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宝马4S店是一座地下1层、地上3层的多层建筑,建筑面积3.1万m2。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消防设计也要做到经济适用的原则,不要人为放大设计参数。结合新实施的《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进行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并探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期为此类建筑的消防设计提供工程实例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比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版)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地下车库的通风排烟系统设计方面的内容,探讨了车库的送风量、平时排风量与消防排烟量计算方法和排烟排风合用的设计要点,阐述了地下汽车库的排烟系统与通风系统兼用的实用性[1-4]。  相似文献   

3.
对地下车库自然通风及排烟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并针对某工程的地下车库进行具体研究设计,确定以《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规定的内容进行地下车库的自然通风及排烟设计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人防地下室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人防地下车库(平时作为汽车库,战时作为人员掩蔽部的人防地下室)需要设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淋给水系统。  相似文献   

5.
当前,由于国家及北京市尚未颁布有关针对地下全自动机械停车库的设计规范,在此类车库设计中,只能执行现有的《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BJ100.9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等。在晨光家园地下全自动机械车库设计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地下汽车库全面通风换气量取值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有害气体密度以及上升气流的分析,给出地下车库不需从下部排风的根据和理由,得出了地下汽车库的通风和排烟系统可以合二为一这个结论,而且《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的规定“当放散气体的密度比空气重,建筑内放散的显热不足以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而沉积在下部区域时,宜从下部区域排出总风量的三分之二,上部区域排出总排风量的三分之一”并不适合地下汽车库。最后根据实例的计算进一步证明该结论。  相似文献   

7.
丁江 《建筑节能》2009,37(8):23-26
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对影响地下停车场通风的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对比,计算结果满足室内污染物允许标准通风量、平时通风量、消防排烟量,为地下室车库通风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层建筑地下车库的通风排烟设计应当按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的规定执行,探讨车库通风与排烟设计合二为一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2015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下称《建规》)和2014年《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下称《消规》)的实施,建筑物定性及消防用水量等参数均有相应变化。同时,也存在对个别类型建筑定性的主观认知错误,而导致消防用水量如按规范取值则消防水池储存水量过大等问题。论文对此类建筑消防用水量逐类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供同行参考或者提出更加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暖通空调》2012,42(7):99-101
问题1地下停车库都需要设机械排烟时的机械补风系统吗?解答专家(云南省安泰施工图审查中心崔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下同):GB 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车库消规》)自1998年5月1日开始实施,在之后的近十年时间里,地下  相似文献   

11.
深圳某超高层建筑小区于2015年设计,目前为施工阶段。介绍了该工程在新的《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颁布实施后的消防水池、水泵房及消防给水系统设计,并探讨了规范中提出的有关"机械应急启动消防水泵时,从报警到水泵正常运转的时间不大于5.0 min"这一概念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具体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2.
1 工程概况中信星光名庭由七栋 2 5~ 32层的高层住宅、一栋3层幼儿园组成 ,室外有一座近 10 0 0 m3公共游泳池及四处水景工程。七栋塔楼、游泳池、中央水景的地下部分是一座建筑面积 1.5万平方米的地下汽车库 ,停车数 4 93辆 ,为 类汽车库。根据 GB5 0 0 6 7- 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规定 , 类地下汽车库按中危险级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 ,并设水泵接合器。《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还规定“ 类地下汽车库、 类修车库宜设置泡沫喷淋灭火系统”,考虑到本工程地下车库面积大、车辆多 ,为…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地下汽车库通风排烟设计方面的差别,说明了设计数据方面的变化,探讨了地下车库通风与排烟系统的形式,并提出了地下汽车库通风与排烟系统合一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1 高层建筑地下汽车库通风与排烟系统的形式《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 0 0 6 7- 97(以下简称“车库规”)规定的防烟分区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有所扩大 ,但排烟量与平时排风量相差无几 ,基本解决了平时排风与火灾排烟合用系统之间存在的不少难以协调的问题。笔者认为 ,在“车库规”指导下 ,地下汽车库通风与排烟系统主要形式可以归纳 (这里仅从风机组合形式上划分 )如下 :1.1 平时排风和火灾排烟合用一台风机防烟分区内 (通常在 10 0 0 m2 以内 )设风机一台 ,平时排风与火灾排烟均运行 ,系…  相似文献   

15.
从《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油库设计规范》的角度分析地地下汽车库设置水喷淋必要,建议规范补充大于50000㎡的Ⅰ类地下汽车库应设泡沫喷淋,解决执行规范过程中多大规模的地下车库应设置泡沫喷淋不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黄业庆  毛永宁 《暖通空调》2004,34(3):87-87,41
关于高层建筑地下室、人防地下室及地下停车库的工程设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1]、《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及《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3]都明确规定了要对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部位划分防烟分区。其具体的面积要求分别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买车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由此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汽车库随之建起,而汽车库的通风问题也逐渐被有关人土重视起来。 因为地下车库如通风不良容易积聚汽油蒸气而引起火灾或爆炸,而且车辆发动机启动,运转时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废气排出不畅时,也会影响库内人员的健康。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地下汽车库内有无良好的机械通风,是预防火灾发生和人员中毒的一个重要条件。(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条文说明8.1.5条)。  相似文献   

18.
对地下车库排水设计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雪涛 《安徽建筑》2006,13(5):178-178
文章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和《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对地下车库排水进行了描述,并结合实际设计经验,总结不同情况下集水坑容积的确定、排水泵的选择、集水坑的水位确定和控制方式,以及车库排出水的隔油处理等。  相似文献   

19.
以某平时作为商业建筑使用的人防工程为例,分析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GB 50098-2009《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对地下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设计要求的异同,提出地下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设计需要结合人的行为习惯和商业建筑消防监督管理的现状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日益富足,居民购买家用汽车数量快速增长。在居民住宅开发建设中,为了满足停车数量的要求,一些规模较大的社区、高层建筑聚集地区,出现很多大型地下车库。笔者结合大型地下汽车库火灾危险性和特点,通过对《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理解与适用,谈谈个人对高层建筑中地下车库防火设计的几点建议,供同行参考。大型地下汽车库火灾危险性及特点1.汽车用汽油或柴油作燃料,特别是汽油闪点低,易燃易爆,如果一旦汽车漏油或线路短路,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2.大型地下汽车库一般上方都为高层住宅或大型公共建筑,发生火灾后,由于地上与地下共同拥有相通的楼梯间、管道井、电梯井等,烟火通过开121部位对上方建筑造成很大威胁。同时,由于汽车库火灾荷载大,长时间燃烧很有可能造成上方高层住宅或公共建筑的倒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