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10)
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越来越普遍应用于重大经济科技活动。在人才引进中,通过对拟引进人才的知识产权情报进行分析,对人才匹配度、人才创新能力和引进的知识产权风险等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就能帮助单位引进契合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3)
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科技人才在科技进步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良好的创新环境,对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向高校集聚,引导教师和科研人员潜心科研,促进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十分有利。在全面建设创新型社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历史条件下,高校亟需从制定与完善高层次科技人才培育政策、健全人才培育体系、营造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等方面入手,积极营造有利于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师院校科研实力的提高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中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是提高团队实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广西师范大学教育部创新团队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过程的分析,探讨地方高师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措施,促进地方高师院校科研团队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26)
本文系统分析了影响高层次艺术类人才流动的各类要素,并从人才流动的角度分析当前高校艺术类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高校艺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国际化背景下完善高层次艺术类人才引进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4):92-96
通过对广东省18所"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6年高层次人才招聘情况的调查,总结了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条件定位、需求状况、引进计划完成情况以及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等,分析了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并从院校自身建设、科学规划、引进方式创新、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3)
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是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学术支撑。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双一流"建设双重背景下,海外高层次人才作为高校高层次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进以后如何稳定人才,避免人才逆向流动,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对部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从组织支持视角分析当前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组织公民行为,指出高校在面对这一特定知识型人才群体,在行政支持和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积极发挥组织支持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凝聚和激励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6)
知识产权的客体的非物质性和知识产权以公开换保护的原则,使得知识产权侵权便利而又隐蔽,使得民营企业在知识产权维权中普遍存在着举证难、赔偿低的问题。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民事救济制度中的赔偿制度和举证制度进行研究,探讨提高知识产权民事赔偿、合理划分举证责任的路径,提高知识产权违法成本,降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为民营企业创新转型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35)
近年来,襄阳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出台了《支持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试行办法》,计划用5到10年的时间引进一批紧缺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为襄阳市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作为湖北省基础教育强市,襄阳市教育局在人才工作中,着眼于教育管理者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并紧密结合襄阳教育工作特点,坚持做到"育、用、留、带"四个到位,逐步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育工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9.
本埠     
重庆市建科院等单位被批准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最近,从国家人事部获悉:为培养、使用和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促进产学研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高新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博士后工作“十五”规划》的要求,经专家评议,人事部研究决定,中国华北电力集团等320个单位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博士后工作。其中,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重庆市气象局、重庆汽车研究所、重庆宗申摩托车集团以及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城区等7家单位榜上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8)
目前,福建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稳步发展,但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分析影响福建省国际服务外包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主要包括: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市场需求和竞争,人力资源素质,知识产权以及信息安全保护制度及手段,政府政策扶持。提出大力发展闽台服务外包产业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培训和教育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保护,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