重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今天,在未来城市的建设中,景观保护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将对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规划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以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保护局(U.S Fish&Wildlife Conservation Service,USFWS)与佛罗里达大学景观保护规划中心合作完成的佛罗里达州西南部景观保护设计项目为例,从数据基础、研究方法以及规划结果等方面来对景观保护设计进行探讨,并提出景观保护设计理念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以福鼎佳阳畲族乡周山村景观整治工程为例,通过梳理项目背景,分析乡村旅游建设的意义。根据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探讨人性化设计的概念和理念,明确周山村人性化设计的应用方向。从游客需求出发,围绕人性化设计角度,结合周山村景观方面现有的问题,从生态保护、传统文化及民族个性的发扬与传承、产业发展、平衡建保矛盾等方面,提出该村旅游景观规划与设计策略,为类似景观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关于浙南象棋文化公园景观的设计,主要从基地的现状进行分析,提炼出有助于公园发展及文化传承的设计思路。另外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在开拓人类活动的同时,保护宝贵的自然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4.
景观生态建设可实现资源节能高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城市内涝,提高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的目标。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城市滨水区,通过研究生态驳岸、植物生态配置、生态道路规划、水环境治理等技术,对上海前滩滨水生态进行评价,并对其主要景观要素进行生态设计。  相似文献   

15.
韧性理念下的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生态设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峤  臧鑫宇 《风景园林》2017,24(4):50-56
基于当前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探讨了韧性理念与城市空间环境要素的有机结合。从城市韧性的生态方向与适灾方向出发,以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要素及其子要素与韧性的关联框架,并总结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特征和设计原则。从土地优化利用、景观生态保护、绿色交通、生态防灾等方面提出了基于韧性理念的山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从而构建完善的山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有效促进山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
水系景观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滨水区水系景观受到严重破坏,制约了其生态功能的发挥。笔者尝试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城市滨水区生态水系景观规划,分析我国城市滨水区水系景观的发展动态、现状及在景观营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城市滨水区生态水系景观营造方法,从保护物种多样性、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等角度出发,营造凸显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景观特质的现代城市滨水区生态水系景观。  相似文献   

17.
结合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尊重地域特色、注重资源节约、体现景观整体性等要求,对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进行了研究,并从绿地分布与植物配置两方面阐述了景观生态设计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促进生态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极其重要的生态位置和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国从生态安全战略角度出发提出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离不开生活在其中的村民,试点区乡村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环境资源保护。因此,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任务是处理好当地农牧民全面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本质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模式。利用系统思维将乡村景观分为聚落景观、生产景观及乡土社会,并反思试点区乡村景观建设内容;提出乡村景观营造手段,整合乡村发展与国家公园建设的各项目标,构建草原综合体概念,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支持,为试点区乡村复兴提供视角。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浙江南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为例,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景观资源在保护规划制定过程中涉及的类型、特点及相关保护和利用措施。保护历史文化村落景观的完整性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景观资源效益。  相似文献   

20.
张扬  张绍稳 《规划师》2011,27(12):84-88
金沙江中游虎跳峡河段生态与景观保护利用研究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综合运用景观生态评价、战略环境评价等方法,较系统地对河段景观生态要素进行评价,以景观生态功能区划为前提,针对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周期,综合协调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与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优化保护和利用河谷生态环境与风景旅游资源,提升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