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唐凯 《城市规划》2012,(1):30-32
<正>2011年8月25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和广东省云浮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实践——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人居环境暨《云浮市统筹发展规划》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誉理事长吴良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设部前副部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居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聚居及其环境相互关系与发展规律的科学。中国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实践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文章分为理论与实践两大篇章,首先叙述了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发端与成长历程以及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内容。吴良镛作为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采用发展整合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核心学科的方法,为实现人居环境有序空间和城乡宜居环境的目标提供了理论框架。在实践层面,从联合国的"人居一"到"人居三"大会,从《人居议程》到《新城市议程》,国内外人居运动密切交流,互动促进。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在吴良镛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寻找城乡人居环境发展的"新范式",不断推进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论人居环境科学视角下的城乡统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果 《四川建筑》2009,(Z1):55-57
简要回顾我国城乡关系现存的主要问题,透过人居环境科学视角,探讨了在新的发展时期城乡统筹发展的方向,结合国内外经验和人居环境科学理念,提出了构建新时期和谐城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过去三年里,清华大学在吴良镛教授领导下,相继承担了中国工程院的两个咨询研究项目——《城乡统筹与人居环境科学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宜居环境》。项目研究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在人居环境建设与发展中,城市与乡村相辅相成,是互为存在的前提,不能人为割裂相互之间的联系。城乡统筹是指城镇与乡村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  相似文献   

5.
在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云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人居环境科学为理论基础进行了人居环境科学实验。云浮实验以"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为认识论和方法论,其框架包括人居环境愿景、县域主体功能扩展、完整社区建设指引、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纲要四个部分。通过一系列的"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云浮实验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党群关系更为融洽。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信息时代背景下城乡规划学科面临的挑战和主题的认识,从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出发,通过信息论方法,分析了空间规划的信息流过程和特征,解释了城乡规划空间形态的信息论内涵,建立了空间规划的信息"流—形"理论概念。基于此,本文从过程和内容分析的角度,搭接了人居环境信息图谱概念系统与空间规划信息流"流—形"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人居环境科学和空间规划的方法论建构探查了可行性方向。  相似文献   

7.
城市和乡村作为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同属于人居环境,但长期以来这两类人居环境的建设发展存在巨大差异。为实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应将两者纳入统一的规划体系,做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本文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的视角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规划理念、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产业及生态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支撑,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美丽家园的塑造有重要意义。经过"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浙江省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着村庄规划的系统性实用性不足、乡村生态环境的整治保护不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统筹发展水平不高、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不高、缺乏长效管护等问题,文章提出以民生问题为导向,以城乡统筹为方法,以特色挖掘为手段,兼顾重点与普惠,强调从建设到维护,构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乡镇域乡村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村居设计"的规划设计层级体系,保护与治理共同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品质,城乡统筹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全域美丽"范式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创建传统村落与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新模式,建立起乡村人居环境投入、管护、监督长效机制,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和改善。  相似文献   

9.
在"五个统筹"的发展背景下,"金山区区域总体规划"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城乡统筹、网络组合、持续发展等方面对规划予以解析。重点分析了城乡统筹的内涵和发展形式,提出了城乡协调发展调控区;阐述网络组合的概念和实质,以及金山区网络组合城市的形成与目标;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提出金山区持续发展目标,并用"基质—廊道—斑块"理论解读金山区生态网络规划。  相似文献   

10.
综合资讯     
《中国园林》2010,(7):101-102
<正>吴良镛院士获2010陈嘉庚技术科学奖2010年陈嘉庚科学奖于6月9日在北京揭晓,并进行颁奖。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荣获本年度陈嘉庚技术科学奖,获奖项目为"人居环境科学"。吴良镛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  相似文献   

11.
以海南的规划实践为例,探索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规划的内容重点、技术路线与方法。从城乡一体化的独特模式、圈层网络化的空间组织、生活圈的构建、无空间差别的政策与空间政策的结合等4个方面总结了海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规划的主要创新内容。最后,提出对新时期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全域空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市县层面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而科学地调整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是实现区域绿色和协调发展的必要保证.文中从点、线、面三要素出发,对城乡空间结构各阶段的居民点、道路交通以及用地布局特征及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构建了哈尔滨城乡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乡统筹思想的重庆市规划编制体系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对于重庆市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重庆市城乡统筹面临的现实特征入手,总结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工作存在问题,并由此提出建构城乡规划一体化的规划两大对策,进而提出了构建重庆市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的建议。并分析了在规划编制体系实施中将会面临的技术和管理上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重庆区域城市大空间整体规划的角度,对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提出了城乡统筹,整体规划,和谐共生的设想。文章还从城市社会学,城市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等角度对重庆市区域整体规划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其实施的理论和方法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李立勋  李郇 《城市规划》2007,31(3):81-84
省域城乡总体规划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覆盖全面为特点的区域规划。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的基础上,通过对城乡发展空间的布局与协调,确定全省的城乡发展空间结构、发展分区与重点区域,建立省域城乡发展的支撑体系和政府对发展资源进行管理的管制体系,在空间上落实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的思想,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的核心之一在于集体土地制度的创新,使农民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近年来在集体土地制度流转方面进行了很多创新和尝试,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城乡用地空间布局规划一张图"。以重庆垫江县为例,介绍了重庆城乡空间统一规划的实践,以期对我国其它地区的集体土地流转和城乡统一规划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城乡统筹特殊矛盾分析和国内外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总结,构建了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拉农模式"、"改农模式"和"双效应多驱动半内生型模式"三种可能模式,并提出"新型三集中"、复合城市化、生态移民等特殊的实践路径和手段。随后,以中国西部地区典型的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城乡规划管理的要求出发,探索规划信息化发展方向和城乡规划管理的技术手段,研究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应用,构建信息化管理流程,从而营造适应于科学发展要求的城乡规划管理软环境。  相似文献   

19.
赵萍 《城市规划》2006,30(3):63-66
近年来,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快速推进,作为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给水排水设施的规划建设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既面临着工业化带来的日趋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又面临着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城乡一体化用地布局与基础设施紧凑有序建设之间的矛盾。本文从上述情况出发,对给排水系统设计、规模确定、管网布局和排水体制选择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的乡村经济和建设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伴随而来的是乡镇建设无序、缺乏规划、环境恶化、城乡差距加大等一系列的问题,城乡矛盾日益加剧。在此现实情况下,新颁布的《城乡规划法》重视城乡一体化规划和建设,强调协调城乡空间布局,逐步改善人居环境,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基础上认为,城乡一体化应强调体现城乡特色,而不是消灭差异;应体现区域差异和地域特色;应重视生态环境规划;应先行基础设施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