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IMS中分离式边界接入控制体系的架构和功能,并探讨了分离式SBC的组网模式,最后对分离式SBC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现有RACS、PCC架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IMS域引入基于策略的QoS架构,给出了固定/移动接入资源预留的信令流程,实现对固定、移动接入的QoS控制。  相似文献   

3.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各运营商已完成IMS互通关口局建设,并于2021年8月投入现网使用。IMS互通关口局提供服务后,主要承载主叫为IMS用户的网间话务。结合国内不同运营商网间互联互通发展现状,对IMS互通关口局替代传统关口局承接非IMS主叫用户网间话务的互通方案和互通实体功能要求进行研究,并对传统关口局退网分阶段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海霞 《信息通信》2013,(2):222-223
随着当今通信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提出,未来需要的必然是一个开放的网络,融合的网络。IMS即IP Multimedia Subsystem,中文意义为IP多媒体子系统,本质上说是一种NGN框架下的网络结构,同时支持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在NGN的框架中,终端和接入网络是各种各样的,而其核心网络IMS,它的核心特点是采用SIP协议和与接入的无关性。随着IMS网络建设的成熟,特别是固网升级改造的成功,以及未来网络IP化和融合的需要,建设IMS网络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IMS(IP多媒体子系统)提供了统一的业务平台和网络融合的基础,基于IMS的固定移动网络融合已经成为网络演进的方向。本文对网络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基于IMS的网络融合架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琳  赵军锋 《移动通信》2012,36(6):82-87
文章先简要介绍SBC启用Media-release带来的益处,再通过分别对ASBC和ISBC的Media-release应用场景进行详细分析,得出结论:Media-release功能在ASBC的场景下使用有诸多网络限制,实际部署较困难,而在ISBC场景下具备较好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7.
IMS域引入基于策略的QoS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对RACS架构及PCC架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IMS网络部署情况,提出了在IMS域分阶段引入基于策略的QoS控制的方案,并给出了相关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对现有RACS架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IMS域引入RACS架构的方案,并结合现网给出了分阶段部署建议,包括:部署原则、网络组织及对现网改造情况,最后介绍了相关部署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9.
首先简单介绍了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研究情况,给出了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概念,然后从用户业务需求、运营商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以及技术发展角度等方面,分析了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必要性,之后着重讲述了网络融合的基本技术,最后详细讲解了基于IMS进行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IP多媒体子系统(IMS),最早是由3GPP在R5版本规范中定义的一种体系架构,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业务。尽管设计IMS的初衷与接入技术无关,但实际上3GPP在早期的研究中,主要面向的是通过GPRS接入的移动用户的需求。随着业界对网络演进和固定与移动融合技术的深入研究,包括TISAPN、ITU—T、3GPP2在内的多个标准化组织,都将IMS作为下一代网络(NGN)中核心的体系架构。由于目前各标准化组织对IMS的需求不尽相同,业界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统一的IMS,用于避免重复工作以及相互之间产生冲突所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VOLTE网络逻辑架构和移动关口局MGCF融合改造的原因及网络结构变化,并对关口局MGCF融合改造的各种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比较,以便在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最佳的融合改造方式优化网络结构,建设更优的VOLTE网络。  相似文献   

12.
IMS组网技术及网络融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3G的发展,通信网络逐渐向融合网络发展,本文从技术特征、网络架构、业务应用方面入手,对于IMS网络触合的买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介绍了以IMS为基础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涵义、国际标准化组织对FMC标准化研究成果的前提下,重点研究了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网络架构以及相关网络各模块功能,并分析总结了固定移动网络将在终端、网络及业务层面进行融合,最终实现在任何时候、地点,通过任何终端和接入网络获得任何业务。最后,介绍了固定移动网络融合各层面需要满足的主要特点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黄嘉  夏勇 《移动通信》2006,30(8):67-71
文章在研究IMS网络架构的基础上,结合当前IMS的技术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介绍了IMS的发展背景与核心技术,并针对电信运营商建设IMS网络的思路,从IMS的引入方式、IMS的网元建设方案、IMS与电路域的互通以及IMS业务平台的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IMS接入设备的市场状况、前景以及我国IMS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国融合通信接入设备市场竞争格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娄颖 《电信科学》2011,27(3):126-129
近年来,IMS网络商用部署的步伐逐渐加快,IMS网络的组网、技术方案等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焦点。BAC作为IMS网络中的重要设备,负责汇聚大量的各类IMS用户,并提供核心层保护、QoS控制等功能,作用不可小视。本文对IMS网络部署中涉及的BAC组网、容量、部署层面的规划进行了探讨,力求为运营商的IMS网络商用部署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IMS架构的基本情况,进而IMS组网技术具有的优势,最后详细论述了网络融合.  相似文献   

18.
付航 《通信世界》2007,(6B):11-11,24
本文主要介绍NGN的发展历程,并且进一步探讨了IMS体系结构及其优点,在综合考虑业务发展需求和保护运营商现有投资的基础上,分析了移动通信网络的演进策略以及IMS在网络融合和演进中的角色和地位,最后提出了GSM网络向IMS演进的方案。为运营商制定网络演进策略提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电信网技术》2005,(11):47-48
谈及下一代网络,目前业界越来越关注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融合问题。因为全IP网络是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共同发展方向,在NGN体系架构下,固定和移动仅仅作为NGN的不同接入方式。对用户而言,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相结合,可以实现真正地随时随地沟通,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通信手段和通信方式,并且可以享受更多固定和移动融合所带来的新业务。在这种用户需求的驱动下,软交换技术、IMS等为新业务的引入和网络融合提供了条件。特别是IMS,由于其与接入无关、统一的会话控制和用户数据管理、开放和统一的应用平台等特性,使得很多人都将其视为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的基础,希望通过IMS实现真正的从业务、设备到网络的完全融合。爱立信公司的《固定网络部署IMS正当时》一文正是从这样的思路出发,提出将IMS架构引入固定网络实现多媒体业务的解决方案及其特点,此方案为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自己提出的3G标准,TD-SCDMA经过这几年的历练已经日益成熟,并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而IMS融合业务体系架构可以加速TD-SCDMA的发展,为其业务开发部署属提供强大的引擎动力。本文主要从MS可以帮助运营商更加灵活、快速地开发部署属多种无缝融合业务,为最终用户提供全新的“时尚生活”体验。本文还与大家深入探讨IMS业务代理(IMS Service Broker)、IMS业务策略管理引擎(Vortex)、智能综合业务网关(ISG)以及统一用户数据管理HSS,DataGrid,以及GupSter在 TD-SCDMA融合网络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