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4)
如何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源动力作用,实现多创新主体之间的价值共创,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剖析了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协同创新的运作机理,从知识创造、知识集聚、知识传播、知识转移、新知识孕育和外部助推等六个能力维度出发,提炼出了影响协同创新绩效的十七个因素指标。构建了一种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研究了各个指标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得到了包含创新精神培养、人力资本、知识存量、创新人才培训、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激励机制、跨学科交叉平台建设、制度安排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在内的九个关键因素指标,并针对这些关键因素,从六个能力维度提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10):93-96
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中职教育适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建设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针对中职机械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创新并推进"5+X协同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通过创新创业师资团队、新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实践资源,以及共享交流平台、创新创业比赛五大模块及"X"个子项目间的协同融合,最大程度发挥创新创业平台的集群优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1,(Z1)
"双一流"建设中的治理体系,通过治理理念、决策机制、创新文化和模式创新,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有效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存在评价激励政策不完善、资产与财务管理流程相对固化、政策制定部门不协同、对转化团队激励不足等问题,建议通过设定新的人才计划项目、培育科技服务产业、强化政策协同、营造良好氛围,将科研活动直接服务于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1)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以政府为主导,联合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项目攻关,这个层次上的协同主要是指扮演不同角色的社会参与者的协同,其本质上是合作各方知识的跨场域和组织边界转移的过程。然而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目前还存在着资源劣势、政策不健全、资金不足等诸多阻碍发展的问题,因此要通过强化政府引导机制、深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调整企业策略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Z1)
协同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科技创业者的内在要求和国家推动科技创业的客观要求,但目前协同理论和创业导向的有机融合还不充分。因此,高校必须通过开设培训课程,搭建创业实践训练平台;通过强化支持计划,营造高校创业文化氛围;联合共建创业实践基地;通过加大创业融资支持,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以发展高校协同机制的现实路径来确定我国大学生的创业导向。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3)
大学以知识创新为立身之本,要培养的不仅是现有知识文化成果的继承者,更应该是培育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背景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成为高校的重要使命,其中"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也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高校各层面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思考从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入手提高创新创业有效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5)
通过以四螺旋理论为模型,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线,探讨了四螺旋理论主体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中的功能定位、耦合关系,提出了四螺旋理论主体在螺旋上升的创新创业体系中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培养、企业孵化、产业增值"为特点的合作链,发挥着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的主要作用。在内生驱动及外部环境动力作用下,四螺旋理论主体将推动以制度创新链、技术创新链、人才创新链、知识创新链等四链协同的四螺旋协同创新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称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要实现"双创"战略,实现全民创业、全面创新,必须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探索社区教育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培养新模式,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核心,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有利于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成长,能促进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健全,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其创新创业,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建立科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人才培养现状,为满足"双创"对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要求,需要深度挖掘校内外资源协同培养专业人才,构建校内跨学科协同和校外校企协同两方面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人才协同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4)
高校近几年在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师资。校办企业既有企业性质又高校烙印,校办企业协同高校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师资培养、平台构建、孵化基地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效应,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中会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