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中国给水排水》2015,(15)
在34层高度的试验塔上,采用瞬间流发生器排水,考察不同排水流量在各专用通气排水系统中所产生的压力,探究压力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瞬间流排水时系统相应的排水能力,并进行多角度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瞬间流排水时专用通气排水系统内最大正、负压基本发生在系统中间层。与我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9)最大设计排水能力值比较,发现结合管设置方式相同时,瞬间流测试的排水能力(结合管每层接)排序为:DN110×DN110DN125×DN110DN110×DN75,结合管隔层接时相应排序为:DN110×DN110DN110×DN75DN125×DN110。 相似文献
8.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排水通气系统设置的是否合理。在我国北方,由于地域寒冷,排水通气系统的霜封问题非常严重。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实用性强、易于操作、简便可行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虹吸式雨水排放系统的监理实践,总结了其安装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并介绍了某工程中虹吸式雨水排放系统的排水能力测试方案及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1.
12.
合肥市清Ⅱ冲雨水箱涵(明渠)汇水区域为典型的冲沟雨水系统,在对该区域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易涝点以及现状雨水设施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采用InfoWorks ICM水力模型进行一维管网水力模拟,通过不同重现期降雨标准下各管段的水力坡降线来评估管段的排水能力,对该区域现状管网排水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同时,对该区域进行了内涝风险评估,采用排水管道一维模型耦合地表二维模型,计算出50年一遇24 h设计雨型工况下的内涝淹没范围、水深、流速、历时等成灾特征,获得了该区域50年一遇的风险程度图。最后,对该区域的内涝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降低内涝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23)
本文主要研究职业院校师资能力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采用B/S三层架构,从系统总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后台数据标准化处理、数据安全及系统维护等方面阐述了实现实现系统功能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城市极端暴雨引起的内涝已严重威胁城市正常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大部分城镇已建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低,现有排水设施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排水防涝的新要求。本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内环内的肇嘉浜、蒲汇塘、鲁班排水系统为例,采用模型技术对其设施排水能力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系统提标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1978年4月开始在北京市前三门高层住宅602号和603号两幢建筑内,分别对普通排水单立管系统和装有苏维脱接头的立管系统进行通水能力对比测试,以验证仿制的苏维脱接头技术的实际效能。同时对上述两种排水系统的允许负荷值(即水封破坏时的立管通水能力)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随着建设工程的发展,模板支撑工程需要解决施工中高度高、跨度大、荷载大和基础条件差等难点。在目前的地铁车站的施工中,多数采用明挖法、盖挖法等方法进行施工。研究一种新的支撑体系受力形式和施工方式,即两侧墙体非同步浇筑混凝土对顶支撑体系。在地铁车站模板工程采用明挖法施工时,模板支撑体系由传统支撑体系改进,将其荷载受力方向由竖向换为横向,将主要受力杆件由立杆转换为水平横杆;同时在支撑体系两侧墙体进行非同步混凝土的浇筑。通过两侧非同步浇筑混凝土对顶支撑系统的试验进行体系内部各类杆件的应力测试与分析,为该新型施工方式及支撑受力形式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实现该类型支撑体系在施工运用中的拓展。得到结果:模板支撑体系在传统搭设方式下,水平横杆为主要受力杆件且能水平传递压力;同时在两侧非同步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支撑体系整体承载力稳定性满足实际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