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庄子》的思想主旨是道家世界观的集中体现,"道"即自然界固有的循环往复的规律,遵循"道"即是用平等的心态对待相对存在的事物,用超越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相对价值,最终达到"逍遥游"的大自由。《坛经》的思想主旨具有宗教特点,强调了主观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重要作用,"心"是一切认识的出发点也是回归点,驾驭心灵从而达到无分别心和大智慧是《坛经》的核心思想。就《庄子》与《坛经》中的相对概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科学研究内在机制的分析,揭示出价值取向对科学研究的制约作用:价值取向不仅制约着主体对研究对象、客体信息的选择以及事物表象的形成,而且还制约着主体对事物的抽象规定和理论的构成。任何认识都带有主体色彩,不同的只是:正确的认识往往是主体的价值取向与事物固有的本质、规律相一致;而错误的认识则是主体的价值取向背离了事物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3.
墨辩与亚里斯多德推理样式的体系类同点何在,是一个困扰中国古典哲学,亦即中国古典法哲学研究的难题。以《墨经》首章为研究对象,通过“成”式推理及其理论基础的概述,对“故”、“所”、“得”、“而”、“後”考释,以陈列“成”式推理的步子,并论述“成”式推理的特点与价值。上篇主要论述“成”式理论基础与推理步子。  相似文献   

4.
主体的价值选择遵循其普遍的逻辑过程,即价值认知—价值判断—价值践行—价值调节.“90后”大学生价值选择的冲突集中表现为:价值理解中主体本位与客体本位的冲突,价值认同中主流与非主流的冲突,价值判断标准中一元与多元的冲突,价值判断过程中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冲突,价值践行中行为动力的冲突、主体自身意志力的冲突,价值调节中主体自我认同和自我反思之间的冲突,社会情境变化和主体价值选择相对恒定之间的冲突等.教育者应当通过采取科学的价值认知引导模式,建立合理的价值选择协调机制,探索有效的价值选择养成方法,促进大学生价值选择中的冲突趋于融合.  相似文献   

5.
《天下》篇是现存《庄子》三十三篇中很重要的一篇,其对当时的主要学派思想有着清晰概括及刻画,在本篇中,庄子从“道术”流变为“方术”的角度,对各家学派都作了评述。无论是将其置于整个庄子思想体系、还是将其置于整个先秦学术思想流变的大背景之下考察,该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史价值及意义。本文试从“道术”与“方术”的关系及庄子评述百家之学两方面对该篇作一个简要的梳理,以期更好的理解庄子思想及各家思想。  相似文献   

6.
《庄子.秋水》篇中的“旋其面目”的理解迄今有“掉转头来”和“改变态度”两说,均不确。“旋其面目”当为转动面孔义,即摇头晃脑的动作,该身体动作在《庄子.秋水》篇中则用来表示恍悟自得之义。  相似文献   

7.
《老子》以“道”为核心概念,运用“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思维,主张“道法自然”的治理模式,强调“无为则无不为”、“无为而治”的方法论,以“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民治思想基础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的治理境界,最终实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状态。《老子》主张从解构的角度审视权力和政治的功用与同时代其他各家思想的治理向度迥然不同,不仅促成了古代中国社会“治世”的出现,对当下中国正在进行的有限政府构建和深化改革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庄子》内篇中蕴含着丰富静修的心理学思想。结合原文,阐述了三个基本的静修原则,即“借助原型表达静修的境界”、“与内在圣贤的对话”以及“静修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同时也阐发了庄子静修的几个重要的方法,即“心斋”、“坐忘”和“若镜”,并运用现代心理学以及心理治疗的理念和方法对其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9.
庄子的人生哲学以实现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为其根本宗旨,通过对人的境遇的理性思索和对儒家仁义礼法的批判,庄子从外在的处世之道(委蛇其形)和内在的精神超越(逍遥其心)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给予了深刻回答。委蛇其形为实现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提供了前提和基础,逍遥其心则为这种追求指出了方法和道路。对当代人来说,这种处世智慧和精神追求仍有着许多积极启示和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明了恩格斯在哲学史上独一无二地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思维的出发点、主体、能力、界限、性质、转化和检验标准等。)并提示了人类认识的辨证法。(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无限与有限、绝对与相对、阶段与发展的辩证法。)强调了“矛盾是所有智力进步的杠杆”。列宁在雅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毛泽东在《实践论》中,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论著中,坚持和发展了恩格斯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无论从价值客体还是价值主体来讲都是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由“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的过程,是价值主体客体化和价值客体主体化的统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性,就要从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分别同时着手,即提高价值主体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提高价值客体的科学性、适应性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联系子綦的“三籁”论与庄子笔下呈现的子綦的心路历程来解读庄子《齐物论》中“吾丧我”的含义。庄子在《齐物论》《人间世》等篇目中展示了子綦遭遇天人相忤后继续探索而最终得道的历程,《齐物论》中的子綦恰好处在由“人”而“天”的枢纽位置。“吾丧我”是指本真之“吾”对执于名利及形体的“我”所作的洗心之举。子綦的论“三籁”阐释了“吾丧我”的根据、过程及其指归。  相似文献   

13.
《中庸》在发挥孔子德性之天以及中庸思想时,提出了一个以“诚”贯通天道人道的形而上理论架构。但是作为天道的“诚”究竟意义没有被加以具象化落实于人道,使得天道的“诚”与实现人道的主体之间的关联较为模糊,而且就主体如何实现天道也语日不详。孟子在继承《中庸》形而上理论架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作为天道的“诚”内化于“心”,并且由“心”推出“四端”,指出人性皆有“四端”,只是由于人沉沦于物欲,而迷失本性,只要人们存心养性,发挥自身良知良能,寡欲、求其放心,不但可以知性、知天,而且可以成为尧舜一类的圣人,达到儒家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的理想追求;而诸侯如果能够从自身先天存在的“四端”出发,以不忍人之心,推己及人,实行仁政,不但可以统一天下,而且可以达到古先圣王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在界定了教学企业概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原则基础上,作者采用实证研究,把教学企业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在教学企业实施"认知学习—技能培养—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四层次分段实践教学,构建教学企业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教学主体、客体、教学方法等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高职高专学习者的需求现状,提出职业英语应该有若干套符合该层次学习者的教材。《实用交际英语》是以国外ELT语言课程大纲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本课题组的调查结果与需求分析为依据编写的新教材,借鉴了现代语言学权威理论和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对语言认知和课堂教学规律作了进一步探索。《实用交际英语》教材编写体现了新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在教材的设计和编排上打破传统的先学课文后训练语言的模式,以“说听”导入,强调学生输入与输出能力均衡发展,重点体现产出技能的培养,突出了实用性和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庄子强调人的真实状态,真性情是个体真实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庄子>中有关"真情"的论述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即性情、欲情和真情.性情指的是万事万物遵循"道"的衍化生成而自然呈现出来的天性.即庄子所谓的"性命之情".而诸如感官欲求、权势名位、利益功用之类的欲望之情,则会出于功利欲望的目的来任意破坏万物这种禀自"道"的自然天性.庄子十分推崇个体心灵不以欲望心智去伤害割裂事物的自然天性,复归于原初纯粹的性情之情,从而获得"恒物之大情"的真情.  相似文献   

17.
翻译的主体间性为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借助客体而进行的主体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它打破了占有式主体的封闭性,揭示出翻译的本质在于交际,解释了“创造性叛逆”的合理性。离开了翻译的主体间性。翻译的“规则意识”和“价值意识”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8.
《庄子内篇一秋水》的最后一段是庄惠的濠梁之辩,这一段对话讲述了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一座桥上看到鲦鱼在水中游动,围绕着"人能否知道鱼在水里游的快乐"为主题所展开的辩论。立足于他们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感知事物的态度,分析他们思想的同异。从情感、移情、忘情三个层面,由外及内的阐明快乐及快乐的本性,揭示出庄子思想意义上的"快乐"就是去掉情感束缚、超越移情、忘情意义上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庄子》一书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创新思想及其设计方法。本文以此为题,探讨了庄子的创新思想:作者认为庄子提出的“人工”与“天工”的关系,“无以人灭天”,“不以人助天”的思想,以及“相天”与“合天”的理论,对于今天科学技术的创造性思维,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庄子的人生哲学以实现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为其根本宗旨,通过对人的境遇的理性思索和对儒家仁义礼法的批判,庄子从外在的处世之道(委蛇其形)和内在的精神超越(逍遥其心)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给予了深刻回答.委蛇其形为实现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提供了前提和基础,逍遥其心则为这种追求指出了方法和道路.对当代人来说,这种处世智慧和精神追求仍有着许多积极启示和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