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适应气候的建筑及其传统建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环境为主题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对建筑、对传统建筑技术的再认识,分析了国内外适应气候建筑及其传统建筑技术更新的实例,提出适应气候的建筑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进一步明确了传统建筑研究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以环境为主题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对建筑、对传统建筑技术的再认识,分析了国内外适应气候建筑及其传统建筑技术更新的实例,提出适应气候的建筑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进一步明确了传统建筑研究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建筑保护和更新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努力,以实现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协调和平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传统村落建筑保护与利用的问题集中显现,矛盾日益突出,出现盲目建设、过度开发、改造失当等不利现象,严重损害了历史文化价值。该文从传统村落建筑更新的需求出发,分析了传统村落建筑更新问题,提出了将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于更新传统村落建筑的方案,从装配式建筑技术优势、相关技术标准和政策重点等方面探讨了传统村落建筑保护和更新的可行性,为传统村落建筑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传统技术是顺应自然的低技术策略出发对传统建筑与技术进行再认识, 认为设计过程中气候的因素不容忽视,合理的选择、更新、发展适应气候的传统建筑在建筑技术体系中具有走向现在和未来的价值。通过对重庆地区传统建筑适应气候的技术途径和寻求适应气候的重庆地区建造实践的分析,得到地区传统建筑更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谢尔.  AS 《世界建筑》2000,(3):20-23
本文从建筑材料的地方性,建筑形式与地区生态气候环境适应性、传统建筑技术的生命力等方面对传统建筑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重新定义,并从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融合的角度简要回顾了白俄罗斯建筑的发展过程,文章阐述了运用地方建筑材料,传统建筑技术,适用生态气候条件等本质问题是使建筑传统充满活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建筑更新中的传统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平 《山西建筑》2006,32(2):20-21
从建筑更新与传统及文脉的联系出发,探讨建筑传统对当代中国建筑更新观念与方法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从而为建筑更新找到一个合理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传统建筑文化的有机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维纯 《世界建筑》2002,(11):68-70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建筑文化的发展是在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传统建筑文化的有机更新是为了适应自身与环境的需要而进行的新陈代谢作用,新生细胞的生成体现了创新,旧有细胞继续发挥作用体现了继承,传统建筑的精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广阔的适应性,传统建筑文化有机更新的实践就是探索这些精髓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发挥它们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城市建设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拆旧建新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式。在此背景下,传统建筑的处境岌岌可危,城市建设与传统建筑保护成为现代城市乃至乡村建设发展的矛盾双方。对此,需正确统筹协调传统建筑在现代社会与城乡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及其历史文化价值,通过旧物艺术介入传统建筑保护与更新的设计,赋予传统建筑新的功能,焕发传统建筑新的生命,顺应现代社会与城乡建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现代建筑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与传统建筑迥异。由现代建筑运动所引发的建筑革命,主要表现在建筑材料的迅速更新与高新建筑技术的普遍运用。但与此同时,建筑能耗却成为全球的一大问题。当我们把视野放开,又会注意到一个庞大的人类群体——农民,也同样对建筑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最主要的就是建筑功能和建筑能耗的增加。而绿色建筑技术理念的提出,主旨就是解决建筑能耗过高的问题。由于现农村的建筑技术缺乏,同时也正处于由传统民居向现代建筑的转型期,绿色建筑技术因此必然在农村拥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生态住区、可持续发展建筑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且生态化建筑已经成为目前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生态建筑技术不仅存在于高技术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传统民居建筑之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生态学思想,广西南宁传统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规划选址、总体布局和建筑单体设计等三方面存在有大量的生态技术因素,对这些技术的挖掘和整理,将有助于广西南宁传统民居生态技术的继承与发展,进而提高现代建筑设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干旱区建设资源的基本格局入手,总结出建设资源约束格局下的传统乡土建筑应对策略。指出地域性的“适用技术”对发展传统乡土建筑,支撑、维系农村聚落安全格局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论文结合当代适用技术的发展动态,对西北乡土建筑中大量存在的生土适用技术更新方向,结合实例进行了一定探索,对今后广大干旱、半干旱区乡土建筑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翼角是古代工匠在长期建筑实践中为解决四坡顶屋面檐口转角问题而设计的特殊构造形式。古建筑翼角部分的构成有一定的规律性。翼角是古建筑屋檐转角部分的总称,它是由老角梁、仔角梁、翼角椽、翘飞椽以及联系翼角和翘飞椽头的大小连檐,钉附在翼角椽和翘飞椽上面的檐头望板和垫起翼角椽的衬头木等附属构件组成的。聪明智慧的古代工匠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制作和安装翼角的专门技术,形成了一套传统的规矩和做法。本文分别就角梁、翼角椽和翘飞椽三部分,对清式建筑翼角的构造方式及制作安装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学专业教育对建筑技术课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本文针对传统设计课教学模式存在轻技术现象,结合近年来教学实践,对引入建筑技术关键环节教学模式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建筑设计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地域性建筑创作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强调建筑的特殊性与客观性,是不同地域自然特色、传统文化以及乡土技术在建筑实践中的反映。滨海地域性建筑是其中的一种类型,体现了对滨海地区的适应性与独特的表现形式。在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新校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回应、对人文环境的关注、对乡土技术的运用和表达三方面来探索滨海地域性建筑的创作。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建筑节能方法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迎来了以大数据为技术手段的新时期。大数据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逐渐得到认可,并逐渐被研究和应用。对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建筑节能方法进行研究,探寻新兴技术如何与传统建筑领域相结合,从而提出新的设计思考。从大数据的架构和技术入手,协同分析应用于建筑节能领域的架构,用信息技术时代的大数据手段为传统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其在建筑领域的研究及实践。新的建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挑战和补充,同时促使了建筑设计、材料研发、计算机编程、机械设计等多方面的创新。本文通过一些3D打印建筑应用案例及设计的研究,分析本技术的特点,对3D打印建筑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从“HI—SKILL”到“HI—TECH”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古代、建筑师和匠人以精湛的手工技艺(“Hi-Skill”)使经典建筑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工业革命开创了用工业制造工艺代替手工技艺的新时代,以更高的工艺水平来设计和“Hi-Tech”建筑中集中体现,我们在建筑上已经丢失了传统的手工技艺,却还没有进入工业制造的现代工艺阶段,中国需要呼唤“精致性”设计!我们已经到了必须变革整个建筑业基本技术体系的时候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开创了新时代的工业制造体系和工艺水平,必将对新世纪的建筑产生影响,我们能否设想将来“计算机集成建造系统”CICS的诞生?计算机控制的制造工艺能否体现人工技艺?  相似文献   

18.
传统建造技术的改良和现代化应用,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实现绿色建筑生态性价比最高的技术路径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我国传统夯土建筑历史最为悠久,应用最为广泛的黄土高原地区,对其代表性传统夯土建筑类型、分布及各类夯筑建造工艺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和技术改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以木构架作承重体系,墙身并不承重。不过,墙体在许多木构建筑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起围护作用,且对建筑外形有一定影响。对古建筑墙身的处理,往往表现了建筑物的精致程度。而砖结构的建筑,也因它本身的结构和艺术成就,在中国建筑技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用砖作砌筑材料,迄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随着砖的制作与砌筑技术逐渐发展,到清代建造的墙壁,在砖料的加工和墙身作法上,已经相当规矩细致的。本文具体介绍清式营造工程一般砖料和砖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