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制了一种电动式主动吸振器,并将之与被动双层隔振系统相结合形成新型组合式减振装置。建立了基于MLMS算法的自适应控制器及相应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对模拟柴油机振动仿真与实验分析,研究了该装置的减振性能。结果表明,该装置对于柴油机振动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桥梁结构振动控制发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桥梁结构振动控制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应用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桥梁结构的被动控制装置、主动控制装置、半主动控制装置、混合控制装置以及控制装置的试验与应用,并介绍了传统控制算法及智能控制算法及其使用情况,最后对桥梁结构振动控制的发展趋势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舰船的发展和大量应用,舰船甲板流场的分析与控制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为改善舰船甲板流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射流装置的主动流动控制方法,并以直升机桨盘位置为例分析了不同射流装置参数对于直升机桨盘流场优化的效果。首先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舰载直升机甲板流场的数值模型,以研究基于射流主动流动控制对舰船甲板流场的影响。然后该方法选取k-ε湍流模型,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模拟得到添加射流装置的舰船甲板流场流线与速度分布,结合流场信息对旋翼受力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加装射流装置对舰船甲板流场的流动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上射流的添加可以使得甲板流场中回流区的影响范围减小,从而使得桨盘流场速度梯度减小;桨盘流场速度梯度的减小可以有效降低旋翼气动力变化和响应水平;不同的来流角下添加上射流装置均能通过控制甲板流场从而减小响应,提高直升机的安全性。射流速度对流场控制效果影响显著,应结合射流装置安装位置选取最优射流速度从而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压电类智能结构在船体振动控制方面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振动是存在于舰船结构中一个普遍的现象,它所带来的危害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根据振动主动控制原理,建立了以PZT为执行器的振动主动控制模型,研究通过控制甲板的边界条件,从而达到减振效果的方法.利用ANSYS软件对建立的实验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搭建物理实验平台,开发了单输入多输出的振动自适应主动控制系统,进行物理实验研究.最后,将实验值与仿真值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船体振动的主动控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科技设施的微振动一体化主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交通扰动引起高科技设施的微振动环境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一体化主动控制微振动的“安静平台”方案。即在建筑物原来楼层地板上安装减震支持的平台,在平台和楼板间安装主动控制的液压作动器,在对建筑物和液压作动器进行一体化建模的基础上进行控制律设计,通过控制平台的微振动来满足设备对微振动环境的要求。对一安装有“安静平台”的3层楼房模型的微振动响应主动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与微振动通用标准BBN—VC比较,平台的微振动水平可以达到最严格的E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压电智能车身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国内外振动主动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汽车自身的特点,对压电智能车身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以车身结构减振、降噪为研究目的,采用压电主动控制方法,对车身振动控制进行分析。阐述了压电主动控制的原理,在对轿车顶棚进行模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压电传感器和致动器的配置方案,选择有效的控制算法,并搭建了振动主动控制系统。通过轿车车身实验验证了这种主动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对轿车车身振动进行控制是可行的,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设计制造了一种半主动控制装置-主动变刚度·阻尼控制装置,并对其控制机理和控制效果进行了模 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尽管该控制装置仅需很少的能量输入,但其可以获得很明显的减震控制效果;在控制过程中,装置的电磁阀处于开启状态工作的时间较长,即在大部分时间里该控制装置是通过阻尼 而不是调频来控制结构的振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控制时滞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振动时效前后金属试件冲击功对比实验,得出了振动时效能提高金属材料冲击功的结论在本条件下,金属材料振动时效后的AK值比振动时效前的AK值提高40%左右,以振动时效机理和透射电镜实验为基础,对振动时效提高金属材料冲击一质进行了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转子振动主动控制方案,采用了最优控制技术,将控制力施加于轴承座上,实现了转子振动闭环反馈控制,实验证明,控制效果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开展了失谐叶盘结构受迫振动响应特性及叶片主动失谐技术的实验研究.基于12叶片谐调叶盘结构的叶尖质量调节方法,分别实现了两组典型的叶片随机失谐形式和两组典型的叶片主动失谐形式,在叶片根部施加行波激振力,对随机失谐叶盘结构的受迫响应振动局部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初步验证了叶片主动失谐技术对随机失谐的抑制能力;总结了失谐对叶盘结构受迫振动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针对隔震结构在超防烈度下隔震层位移响应过大问题,提出了基于主动控制算法优化被动粘滞阻尼器的策略。并将被动粘滞阻尼器安装于基础隔震结构形成被动混合控制结构,采用此被动混合控制能够基本实现主动混合控制的控制效果,实现以更加经济简便的方式解决隔震结构在超防烈度下隔震层位移响应过大问题。首先将主动控制装置设置于隔震层形成主动混合隔震控制体系,采用主动控制算法获取隔震层主动控制力与速度特性,其次,利用主动控制力与速度关系曲线,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被动粘滞阻尼器的最优阻尼系数与速度指数,最后将设计出的被动粘滞阻尼器安装于隔震层,形成被动混合隔震控制体系。以一栋七层基础隔震结构为受控模型,通过对主动混合隔震控制体系与被动混合隔震控制体系的仿真分析可知:主动混合隔震控制对隔震层位移的减震率分别为39.41%,45.04%及55.54%;被动混合隔震控制对隔震层位移的减震率分别为36.40%,44.30%及52.51%;被动混合隔震控制对于隔震层位移的减震率能够达到主动混合隔震控制效果的90%以上,被动混合隔震控制对于隔震层加速度响应的减震率能够达到主动混合隔震控制的60%以上,被动混合控制也同样实现了减小隔震层地震响应的同时不增加上部结构的响应,依据主动控制算法设计的被动粘滞阻尼器形成的被动混合控制结构能够基本实现主动控制的效果。说明依据主动控制设计被动粘滞阻尼器实现主动控制效果的思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主动控制的高精度隔振平台的仿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高精度隔振平台以的环境微振动干扰是复杂的,因此研究了隔振平台动力学和主动控制方案,对复杂振动环境下采用电磁力控制的高精度隔振平台作了计算机仿真,根据仿真结果,比较了平台系统各参数对平台主动和被动隔振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遥感卫星运输中高衰减率隔振阻尼器设计与验证

傅浩1,2, 张伟1, 刘俊良1, 潘尚洁1

(1.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94

2.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哈尔滨 150001)

摘要:为了解决遥感卫星在火车和汽车运输过程中不可预知的动载荷问题,设计了一套高衰减率隔振阻尼器(以下简称隔振阻尼器)。隔振器在最优阻尼比下能够极大地降低系统的振动传递率,同时,结合对卫星结构的静载、动载和模态分析,完成了工程样机设计,并通过了隔振阻尼器的公路和火车运输试验,验证了该模型和隔振阻尼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有效地解决了遥感卫星在运输过程中受振动和冲击的干扰问题。

关键词:结构模态,隔振阻尼器,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14.
Underwater explosion impulsive loading would not only cause serious damage to ship structure,but also influence the shock resistance of cabin structure.In this paper,based on Duha Man integral theory,t...  相似文献   

15.
柴油机主动隔振液压执行器线性化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非线性自适应控制方法及其相应的非线性系统理论,对实际柴油机台架液压执行器的非线性系统进行线性化控制,以达到减小乃至消除整个系统非线性成分的目的.从实际台架出发进行理论分析,为柴油机双层主动隔振系统的次级通道建立确切的非线性系统模型,进而采用预补偿模型参考自适应逆控制策略(PCMRAIC),在Matlab平台下实现对整个非线性系统线性化控制的数字仿真.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柴油机主动隔振系统次级通道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非线性特性,采用预补偿模型参考自适应逆控制策略能够较理想地解决次级通道非线性特性.数字仿真对柴油机试验台架的实际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的主动隔振器的镇定问题,本文采用隔离振动源方法,建立了主动隔振器系统的动态方程,并运用模糊逻辑来估计系统的未知非线性函数;同时基于Backstepping和自适应模糊控制技术给出了系统的控制方案,并在控制器的作用下,闭环系统状态快速收敛到原点充分小的邻域内,从而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同时用实例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系统状态能快速收敛到原点充分小的邻域内,所设计的模糊自适应控制器在镇定主动隔振器系统的同时使所有的自适应信号保持有界.该研究可确保主动隔振器系统具有良好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MR的船用减振抗冲隔离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普通隔离器不能兼顾低频减振与高频抗冲击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船用减振抗冲隔离器系统.此隔离器由钢丝绳弹簧和磁流变阻尼器并联组成,应用磁流变阻尼器的高阻尼和阻尼可控性,使该隔离器的力学性质可控,进而实现协调解决船舶设备的低频减振和高频抗冲击问题.在对隔离器抗冲减振性能的研究中,采用模型试验方法进行数值分析,得到相应的数值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隔离器系统对振动及冲击响应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尤其体现在抑制系统共振和控制系统的低频振动上.  相似文献   

18.
柔性基础耦合系统的主动隔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设备上楼时的弹性安装问题,把弹性基础建模为柔性梁.考虑了设备、隔振元件和基础的动力耦合作用,采用传递导纳矩阵法推求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的统一的力传递率控制式,并用PID方法设计控制器的控制律,探讨了各反馈增益对振动控制的影响,从而实现了控制FBRE系统若干阶模态振动的目的,隔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以开关型主动阻尼器与开关型主动弹簧组成的双重半主动隔振系统,利用KBM渐近法研究了弱半主动控制情况下双重半主动隔振系统的振动。  相似文献   

20.
以压电堆为作动器并安置于某机载精密仪器结构中,建立了结构主动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针对该模型,建立了基于线性二次型Guass(LQG)最优控制理论的控制方法,对结构振动隔离的理论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基于Simulink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所研制的隔振系统能够很好地隔离源自基座的位移激励,证明了所研究的隔振方法在理论上是有效的和可行的,从而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