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分析了近年来,与泡沫玻璃发泡剂相关的中国专利申请,探讨了泡沫玻璃中发泡剂的应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5.
6.
7.
8.
以油页岩渣为主要原料,加入其他辅助原料制备了微晶泡沫玻璃,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微晶泡沫玻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剂碳酸钙和稳泡剂磷酸钠的最佳掺量为4%和6%;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发泡温度1080℃,发泡时间15 min,升温速率14℃/min.试样经过预热、烧结、发泡、稳泡和退火等热处理工艺,完成了发泡和析晶过程.其中发泡工艺需要较高温度,并在短时间内保温.XRD,SEM及FT-IR分析表明,试样已经完全转化为微晶泡沫玻璃,主晶相为普通辉石,次晶相为钙长石,晶体呈纤维状结构且相互交织.与相关材料比较,微晶泡沫玻璃具有机械强度高和质轻保温隔热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废旧建筑玻璃为原料,以碳酸钙为发泡剂、硼酸为助溶剂,采用模压成型、高温发泡工艺成功制备出了泡沫玻璃,研究了发泡剂含量与发泡温度对泡沫玻璃的体积膨胀率、体积密度、气孔率、抗折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800 ~840℃的发泡温度范围内,随发泡剂含量的增加,泡沫玻璃的体积膨胀率与气孔率先增大后降低,而体积密度和抗折强度先降低后增大,在发泡剂含量为3%,发泡温度在820℃时,泡沫玻璃综合性能良好,其体积膨胀率达476%,体积密度为0.21 g/cm3,气孔率达87.26%,抗折强度为(1.38 ±+0.15) MPa,孔径介于1.7 ~2.2 mm之间. 相似文献
10.
以天然植物组织油茶粕为原料,通过水提法制备绿色发泡剂,并采用物理发泡方式制备泡沫混凝土,研究混泡时间、水胶比和泡沫掺量对泡沫混凝土干密度、抗压强度及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发泡剂泡沫稳定性高,可用于制备低密度泡沫混凝土,是一种优质的新型绿色发泡剂;当泡沫掺量为750 mL、混泡时间为180 s、水胶比为0.45时,所制备的A05密度等级泡沫混凝土的吸水率为45%,抗压强度为1.52 MPa,并且绿色发泡剂制备的泡沫混凝土孔径分布均匀,孔径小(最大气孔孔径dmax<0.6 mm),气孔形态完整。 相似文献
11.
12.
以松香型发泡剂为基体,系统地考察了十二烷基硫酸钠、低碳链脂肪醇和粘性物质(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添加对发泡液的发泡倍数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松香型发泡剂中分别掺加三种低碳链脂肪醇均能有效地提高泡沫的稳定性,其中正丁醇的效果最好,1h泌水率由原来的37%下降到22.4%,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效果最差,不利于稳定性的改进。对于这三种低碳链脂肪醇,相同掺量的情况下,泡沫稳定性随着脂肪醇碳链长度的增加而提高。与粘性物质羧甲基纤维素钠进行复配时,在6%发泡剂稀释液中掺加0.16%正丁醇和0.01%羧甲基纤维素钠,发泡和稳泡效果最好,发泡倍数达到27.33,1h泌水率仅为16.23%。 相似文献
13.
14.
15.
以C和Sb2O3组合作为发泡剂,通过粉末烧结发泡工艺制备了硼硅酸盐泡沫玻璃,采用SEM观察了试样的微观结构形貌,并研究了试样的耐酸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当发泡剂C的质量分数为0.9%、Sb2O3的质量分数为8.1%时,在1200 ℃、保温30 min条件下,可以制备出平均孔径为0.2~1.0 mm、气孔分布较均匀的硼硅酸盐泡沫玻璃.试样中气孔结构主要与气泡内的气体压力、玻璃的表面张力和粘度有关.将试样浸泡在0.1 mol/L的稀硫酸中做耐酸腐蚀性实验,60 d内试样的质量先有微量增加后保持不变,这主要是由于稀硫酸进入试样的气孔结构中后形成了一层保护膜,从而阻碍了进一步的侵蚀.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我国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用发泡剂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烷烃类发泡剂、水发泡剂和氢氟烷烃类发泡剂,分析了我国发泡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以液体二氧化碳作物理发泡剂生产软质聚氨酯泡沫的生产工艺、技术特点及其设备;并对新工艺与传统工艺在产品性价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排水采气是水驱气田生产中常见的采气工艺。随着气藏开发的条件越来越苛刻,对起泡剂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现有起泡剂只能在温度和盐度均不太高的条件下适用,不能满足高温高盐气藏开采的需要。该文在烯丙基单体上引入含有磺酸基的亲水性单体,达到耐温抗盐的目的。用聚合反应合成了耐温抗盐排水采气用起泡剂AMS-18。用搅拌法、气流法、倾注法评价了其性能。结果表明,该起泡剂能够耐温120℃,抗盐250 000 mg/L〔其中ρ(Ca2+)=4 000 mg/L〕,在该条件下,半衰期100 s,泡高84.8 cm,消泡速度6.15 cm/L。AMS-18于2005年放大至3 m3反应釜进行工业化生产,并在SU气田进行了矿场应用,措施井油压上升了1.5 MPa,产气量由原来的2 800 m3/d上升到目前的18 000 m3/d,增加了7.2倍。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