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基于大规模电力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从需求、技术和经济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我国能源的区域性特征、“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格局和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探讨了电力储能技术发展的趋势。“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立足研发100 kW级全钒液流电池、MW级钠流电池和MJ级容量液氮温区运行超导储能系统,加快建设10 GW级抽水蓄能混合式电站,以优化电网配置、加强调节和输变电能力、解决跨区域供需矛盾、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并满足人们对电能质量的要求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飞轮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飞储能技术的最新发展和研究状况,说明了飞轮计能系统的结构和最佳构成方式,对飞轮储能技术用于电力系统调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和目前技术成熟的抽水蓄能电站进行了比较,对一个电力系统进行了静态稳定潮流计算,结果表明,飞轮储能利用机组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还可提高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大规模储能技术是我国能源结构转变和电力生产消费方式变革的战略性支撑技术。在众多储能技术里,以超级电容器和各类储能电池为代表的化学储能技术在大规模储能领域中发展最快,前景最为广阔。本文重点介绍了超级电容器、铅碳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和液流电池的应用现状,对不同储能系统应用于大规模储能时的优势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对我们开展的液态金属电池研究工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吴俊杰  周舟  查方林  何铁祥  冯兵 《电源技术》2016,(10):2095-2097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介于普通电容器与化学电池的新型储能元件,具有功率密度高、使用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免维护、环保安全等优点,在储能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的储能原理和特点,对超级电容器单体元件、组件集成技术及产业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高春雷 《黑龙江电力》2013,(5):394-396,426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削峰填谷、一次调频、提高电网稳定性、改善电能质量、提高电网利用率、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重要作用.对此,介绍了中国电力系统建设对储能技术的迫切要求,并阐述了电池储能、电磁储能和机械储能等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与蓄电池混合储能和飞轮储能在电网中的应用分别作了说明,最后展望了储能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液流电池作为一种极具潜力和价值的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液流电池的商业化进展反映了其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对该技术的接受程度,对其后续的发展和研究具有参考意义。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液流电池的商业化进展情况,重点分析了铁铬、全钒、锌溴、锌镍、锌铁、全铁、锌空气液流电池的商业化进展;讨论了液流电池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应用和发展建议,如优先发展资源丰富、综合成本较低的液流电池技术,现阶段的液流电池应用应兼顾电池寿命及经济性,应重视相关资源链的整合和发展等。  相似文献   

7.
电池储能系统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能系统作为能量蓄水池,可以很好地解决间歇性的风电并网问题。本文介绍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电池在风电场的应用案例,并提出了以下观点:储能系统应当成为风电等新能源建设的标准配置,可以通过储能补贴政策或将其成本计入新能源发电成本来摊平较高的储能成本。  相似文献   

8.
储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稳定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储能原理的稳定控制装置通过向电力系统提供系统不平衡有功和无功功率的补偿可以有效地提高交流输电系统的稳定性。详细分析了这类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并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特征值和时域仿真分析,以探讨其工作特性。作为应用实例,较详细介绍了两种基于不同储能原理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一种是基于超导磁储能原理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另一种是基于飞轮储能原理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基于超导磁储能原理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由超导磁体、电力电子变换装置和相应的控制系统组成。文中研究了该装置向小扰动情况下的大型互联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提供阻尼和在大扰动情况下增强系统暂态稳定性的能力。此外,还介绍了作者研制的基于超导磁储能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的样机,并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了控制装置的特性试验。对于基于飞轮储能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介绍了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和系统构成,并用数字仿真的方法对其工作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储能技术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储能方式主要有物理储能、电磁储能、电化学储能和相变储能四大类型。其中物理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电磁储能包括超导、超级电容器储能;电化学储能包括铅酸、锂离子、钠硫和液流等电池储能;相变储能包括蓄热和蓄冷储能等。本文着重分析了它们的技术现状、发展前景及优缺点,并针对分布式发电不同应用场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储能技术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简要介绍了分布式发电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储能技术在分布式发电中的作用。重点介绍了飞轮储能、超导储能、蓄电池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在其中的应用,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储能技术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严俊  赵立飞 《安徽电力》2006,23(3):55-58
简要介绍了分布式发电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储能技术在分布式发电中的作用。重点介绍了飞轮储能、超导储能、蓄电池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在其中的应用,分析了各种蓄能系统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储能技术是一项可能对未来能源系统发展及运行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在众多储能技术中,技术进步最快的是电化学储能技术。以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为主导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在安全性、能量转换效率和经济性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极具产业化应用前景。介绍了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以及液流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原理、体系特点和各材料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3.
分布式发电中的储能技术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程华  徐政 《高压电器》2003,39(3):53-56
简要介绍了分布式发电的现状,分析了储能在分布式发电中的作用。着重介绍了蓄电池储能、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以及飞轮储能等储能形式,并分析了它们的技术现状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伍婵娟 《电工技术》2011,(2):5-5,29
介绍各种储能方式及其优缺点、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研究和实验表明,微网是将分布式能源并入电网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与大电网互为支撑.首先分析了微网中的储能装置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分布式发电利用率,还可有效保障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提高系统稳定性;然后介绍了飞轮储能、蓄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和超导储能等各储能技术的性能和优势,和它们在国内外微网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最后结合微网对储能装置的要求展望了各储能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推进也将促进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只有储能技术朝着高效化、低成本化的方向发展,才能为未来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条件。电能按储存形式可分为四类:机械储能,如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和抽水蓄能等;化学储能,如超级电容器和各种蓄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铅酸电池和镍镉电池等);电磁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等;相变蓄能,如冰蓄冷等。  相似文献   

17.
电能难以储存的性质一直是困扰电力系统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几十年来,储能技术的发展作为电力系统提高稳定性、调频调压、补偿负荷的新手段,为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控制、调度等方面带来新的发展。介绍了电力储能技术的情况和发展,结合四川电力系统的特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浅谈变电站中储能装置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斌  汪毅  棠昭昭 《电源技术》2012,36(9):1414-1417
变电站中的储能装置是其重要环节,随着变电站迈向智能化,站用储能装置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首先回顾了变电站储能装置的发展历程,综述了近年来新型的储能装置的特性和应用场合,然后通过对比分析目前常见以及新型的储能装置,指出了变电站储能装置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介绍了新型储能装置在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220 kV智能变电站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微网中的多元复合储能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储能技术被认为是微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在稳定电网运行及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有重要作用.阐述了微网中储能的作用和意义,并结合适用于微网的几种储能方式,如飞轮储能、超导磁储能、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分析了其技术特点.提出了未来微网中的多元复合储能应用模式,并简要分析了应用多元复合储能的技术课题.  相似文献   

20.
储能是构建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是实现稳定电网运行、优化能量传输、利用清洁能源、改善电能质量等目标的重要手段。针对各种电力储能,应用时间尺度与多维度性能指标进行技术分析和比较,指出了相应的应用场景、技术要求和待改进内容等;同时,分析、综述了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相关应用和优化配置方法;最后,探讨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对储能的需求和面临的挑战。文中的分析结果和结论对于储能应用具有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