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8):54-56
创新生态系统要求高校技术转化的各要素间建立动态的良好关系,形成协同机制。而缺乏良好高效的协同机制正是目前我国高校技术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重要原因。美国高校技术转化协同机制的经验,对我国建立与完善高校技术转化协同机制,提高高校技术转化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骏  马跃  王兵 《高等建筑教育》2014,23(5):154-158
协同创新中心科研成果转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一方面,目前国家、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较低,其中科技体制僵化、观念发展滞后是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根据2011计划,依托高校建设的协同创新中心在科技体制设计理念上优于多数高校的现行科技体制,因此,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科研成果转化问题对促进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是有益的。文章阐述了协同创新中心的概念,分析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并对协同创新中心的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构建联盟是其灵魂性理念,最后,提出了协同创新中心科研成果转化体制建设的若干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8)
信息的传播贯穿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围绕产、学、研等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形成的信息体系存在渠道单一、时效性弱、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高校应分析协同创新对信息体系的影响和作用,通过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信息体系,提出完善信息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6):149-150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快速增长,但专利寿命短、转化率低的问题。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此种状况,从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专利成果与市场脱轨、高校与企业沟通不畅等。因此,欲加快协同创新步伐,促进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努力:首先,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管理职能;其次,增强专利技术成果对市场的适应性;最后,拓宽高校与企业的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11)
建立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是现阶段我国高校贯彻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重要媒介及途径,也是联系工业企业、提供技术成果、解决技术壁垒的重要枢纽。文章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基本情况为背景,分析中心运行与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校企协同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了基于校企协同视角的转化中心新型运行方案,并通过网络层次分析法对中心的运行绩效进行分析,为中心的运行提供具体而有效的理论参考,也为提高校企双方协同合作的能力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供了必要支撑。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面临的问题,开展了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依托浙江省山体地质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将协同创新中心的各类资源优势、学科优势及科研优势转化为研究生培养优势,构建了多主体协同、产学研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建立了校校(所)协同培养机制、校企协同培养机制与国际协同培养机制。以专业基础牢、实践能力强、兼顾国际视野为培养理念,制定了相应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践证明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国际学术组织等多主体协同与产学研融合培养,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力及国际化视野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6)
成都市近年来支持在蓉高校整合土地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联合所在地政府利用校内及周边土地、楼宇等资源,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专业楼宇等载体,承接高校科技成果溢出和转化,打造了一批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在共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过程中,通过探索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破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阻碍,通过推进新型载体建设聚集市校协同创新资源,通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通过建立成果转化服务队伍不断完善科技服务市场,探索了校地协同创新新模式,对其他城市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1)
"2011计划"旨在打破相关组织间壁垒,形成协同创新体系,提升高校创新能力。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与内涵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作为煤炭行业背景高校,如何突出煤炭特色,推进协同创新,实现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成为学校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9)
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设计关乎其建设成效。通过对湖南省2014年度认定的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进行案例分析,挖掘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凸显参与单位在组织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协同创新激励政策、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协同创新产出绩效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10)
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新冠疫情之后,东北区域急需反思在经济协同发展过程中的治理短板,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排头兵,创新谋发展"的引领作用,构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实施"政校企"协同长效发展机制、"产学研基地"培育接续替代产业、"资本与创新"融合注入经济新动能、"日、韩、俄"多边合作创设新局面等措施,对于助力东北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和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