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萦陶梦     
韩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新石器时代开始使用陶器,三国时代(B.C.57-A.D.676)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使用陶器。到了统一新罗时代(676-935)陶器有了长足的发展,外观越来越精致,花纹也丰富多彩起来。之后到了高丽时代(918-1392),瓷器文化逐渐取代了陶器,在陶器上涂上釉药再烤制而成的瓷器与陶器相比优点较多,比如不渗水,以及结实耐用等。  相似文献   

2.
邱陶辉 《山东陶瓷》2009,32(3):42-43
潮州陶瓷的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简朴的陶器开始,到唐宋精美瓷器的大量生产,显示着潮州的先民、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技能。不论是陶器简易的制作,还是瓷器工序繁复的制造;不论是陶器上粗朴的图案纹饰,还是瓷器上精美的色釉彩画,都显现出一定的文化影射。  相似文献   

3.
正在研究紫砂壶的发展这段历史时,我们感到有个谜没有解决,那就是文人士大夫为什么愿意试一试这"土里土气"的紫砂壶?紫砂壶属于陶器的范畴。陶器与瓷器相比,陶器为祖宗,瓷器是后生。瓷器后来居上,到明代瓷器已至登堂入室的境界,而陶器则沦落为缸缸盆盆的日用品,不登大雅之堂的杂件。明正德年间,紫砂问世不久,  相似文献   

4.
熊军 《景德镇陶瓷》2005,15(3):24-25
一、概述 陶瓷的发展经历了从陶器到炻器和瓷器的漫长变化历史,但在陶器的发展过程中,从没有釉的原始陶器到现代的日用精器,陶器的变化发展也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今天虽然各种各样的优质瓷器层出不穷,但陶器以其独特的性能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之所以陶器能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经久不衰,主要是陶器有着许多特别的优点,如大多数陶器质地轻,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烧成温度低,成品率高,价格便宜等,从而使得精陶在国内外的日用瓷器市场当中仍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引言我国陶器出现在距今7000---8000年以前,它的起源或可追溯到更早的阶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而将陶器提升为瓷器,则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从商朝的原始瓷到现在的静瓷,其漫长的时期内,中国成为世界的陶瓷中心是当之无愧的,对世界陶瓷艺术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从旧石器时代起始的中国陶瓷发展史中蕴藏了华夏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从磁山文化的红陶到仰韶文化的彩陶,及至屈家岭文化的黑陶、良渚文化的磨光黑陶和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再到商代的白陶和西周的硬陶、秦代的兵马俑,这是一个无釉陶器的时代。至汉代,釉陶兴起、唐代的唐三彩极尽华美。至宋代,瓷器兴盛促使陶器渐没落,铁器的普及更是促使无釉的陶器退出了日用器的舞台。在这期间,无釉陶器主导了1万多  相似文献   

7.
我国瓷器出现时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又研究了一些有价值的陶瓷标本。所得结果又一次充实和论证了作者所总结的陶瓷工艺发展中的三个重大突破——原料的选择和精制,炉窑的改进和烧成温度的提高,釉的发现和使用——以及从陶到瓷的三个阶段——陶器,原始瓷器(过渡阶段),瓷器。 结合浙江上虞地区最近发掘所得东汉及西晋几个瓷器标本的研究,指出这些瓷片已达到近代瓷器的标准,因而我国在公元一到二世纪即已出现瓷器,最先烧造瓷器是在浙江地区。  相似文献   

8.
我国陶瓷的发展与广东日用陶瓷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历史回眸陶器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中的一项重要器物,在史前时代世界许多人类生活聚集地就开始制作陶器,它是人类开始定居的一个标志,陶器被公认为史前时代考证的史书。瓷器是中国人民一项伟大的发明,它对中国社会发展史乃至对世界文化史的贡献永远闪烁着不灭的光辉。宋朝人士郑毅夫的诗句“一树高花明远村”恰恰显示了中国瓷器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中国瓷器在近代文化没有开发之前以其独有东方文化的韵味渗透于东西方世界。中国瓷器发明于公元1~2世纪的东汉,位于现在的浙江省,烧制瓷器比欧洲人早15个世纪。时至今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9.
古窑射猎     
远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勤劳的祖先就学会了制作陶器。到东汉已经有了瓷器的正式出现。我国瓷器的制作历史比之欧洲至少要早一千三百多年。以后历代都有新的创造,陶瓷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唐以后,我国陶瓷通过各种贸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陶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的原始社会,瓷器的发明也有近四千年的历史。远在商周时代,勤劳的人们就创造出了釉陶和原始的瓷器。东汉末年,釉陶已经发展成瓷器,但是陶器也由于自身的一些优点,得以与瓷器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