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新区水厂排泥水处理工程的工艺流程以及构筑物设计。该工程采用重力浓缩+机械脱水处理工艺,建设了排泥水调节池、回用水池、污泥浓缩池、平衡池和脱水机房五大构筑物。排泥水主要来自沉淀池排泥和滤池反冲洗排水,处理排泥水量约为1 800 m3/d,脱水后干污泥外运并安全处置,上清液回流至排泥池。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上南水厂对排泥水进行了减量化处理,新建了调节池、污泥浓缩池、平衡池、污泥脱水设备、污泥料仓。工程投入运行后,脱水污泥含水率降至80. 27%,排泥水回用可节水1 465 m~3/d。实际运行发现,污泥处理效果受排泥水有机质含量和水量的变化影响很大,中小型水厂的排泥水处理系统设计与运行要充分考虑该特点。  相似文献   

3.
张群  潘晓 《中国给水排水》2012,28(16):106-108
2011年临江水厂污泥脱水系统进行了调试、运行,厂内所有生产废水全部进入污泥处理系统,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199—2009)的一级标准。对浓缩池、压滤机等关键设备设施的运行进行优化,调整了部分运行参数和自控程序,压滤部分新增投加PAM替代石灰进行污泥调质。优化后浓缩池上清液浊度及排泥浓度均有所改善,压滤机脱水后泥饼含固率明显上升,降低了污泥体积及后续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某自来水厂具有较完善的反冲洗废水回用、污泥处理系统,其中有两座生产废水回用水池,收集煤滤池反冲洗排水、活性炭滤池反冲洗排水以及水厂污泥处理单元中的排泥池和浓缩池上清液。回用的生产废水经过沉淀后,上清液直接回用到水处理单元前端再处理,其底部沉淀的泥水被送到污泥处理系统中的排泥池。  相似文献   

5.
依据沉淀池和排水池的排泥规律确定了日排泥水总量,采用物料平衡法、排泥现场测定法、排泥水处理系统参数监测法及公式法确定日总干污泥量.结果表明:排泥水处理系统监测法操作容易、设备简单且数据可靠.通过污泥量的确定,可调节排泥规律和排泥水处理系统的流量及浓度,并可降低排泥水对系统的冲击负荷,使水厂在高温高藻期达到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杭州市祥符水厂采用收集、浓缩、平衡、投加PAM、离心脱水工艺处理排泥水。生产运行实践表明,斜板浓缩池的上清液能达到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经离心脱水后泥饼含固率>25%,可实现排泥水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北部水厂一期工程规模60×104m3/d,生产废水采用沉淀池(絮凝池)排泥水浓缩处理,反冲洗水直接回用工艺流程进行处理。论文介绍了排水池和排泥池容积计算、极端情况的运行分析以及工艺设计参数选取,总结了北部水厂项目的排水池和排泥池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8.
分析总结了净水厂排泥水污泥量确定原则、排水排泥池及脱水机械类型选择等工艺设计要点。以陕西省渭南市某水厂排泥水处理工程为例,重点介绍了排水排泥池、污泥均衡池以及污泥脱水间等排泥水处理系统建、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和工艺特点,以期为类似项目选择合适的排泥水处理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黄雷 《中国市政工程》2012,(1):39-41,83
以象山滨海净水厂污泥处理系统为例,介绍了净水厂污泥处理的工艺流程。阐述了回流水池、排泥池、浓缩池、污泥提升泵房和脱水机房等主要构筑物的作用及设备配置情况,依次描述了各设备的启动、运行频次等运行控制设置。最后,根据1 a的运行情况,总结出配泥井堵塞、浮动槽倾斜、脱水污泥浓度控制及回流泵启动液位调整等问题及解决措施。生产实践证明,该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控制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津滨水厂排泥水处理工程的工艺流程以及构筑物设计。该工程采用重力浓缩和离心脱水处理技术,处理干泥量为34.24t/d,同时回收利用上清液,节约了水资源。工程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管理方便,回用水紫外消毒处理工艺有效保证了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1.
佛山市北江水厂配套建设的污泥处理系统长期连续运行,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2014年北江水厂通过排泥水脱泥回用减少SS排放为2 793.8 t,节约水量为142×104m3,节省水资源费和价格调节基金为21.3万元。在实际运行中发现,给水厂污泥量可以通过公式较为准确地估算,污泥量受原水浊度和供水量的变化影响波动很大,污泥含沙量较高对污泥脱水机械磨损较大,给水厂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行要充分考虑上述特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几座已设计、施工完成并投入运行的水库水源水厂,分析了其排泥水处理工艺和运行情况。基于排泥水的相关特性,总结提出了以排水排泥池、机械浓缩及机械脱水系统为主体的排泥水处理工艺和相应的设计要点,为类似水厂排泥水处理工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设计采用两级AO+内置式超滤+两级纳滤工艺处理天津市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规模为700 m3/d。一级纳滤浓缩液采用两级芬顿高级氧化处理工艺,出水回流至均衡池,处理规模为218 m3/d;二级纳滤浓缩液直接回流至超滤出水池。生化系统产生的生化污泥和浓缩液处理系统产生的化学污泥,分别经浓缩压滤脱水后含水率达到60%,生化污泥脱水滤液回流至均衡池,化学污泥脱水滤液回流至一级芬顿反应池,泥饼运至填埋场填埋处置。系统建成后运行至今,出水水质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的表2标准,COD、NH3-N、TN及TP总去除率分别达到99.3%、99.9%、99.0%、92.3%。该工艺处理效果良好、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项目的实施解决了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东莞运河樟村水质净化厂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污染河道水质净化厂,其污泥处理采用重力浓缩/机械脱水工艺.一期工程于2004年春季投入生产运行后,污泥处理系统存在浓缩池浓缩效果不佳、浓缩池未设计放空系统、污泥脱水机脱水能力不足、泥饼含水率不能达标和污泥脱水机房操作环境恶劣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增加浓缩池加药和放空系统、增加机械浓缩机和离心脱水机系统以及增加脱水机房除臭系统等技改方案.2005年-2006年实施改造后,有效解决了污泥处理系统处理能力不足和泥饼含水率不能达标等问题,改善了厂区员工的生产操作环境和厂区环境,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1污泥处理 目前,白沙门污水处理厂产生污泥约80t/d(如满负荷运行将产生污泥112t/d).为了减量、稳定及减轻后续处理的压力,剩余污泥采用预浓缩池→消化池→后浓缩池→脱水工艺处理,脱水污泥的含固率可达25%以上.  相似文献   

16.
采用调节池/混凝反应槽/絮凝反应池/污泥浓缩池/带式压滤机工艺处理电炉和连铸机净循环旁滤过滤器反冲洗排泥、连铸浊循环水系统斜板除油沉淀器排泥及VOD浊循环水系统斜板沉淀器排泥等的混合钢铁污泥。该系统自2007年9月初调试正常以来,运行良好,泥饼含固率为30%。  相似文献   

17.
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黄浦江水系闵行水厂排泥水的处理,通过污泥沉降特性研究,采用收集、浓缩、平衡、投加聚丙烯酰胺(PAM)、离心机固液分离的工艺流程和PLC中央控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浓缩池上清液能达标排放,离心机分离水的泥饼含固率≥42%,PAM加注率1.0 ̄1.5kg/t干泥。研究表明,该工艺可作为黄浦江水系水厂排泥水处理的工艺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8.
唐山市庆南水厂工程规模为15×104 m3/d,包括取水泵站、输水管道和净水厂.净水厂采用常规净化处理和活性炭过滤深度处理工艺,其中双层平流及斜板组合沉淀池具有耐水量、水质冲击,效率高,节省药耗的优点,滤后水浊度小于0.2 NTU.采用了往复式刮泥机,配有排泥水浓缩和污泥脱水处理设施.水厂运行实现了中控室远程控制、本地一步化控制及人工现场操作三种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王淑红 《市政技术》2012,30(1):103-105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一种将污泥脱水分离液引入浓缩池的技术改造,它可改善污泥浓缩和减少絮凝剂使用量,为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实践证明,将分离液引入浓缩池,可以提高污泥浓缩池的运行效率,降低脱水系统的处理量,从而减少了絮凝剂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无锡市梅园水厂排泥水处理工程采用调节、浓缩、平衡、投加聚丙烯酰胺 (PAM)、板框压滤机固液分离的工艺,同时采用了PLC中央控制,其浓缩上清液能达标排放,板框压滤机分离的泥饼含固率为 40%左右,PAM投加量为 1. 5~2. 0kg/t干污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