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非晶态Ni-W-WC复合镀层的制备及镀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肖秀峰  刘榕芳 《材料保护》2003,36(4):46-47,50
在非晶态Ni—W合金镀液中加入WC微粒,采用复合电沉积工艺制各非晶态Ni—W—WC复合镀层,井考察了复合镀层在碱性介质中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结果表明,复合镀层中WC微粒的含量随镀液中WC微粒的浓度和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加入WC微粒后所获得的复合镀层仍然是非晶态结构;复合电板的电催化析氢性能明显优于Ni—W合金电板,性能的提高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低的析氢反应标准活化自由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代铬刷镀层摩擦磨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铬镀层在常温下具有优异的耐磨性,但在高速重载下则不然。而采用代铬镀层,在高速重载下仍有较好的耐磨性。本文对代铬刷镀层在高速重载下的平均温度和闪温进行了计算。用扫描电镜(SEM),俄歌谱仪(AE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了磨损前后表层的微观变化,从而阐述了代铬刷镀层的耐磨机理。  相似文献   

3.
王红艳 《材料保护》2004,37(7):14-15
纳米TiO2已证明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本研究采用化学复合镀的方法在钢铁基体上形成Ni—P—TiO2复合镀层,运用SEM、AES和XPS对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抗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性能进行了定量测试。结果显示,Ni—P—TiO2镀层均匀、光亮;其相对原子百分数为74.51%Ni,13.37%P,3、02%Ti,6.81%O和1.38%Fe,镀层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为97.8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为96.23%,显示出Ni—P—TiO2对上述两种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使用Ni与纳米Cr颗粒共沉积方法制备Ni-Cr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Cr颗粒浓度、搅拌强度和阴极电流密度等工艺参数对镀层中沉积Cr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镀层中纳米Cr颗粒的复合改变了电沉积Ni的生长方向,Ni晶粒由原来沿(200)晶面取向生长,转变为沿(200)、(111)和(220)晶面均匀生长.镀层中Cr复合量越多,Ni晶粒的形核位置越多,Ni晶粒越细化.也探讨了Ni-Cr纳米复合镀的沉积机理.  相似文献   

5.
倪利炜  梁爱民  杜振亭 《材料保护》2012,45(9):25-28,38,7
为了全面了解热处理温度对Cr—C—Cu电镀层性能的影响,分别使用XPS,XRD,MH-5.VM显微硬度仪和SRV-IV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镀层的形貌、成分、硬度及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三价铬镀铬液中掺入铜离子更易获得平整均匀的镀层;Cr—C-Cu镀层镀态及其200oC热处理后的主要物相为非晶相,400℃热处理后的主要物相为具有面心立方Cu(fCCCu)晶格的Cr-Cu固溶体合金相,600oC热处理后的Cr—C—Cu镀层中的主要物相转变为具有体心立方Cr(bCCCr)晶格的Cr.Cu固溶体合金相;Cu原子在Cr—C—Cu镀层中以金属键的形式存在;Cr—C-Cu镀层镀态时具有最佳的抗磨损性能,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抗磨损性能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经400℃热处理后的镀层抗磨性最差;Cr—C—Cu镀层在镀态和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抗磨性能均优于同样条件下的Cr—C镀层。  相似文献   

6.
李志林  任林  路景辰 《材料保护》2007,40(12):29-32
M—P/纳米TiO2颗粒复合镀层可在提高硬度的同时增强镁舍金的耐腐蚀性。本工作以硫酸镍为主盐对镁合金进行了纳米TiO2/Ni—P复合镀,并用金相法、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动电位扫描等手段研究了其性能,并优化了施镀条件。结果表明,以硫酸镍为主盐可在镁合金基底上制得致密、厚度均匀、与基体结合良好的纳米TiO2/Ni—P复合镀层;复合镀层的硬度比无纳米合金镀层显著提高,但纳米颗粒加入量超过2g/L后镀层表面硬度几乎不再随加入量变化;复合镀层和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都比基底镁合金高得多;纳米复合镀可提高镍磷合金镀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而加入过多的纳米颗粒可以使复合镀层的耐蚀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Ni-P-PTFE化学复合镀对铜管进行表面处理能有效减少污垢在换热表面上形成。然而,在实际应用上,复合镀层对铜管导热性能的影响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实验利用热阻法对铜基Ni-P-PTFE复合镀层的导热系数进行测量,并利用Wilson plot方法处理数据最终得到Ni-P-PTFE复合镀层的导热系数。分析了镀层各组分镍(Ni),聚四氟乙烯(PTFE),碳(C),磷(P)的质量分数对其导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Ni-P-PTFE复合镀层的导热系数随PTFE和P的质量分数增大而降低,随C的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当PTFE,C以及P的质量分数w(PTFE)=1.76%,w(C)=3.82%和w(P)=10.81%时,最大值为23.12 W/(m.K)。尽管复合镀层的导热系数不高,但由于其厚度很小,镀层产生的热阻仅为9.91×10-5~1.6×10-4(m2.K)/W,所以复合镀层铜管仍保持很高的导热系数值314.88~357.55W/(m.K)。  相似文献   

8.
玻璃基体上电沉积Li—Co合金镀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安  朱有兰等 《材料保护》2002,35(8):37-38,50
对玻璃基体上电沉积Li-Co合金镀层的工艺及镀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对底镀层的形貌、成分、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测定了镀层的耐腐蚀性。结果表明,镀层在0.5mol/L H2SO4和5% NaCl(pH=3)中的耐蚀性与1Cr18Ni9Ti相当。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化学镀Ni W P SiC复合镀层的性能。结果表明,该化学复合镀层在HCl、H2SO4、H3PO4和FeCl34种腐蚀介质中的耐蚀性优于1Cr18Ni9Ti不锈钢的,经600℃以下热处理的镀层的耐蚀性优于镀态镀层的,其中400℃热处理后镀层的耐蚀性最好。镀层硬度和耐磨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400~600℃之间硬度和耐磨性都较高,加热温度继续升高,镀层硬度和耐磨性下降较快。在400℃热处理条件下,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当热处理时间达到3h时,镀层硬度和耐磨性最高,若继续延长时间,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又降低。  相似文献   

10.
王红艳 《材料保护》2008,41(4):14-16
为获得具有抗菌性能的复合镀层,以载银沸石为分散相粒子,将其超声分散及加表面活性剂复合分散后加入Ni—P复合化学镀液中,在Q235低碳钢试片上进行施镀,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镀层进行了抗大肠杆菌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镀层中银含量越好,其抗菌性能越好,含银量为2.7%时,镀层抗上述两种菌的能力分别为97.3%和95.4%。  相似文献   

11.
铝合金基电沉积Ni-SiC复合镀层的结构及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Ni-SiC复合镀层的微观结构,同时对镀层的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Ni-SiC复合镀层的结构为晶态,SiC微粒的嵌入不改变其组织结构,经过500摄氏度,2h热处理后,产生新相Ni3Si,使镀层性能下降;(2)在300摄氏度,2h热处理条件下,Ni-SiC复合镀层体积比磨损量分别是硬Cr镀层和纯Ni镀层的31%和11.6%。  相似文献   

12.
非晶态Fe-Ni-Cr合金电沉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介绍了一种由合适的配合剂,稳定剂,添加剂组成的氯化物水溶液体系电沉积镜面非晶态Fe-Ni-Cr合金的方法,采用此法于室温下20min可电沉积得到Fe,Ni,Cr含量分别为45%-55%,33%-37%、9%-23%的镜面非晶态Fe-Ni-Cr合金镀层,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X-ray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非晶态Fe-Ni-Cr合金镀 层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镀液各组分对合金镀层成分均有较明显的影响,只有当镀液中含有稳定剂H-W时电沉积所得合金镀层中才有Cr存在,且由于稳定剂H-W与添加剂的共同作用导致所得Fe-Ni-Cr合金镀层具有非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13.
Ni-Fe-W-S刷镀层耐磨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远明  惠文华 《材料保护》2001,34(6):18-19,20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俄歇电子能谱(AES)等手段研究了代铬镀层( Ni-Fe-W-S)。在磨损前后的成分变化及价态变化,发现WS_2具有固体润滑作用,并初步 探讨了Ni-Fe-W-S合金层耐磨性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偏聚的W与S形成立方晶系的WS_ 2作为固体润滑剂可有效地降低摩擦系数,同时,W的偏聚使层错能降低,不易形成磨损裂纹 。  相似文献   

14.
张远明 《材料保护》2004,37(1):4-5,8
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是功能镀层能否实际使用的首要指标,由于Ni-Fe-W-P合金镀层是一种新型的代铬镀层,故以铬镀层的结合强度为对比,通过静态和动态加载来研究Ni-Fe-W-P合金镀层的结合强度.试验结果表明,Ni-Fe-W-P合金刷镀层在冲击、疲劳或几种复合载荷下都具有优良的结合强度;该刷镀层具有优良的结合强度的主要机理是:镀层与基体存在扩散层并形成韧性合金,过渡层缩小了工作镀层与过渡层、过渡层与基体的晶格错配度,同时机械铆接效应也起一定的作用;合理的工艺参数可获得高结合强度的合金镀层.试验还表明,Ni-Fe-W-P合金镀层的结合强度优于铬镀层,因此,该镀层用作代铬镀层可以达到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电沉积非晶态镍—磷合金镀层的性能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沉积方法研制了一种新型的Ni—P(含P9~11%Wt)合金镀层,通过X谢线检定其结构为非晶态,大量的性能试验表明,此镀层具有较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腐蚀性介质中,延长了使用寿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制备出摩擦电喷镀n-Al2O3/Ni镀层与电刷镀n-Al2O3/Ni镀层.用SEM、XRD和HMT-3显微硬度计观测出摩擦和喷射使得镀层更平整、细腻,且复合含量、硬度与刷镀层相比有明显提高;2种镀层在5%H2SO4溶液和5%H2SO4 3.5%NaCl溶液中腐蚀,通过公式v=△w/st=A·i∞rr/(nF)推出摩擦电喷镀n-Al2O3/Ni镀层腐蚀速率最小.  相似文献   

17.
锅炉炉管的水垢或磨损不利于锅炉的安全节能,在炉管内外表面制备不同的Ni—P化学镀层和Ni—P—PTFE化学复合镀层,具有耐磨且低表面自由能性能,防水垢防磨损,安全节能效果明显。在化学镀Ni—P合金基础上加入PT—FE粒子,采用镍盐和还原剂在同一溶液中进行的自催化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在工件表面沉积出的Ni—P—PTFE化学复合镀层,具有低表面自由能,且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润滑性、优异的耐蚀性。PTFE浓度、表面活性剂、温度和pH值,对Ni—P—PTFE化学复合镀层PTFE含量和PTFE粒子分散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复合电沉积技术,通过向Ni电镀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r和Al纳米粒子制备了一种新型Ni-Cr-Al纳米复合镀层,作为比较,同时制备了Cr和Al微米粒子复合的镀层。研究了镀层中粒子尺寸对复合量的影响和镀层的微观结构。在相同的工艺参数下,纳米粒子由于在阴极的吸附少,因此较微米粒子难沉积。结构分析表明,该镀层具有纳米结构,即...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40Cr钢的力学性能,采用超声-射流电沉积法在其表面制得Ni/Co-TiN纳米镀层。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镀层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及相结构,并采用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镀层显微硬度、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进行测试。随着镀液中TiN纳米粒子浓度、射流速度或超声波功率的增大,Ni/Co-TiN纳米镀层的显微硬度均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由正交试验结果可知,镀层制备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射流速度4 m/s,超声波功率120 W,TiN纳米粒子浓度10 g/L。该工艺参数组合下制备的Ni/Co-TiN纳米镀层的表面形貌平整致密,Ni/Co晶粒尺寸得到明显细化,TiN粒子弥散分布其中;镀层的显微硬度高达689.82 HV,其摩擦系数较小且磨损失重较少,镀层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0.338 V和2.13×10-6 A/cm2。  相似文献   

20.
新型合金代铬刷镀溶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远明  惠文华 《材料保护》1995,28(11):16-17
Ni-Fe-W-X合金刷镀层具有接近于硬铬镀层的耐磨性,又具备与1Cr18Ni9Ti不锈钢相当的抗蚀性,同时,该镀层具有银白色的色泽,镀覆后可降低基体表面粗糙度2 ̄4级。因此,它是比较理想的代铬镀层。本文着重探讨该合金镀层的溶液特性及工艺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