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石子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的设计内容。工程采用生物浮床+生态滞留塘+翻板闸+表流人工湿地工艺对石子河及浊漳河南源的水质进行净化。在工程处理规模为19.8×10~4m~3/d,河水原水COD、BOD_5、氨氮、TN、TP浓度分别为47、26、3.78、6.54、0.22 mg/L时,相应的出水指标浓度分别为18、4、0.62、1.29、0.04 mg/L,去除率分别为61.7%、84.6%、83.6%、80.3%、81.8%,出水各项指标远小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标准要求。该项目单位处理总成本为0.043元/m~3,单位处理经营成本为0.011元/m~3。  相似文献   

2.
莲花湖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位于辽宁省铁岭市凡河新区莲花湖西北侧,总占地面积为67.68公顷,日处理城市中水5万吨,水源来自老城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由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  相似文献   

3.
洋湖人工湿地是长沙市洋湖再生水厂污水深度净化系统,使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的尾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系统由三级"植物塘+湿地单元"和"垂直潜流+水平潜流+表面流+水平潜流"组成,规模为4×10~4m~3/d,水力负荷为0.5 m~3/(m~2·d),水力停留时间约15 h,各湿地单元BOD~2_5表面负荷为9.97~16.24 g/(m·d)、TP表面负荷为0.48~0.74 g/(m~2·d)。实际运行表明,系统出水水质稳定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各污染物去除率在20%~70%之间。通过防堵塞、高效脱氮除磷工艺设计和精细化的运行调控管理,实现了6年来持续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污染河水人工湿地生态净化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安市主要纳污河道皂河流入渭河造成渭河西安段水体污染严重的问题,利用渭河河滩地建设人工湿地生态净化工程,对皂河入渭河水质进行处理以改善城市水环境。结合占地为80 hm2、设计处理规模为7.0×104m3/d的皂河入渭口人工湿地的设计,介绍了工程的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并对该工程的特点进行了简要阐述。运行结果表明人工湿地适合应用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水环境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5.
针对人工湿地在北方寒冷地区运行效果不佳、容易堵塞、抗冲击负荷低等问题,河南省某河道在其河滩地采用生物曝气塘+表面流人工湿地+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稳定塘的异位组合工艺对其水体进行深度处理,设计处理规模12×10~4m~3/d。2019年实际运行数据表明,在进水水质不稳定的情况下,出水水质依然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标准,对COD、NH_3-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9.52%、55.53%、35.97%。该技术在原位生态修复用地紧张、水质提标要求较高、水量波动较大等微污染河流治理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雄安新区孝义河是白洋淀八条入淀河流之一,为保证白洋淀水质,实施孝义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20×10~4m~3/d,采用"前置沉淀生态塘+潜流湿地+表流湿地+沉水植物塘"组合处理工艺,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第二大水平潜流湿地。根据设计规范和设计经验预测,当湿地来水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标准时,冬季TP去除率≥30%;当来水满足Ⅴ类标准时,出水水质满足Ⅳ类标准;当来水劣于Ⅴ类标准时,冬季TP去除率≥30%,其他主要超标污染物去除率≥20%。工程总占地为1.98 km~2,建设成本约2 150元/m~3,处理成本约0.098元/m~3。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盐龙湖人工生态湿地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通过人工湿地的运行实例处理微污染的江苏里下河地区的盐城蟒蛇河水体,以改善城市供水水源的水质。同时根据水质指标被净化过程中的相关性,运用水质多因子跟踪法和水质指标大样本统计法比较,并相互验证,得出了现有人工湿地系统的净化效果,以指导湿地系统的改进,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8.
用于净化景观水体水质的人工湿地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用于景观水体水质净化的人工湿地系统的工艺流程及设计方法,具体包括进行循环处理的人工湿地的设计、处理补充水的人工湿地的设计以及湿地几何尺寸的确定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以雨水或再生水为补充水源的人工景观水体水质净化工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盐龙湖人工生态湿地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通过人工湿地的运行实例处理微污染的江苏里下河地区的盐城蟒蛇河水体,以改善城市供水水源的水质.同时根据水质指标被净化过程中的相关性,运用水质多因子跟踪法和水质指标大样本统计法比较,并相互验证,得出了现有人工湿地系统的净化效果,以指导湿地系统的改进,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河水水体的生态净化运行实例,介绍了改善城市供水水源的新途径。同时统计多个水质指标在水质净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即净化前后的相关性)和水质指标大样本的统计规律,得出了现有人工湿地系统的净化效果,以期指导湿地系统的改进,并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江苏省昆山市一处作为河流旁侧净化系统的滨河城市广场表面流人工湿地工程实例进行了18个月的连续监测,考察了三级串联式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河水的长期净化效能,并探究了温度和降雨冲击负荷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5 h时,人工湿地对SS、NH_3-N、NO_3~--N、TN、TP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34.2%、38.4%、22.3%、29.1%、35.6%和31.5%;SS、NH_3-N、TP主要在湿地前、中段被去除,NO_3~--N和TN主要在湿地中、后段被去除;各污染物去除率均与水温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在降雨冲击负荷下,部分污染物进水浓度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而出水浓度差异并不显著(除CODMn),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能力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邯郸两高湿地工程设计采用水质净化和雨洪调蓄相结合的方案。采用滞留塘+表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工艺处理邯临沟来水,最大处理规模为2 000 m3/d。在常规处理、应急处理、内循环处理三种运行工况下,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标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可用于绿化浇灌、生态补水等。在此基础上,工程利用滞留塘和表流湿地作为雨洪调蓄区对邯临沟汛期来水进行调蓄,最大调蓄规模为6 000 m3,可缓解河道行洪压力。  相似文献   

13.
在济南玉清湖水库的进水口附近构建了芦苇床表流人工湿地和蒲草床表流人工湿地,考察了对入库微污染黄河原水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两个人工湿地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均低于10%,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6.17%和69.44%,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极不稳定.随着气温的降低,两个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逐渐变差.与夏季相比,冬季对总氮的去除率降低了约50%.蒲草床表流人工湿地对总氮和硝态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芦苇床表流人工湿地,这与蒲草长势好、种植密度大有关.  相似文献   

14.
梯级河滩湿地对贾鲁河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贾鲁河畔建设了总面积为7400m2的两级表层流河滩湿地系统,其基质为粘性较高的粉壤土,水力负荷为14cm/d。处理受污染贾鲁河水的运行结果表明,夏季对TN、TP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73%、77%和83%以上,冬季的处理效果有所下降;对COD的去除率在26%~50%之间,初冬则降到14%;在夏季对NO3--N的去除效果较好,秋、冬季节则发生了硝态氮的积累,出水硝态氮最高可达7mg/L。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增加湿地的处理能力,前段宜采用耐污挺水植物,中段可种植放氧能力强的沉水植物以促进氨氮的硝化,后段种植株叶密集的浮叶植物能够促进反硝化,最终提高对氮的去除效果。梯级河滩湿地可有效净化水质,是修复受污染河流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珠海市南区水质净化厂工程近期设计规模为5万m3/d,远期规模为14万m3/d,采用BOT方式建设,生物处理主体工艺采用UNITANK的改良型工艺—ZT廊道交替池工艺,同步除磷脱氮。本文结合工程设计着重介绍了ZT廊道交替池工艺运行原理及主要生产构筑物的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河道干涸,但夏季雨水资源潜力丰富。虽径流受到一定污染,但较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其污染程度更低,成分更简单。雨水通过低运行成本的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可以实现较好的净化效果,满足河道景观需求和生态补水。城市管网雨水承载能力过重的城市边缘区,建设更新过程中进行雨污分流制度,更适于采用人工水质净化的方式将城市雨水管网中的雨水进行就近消纳,减轻城市雨水管网压力,并利用表面负荷率(ALR)来确定并校核人工湿地面积。在综合现在人工水质净化主流程预处理单元、人工湿地单元和消毒存储单元3个环节的基础上,以低运营成本、低管理成本、最优净水量为指向,引入物联网技术智能管控系统,行程具有能控制各级出水水质监测、多级管控、净水生态功能与游览景观功能相结合等多重优点的人工水质净化全流程,达到符合河道水质标准的净化效果。该流程为缓解北方城镇河道缺水现状、解决城市雨洪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质强化型潜流人工湿地净化景观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沸石和水化硅酸钙为材料,构建新型潜流人工湿地装置,并与传统的砾石型潜流人工湿地装置进行对照,研究其净化低污染景观水的效果。在水力负荷为0.3 m3/(m2.d)的条件下连续运行8个月,基质强化型潜流湿地对浊度、COD、TN、氨氮、TP的去除效果均明显高于传统的砾石床潜流湿地,且去除效果较为稳定。其对浊度的去除率为70.4%~95.9%,对COD的去除率为33.3%~92.1%,对TN的去除率为27.6%~54.0%,对TP的去除率为59.0%~75.8%。将水力负荷提高到0.6和1.2 m3/(m2.d)时,对各指标的去除率均降低,但浊度的降幅较小,COD、TN和TP的降幅较大。因此,如果以改善景观水体透明度为目的,可以考虑采用高水力负荷;而如果以营养盐的去除为目的,则采用低水力负荷运行为佳。  相似文献   

18.
采用表面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巴公河受污染的河水,详细地介绍了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并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连续6个月的试运行结果表明,整个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对COD、NH_3-N、TP去除率均达到60%~70%,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标准;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存在明显差异,但均有良好的处理效果;表面流湿地对COD、NH_3-N、TP去除率分别为35%~40%、20%~30%、20%~25%;垂直流湿地对COD、NH_3-N、TP去除率分别为45%~50%、60%~65%、55%~60%。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中水质净化与水生态功能提升问题,以鹦鹉洲湿地公园为例,介绍复合生态净化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及单元设计要点,主要采取以生态沉淀→强化净化→生态恢复→清水涵养为核心的多级生态净化思路,构建包括生态前置库→苇草型表面流人工湿地→清水涵养塘的复合生态净化技术体系,并结合液压坝调控形成人工潮汐流,满足区域内部盐沼植物、浮游生物、鱼类甚至鸟类的多样化生境需要。分析认为,出水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及悬浮物的削减率可分别达到20%、15%和30%,并能有效控制藻类生物量,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党东雨 《中国园林》2012,28(9):83-86
主要论述了武河湿地进行水质净化及景观营造的实践。该项目根据武河湿地场地实际状况,通过围堰、挡水坝、节制闸和溢流堰等各项水利工程对上游2条河水进行重新配水,使河水均匀流经各湿地生态区。在湿地生态区内,科学配置各种水生植物,达到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目的。对整个湿地的规划设计采用造园艺术手法,在满足水质净化功能的基础上,提高武河湿地的景观效果,达到湿地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的统一,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