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我国已有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几类主要的抗生素在我国污水厂中的分布及去除途径,综合评价了污水处理厂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几种处理工艺在去除抗生素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对同一抗生素的去除效果要好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我国污水厂中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生素的检出率和检测浓度都很高,不同地区同一生物处理工艺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都表现出较好的去除效果。污水处理厂的常规工艺对抗生素的去除率较低,单纯地采用某一种工艺很难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对于含有多种抗生素的污水处理厂来说,抗生素的存在降低了污水处理效果。生物处理工艺与膜处理法、高级氧化法联用是一种可行的抗生素处理方法,可以使抗生素去除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2.
污水厂不同生物处理工艺对抗生素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目前在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污泥及土壤等环境介质中都检测到了抗生素的残留.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持续暴露可能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巨大危害性,因此抗生素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近年来,考察抗生素在城市污水厂生物处理工艺中的去除效果已成为研究热点.在分析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抗生素主要来源的基础上,探讨了传统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等生物处理工艺对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分析了污泥停留时间、温度、吸附作用和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抗生素去除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给水工艺仍然是以常规处理工艺为主,但随着人们对给水处理认识的不断更新和水质标准的日益严格,深度处理工艺的大规模应用正逐渐被提到议程上来。因此,深度处理工艺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去除效果与常规水处理工艺相比结果如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为此,本课题通过对  相似文献   

4.
可同化有机碳(AOC)作为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指标,被国内外研究学者广泛研究。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效果有限且不稳定,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对AOC的影响各有不同。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在AOC去除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常规处理工艺、吸附过滤、臭氧氧化等给水处理工艺,并总结了生物处理工艺有效提高生物稳定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钱塘江原水处理效果,分析各工艺阶段对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COD_(Mn)、UV_(254)、三氯甲烷、三卤甲烷以及感官等指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通过柱状活性炭和煤质压块活性炭的比对表明,两种活性炭对出厂水水质指标去除效果基本一致;对有机物替代指标COD_(Mn)和UV_(254)的去除效果趋于稳定的范围,以及两参数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生物膜已挂膜成熟。  相似文献   

6.
水处理中微量抗生素去除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污水和饮用水中均检出了抗生素污染,对水生生态与人类健康形成威胁,成为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由于污水和饮用水中检出的抗生素浓度通常较低,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去除成为水处理技术面临的新挑战。国内外研究者就现有处理技术对抗生素的去除作用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研发了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就目前国内外污水和饮用水中微量抗生素的去除研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水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去除水中抗生素的问题,采用高级氧化技术紫外激活过硫酸盐(UV/PS)去除水中典型抗生素氯霉素(CAP)。对比了UV/PS联用工艺与单独UV和PS工艺对CAP的降解效果,分别考察了CAP浓度、PS投加量、p H值和氯离子对CAP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UV/PS会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4)降解水中CAP;CAP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较低的CAP浓度和较高的PS浓度可以提高CAP降解速率;酸性条件下,UV/PS降解CAP速率较快;氯离子在低浓度(0~5 mmol/L)下促进UV/PS氧化降解CAP,高浓度(10 mmol/L)时产生抑制。  相似文献   

8.
多氯联苯(PCBs)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和环境存在巨大危害,城镇污水则是其重要的存在和传播途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某市城镇污水中的PCBs进行检测,研究了典型污水处理工艺对PCBs的去除情况,并对不同工艺的去除效果进行比较。该城镇污水中7种PCBs(PCB28、PCB52、PCB101、PCB118、PCB138、PCB153、PCB180)均有检出,浓度在0.395~10.248 ng/L之间,该市的4座污水处理厂对PCBs的总去除率在65%~96%之间,去除效果较好,其中一级处理工艺对PCBs的平均去除率为45%~76%,二级处理工艺对PCBs的平均去除率为35%~85%。4座污水处理厂对PCBs的去除效果存在差异可能是由温度、进水水质、PCBs的分布和浓度以及选用工艺的HRT、污泥浓度、曝气量和曝气强度等因素导致的。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药物在医院污水中广泛存在,传统的处理工艺对其未能妥善拦截,这些抗生素被排入城市污水厂后,将引起耐药菌及相应抗性基因的传播,进而影响水环境生态安全。为降低对城镇受纳水体的生态危害,揭示废水中磺胺甲噁唑(SMX)的去除机理,采用梯度驯化与批次试验的方法,分析磺胺甲噁唑对A/O-MBR工艺的影响及其降解、吸附和水解情况。结果表明,SMX对COD、氨氮的去除影响较小。SMX浓度的提高,会在短期内抑制反硝化活性,从而引起TN去除效果的波动。抗生素浓度从零逐步升高至3 mg/L时,厌氧释磷速率下降了46.65%,造成TP去除率下降29.16%。反应器经过一定的驯化后可对SMX产生较好的去除能力,SMX浓度从0.5 mg/L提高至1 mg/L以后,其去除率均在95%以上。生物降解是SMX的主要去除途径,吸附、水解作用对于SMX的去除贡献不足千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去除城市污水中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上海市的低浓度城市污水,考察了对污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探讨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反应的实质。平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化学生物絮凝工艺中存在着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是一种深度集成的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在相同的加药量下,该工艺在减少絮凝产物中铝含量的同时,可去除部分有害重金属元素且效果优于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对铝的去除率比单一的化学絮凝工艺提高了106%;在重金属元素去除方面,对铬和锰的去除率提高了10%~15%,对镍元素的吸附量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该工艺在处理高浓度污水时,处理效果会受到重金属浓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对比研究了前置臭氧/活性炭工艺和常规深度处理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有机物以及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前置臭氧/活性炭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优于常规深度处理工艺。当氨氮浓度为3.04 mg/L时,前置臭氧/活性炭工艺对氨氮的去除率相比常规深度处理工艺提高了21.44%;前置臭氧/活性炭工艺和常规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相当,前置臭氧/活性炭工艺对沉后水中UV_(254)、TOC和COD_(Mn)的去除率分别为73.91%、46.14%、61%;前置臭氧/活性炭工艺和常规深度处理工艺均能有效控制消毒副产物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膜富营养化水体中致臭物质主要是由蓝藻纲、绿藻纲、硅藻纲等一些系或种产生的。水处理工艺中,一般考虑采取一定的预处理措施去除嗅味物质(主要为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本文针对MY水库原水藻类致臭的问题,考察了水厂处理工艺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机械加速澄清工艺通过去除藻体和絮凝体来去除致臭物质,去除效率为41%;煤砂滤池和炭出水2-MIB浓度均低于2ng/L;回流水直接回流明显加重后续工艺除2-MIB的负荷。  相似文献   

13.
富营养化水体中致臭物质主要是由蓝藻纲、绿藻纲、硅藻纲等一些系或种产生的。水处理工艺中,一般考虑采取一定的预处理措施去除嗅味物质(主要为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本文针对MY水库原水藻类致嗅的问题,考察了水厂处理工艺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机械加速澄清工艺通过去除藻体和絮凝体来去除致臭物质,去除效率为41%;煤砂滤池和炭出水2-MIB浓度均低于2ng/L;回流水直接回流明显加重后续工艺除2-MTB的负荷。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辽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现有水处理工艺的五种主流工艺:A/O、A2/O、SBR及变形工艺、百乐克以及生物滤池工艺,五种工艺所占比例之和达到85%以上。进而在此基础上针对五种工艺展开了调查研究,统计得到了该五种水处理工艺在辽河流域以及东北三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中的出水水质状况,得出了出水水质中特定污染物浓度的最小值,平均值以及最大值;且根据出水水质数据绘制出了各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保证率折线图,并选取了去除效率相对集中的浓度值作为基准浓度,以便对辽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相应的减排潜力分析,最后得出辽河流域的总减排量预测。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我国水源普遍受到有机污染的现状,进行了水处理工艺优化组合去除有机污染物的中试研究,重点考察了常规、预氧化+常规、常规+深度处理以及预氧化+常规+深度处理工艺对CODMn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生物稳定性以及遗传毒性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CODMn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水厂工艺选择和运行控制的主要参数;在常规工艺基础上增加臭氧-生物活性炭、活性炭等深度处理工艺是微污染源水处理工艺改进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滨海城市水源取水口受海水倒灌、咸潮等影响而导致原水盐度超标的问题,采用在V型滤池后增设超滤/纳滤双膜工艺处理苦咸水,对比研究了该工艺与常规处理工艺对盐度及其他污染物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处理工艺,超滤/纳滤双膜工艺对电导率、浊度、COD_(Mn)、TOC、UV_(254)和荧光性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8%、99.9%、72.8%、90.0%、80.59%和97.46%,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处理工艺,有效保障了饮用水安全。表明超滤/纳滤双膜工艺可以用于处理因海水倒灌而形成的苦咸水,该研究为超滤/纳滤双膜工艺在市政饮用水处理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以东太湖水为水源的水厂处理工艺中溴酸盐的生成以及有机物的去除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溴离子在臭氧氧化过程中的主要产物为溴酸盐,但是加氯消毒会促进溴化物转化为含溴有机物;水厂处理工艺对水中DOC的去除效果一般,但对UV254的去除效果明显,且能够较好地控制工艺出水中的CODMn浓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饮用水厂水源上游可能存在的突发苯乙烯泄漏风险,研究了不同苯乙烯浓度下,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对突发苯乙烯污染原水的应急处理能力,重点考察了O3/BAC工艺的O3投加量、BAC运行时间和空床接触时间(EBCT)对去除苯乙烯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应对原水突发苯乙烯污染;O3对低、中、高三种不同浓度苯乙烯原水的最佳去除率分别为100%、60.6%和57.9%;在BAC运行24 h内,炭滤出水中未检测到所投加的苯乙烯污染物,运行72 h后,EBCT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升序排列为8 min12 min16 min。  相似文献   

19.
三维荧光光谱技术能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有效识别和分析。结合有机物综合指标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珠三角地区某典型净水厂水处理工艺中的有机物的去除情况进行了考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江水源受到轻微污染,原水中有机物成分以芳香蛋白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物为主,腐殖酸类含量较低。传统处理工艺对东江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起主要的作用,区域标准积分的去除率达到70%以上。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能有效监测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情况,为水厂的水质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控制饮用水处理工艺及配水管网中卤乙酸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北京市第九水厂处理工艺过程中卤水乙酸的去除特性,并测定了五个水厂配水管网中卤乙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传统水处理工艺对卤乙酸的去除率仅在20%以下;活性炭对卤乙酸的去除效果较好,不同运行时期的炭床对其进行中的卤乙酸去除率为50% ̄85%,去除的卤乙酸占预氯化后水厂进水中卤乙酸总量的40% ̄70%,其去除作用包括活性炭的吸附和炭床中的生物分解,两者所去除的卤乙酸量基本相同。2配水管网中影响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