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饮用水的水质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饮用水的水质问题一直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热点。饮用水水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微生物风险。微生物风险主要是由饮用水中的水生致病菌引起的,通过饮用水传播病原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病毒、原生动物和肠虫等。  相似文献   

2.
自由生活阿米巴(Free-living amoebae,FLA)微生物近年来在饮用水系统中频繁被检出。FLA抗消毒能力较强,易在饮用水管网中定殖。除了自身致病性外,FLA可作为多种条件致病菌的宿主,给用户健康造成威胁。综述了饮用水系统中FLA的传播风险、FLA与抗阿米巴微生物(Amoeba-resistant microorganism,ARM)的相互关系及其分布特征,探讨了饮用水系统环境条件对FLA的影响及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对其的控制措施,为饮用水系统中FLA监测及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可同化有机碳(AOC)和微生物再生长潜能(BRP)作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指标,通过静态消毒试验研究了氯及氯胺的投加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投加消毒剂控制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4)
各种水源病毒污染不仅普遍存在,而且因病毒在水中可存活较长时间,对水体环境及饮用水消毒剂比肠道细菌有更强的抗力,感染剂量低,饮用水病毒污染导致介水传播疾病的风险不容忽视,对饮用水供水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欧美等发达国家已逐渐将病毒指标纳入饮用水相关标准指南。本文对饮用水肠道病毒污染现状及病毒指示物和相关标准要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亚硝胺类化合物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类强致癌物质。国内外检测和研究表明,亚硝胺在食品和饮用水中广泛存在,特别是在腌制蔬菜、肉类、水产、乳制品、啤酒以及霉变食品中浓度较高,局部区域的饮用水中亚硝胺风险也较高,对人体健康构成较大威胁。综述了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性质、来源和生成条件,对食品和水中亚硝胺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纳,介绍了控制食品和水中亚硝胺产生的方法和措施,并对相关食品和饮用水安全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5)
茶多酚作为饮用水消毒剂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相关试验证明茶多酚消毒饮用水后引起的色度超标问题限制了其作为饮用水消毒剂的推广使用。控制茶多酚消毒条件,探测其消毒效果和消毒过程中水色度的变化,分析茶多酚引起水色度上升的原因,为茶多酚作为饮用水消毒剂提供数据支撑。茶多酚与水样在0~24h接触时间内,随接触时间的延长和茶多酚投加量的增大,水的色度逐渐增大;在pH值较低的酸性环境中,茶多酚消毒0~24h时间内水色度保持在15度以下,而在pH值较高的碱性环境下,水色度上升极快,0.17h后色度值就上升到300度以上;温度是影响水色度变化快慢的指标,同一时间,温度越高,水色度值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6)
隐孢子虫是可以感染人体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肠道病原体,在水源性疾病流行中其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引起人类腹泻疾病常见因素之一。自上世纪80—90年代发达国家因饮用水隐孢子虫污染导致流行以来,对饮用水的隐孢子虫污染与人感染的研究不断深入,尽管多数感染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但由于对隐孢子虫病患者的治疗缺乏针对性的药物,因而更受关注,被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控中心列为新发传染病。本文对人隐孢子虫病流行现状、饮用水隐孢子虫污染与感染风险和监测等进行系统回顾和深入分析,讨论相关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近期需要关注和亟待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夏季台风及暴雨期间,该水厂原水水质波动较大,短时间内存在原水水质中细菌数量突发性陡增,日常的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对细菌控制存在潜在风险。针对该情况,对消毒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制定了优化消毒剂投加点、提高消毒剂浓度、联合消毒剂投加种类、升级消毒剂投加设备等一系列科学可行的改造措施,以期通过增加原水预氧化和提高次氯酸钠在水中CT值,消除出水微生物潜在安全风险。系统优化改造后,消毒效果明显提升,滤前、滤后、出厂水菌落总数显著下降,滤前平均菌落总数下降了32.5%,出厂水菌落总数由0~10CFU/mL稳定至0CFU/mL,远低于内控标准;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能力进一步提升,三氯甲烷含量较改造前降低了25.7%;工艺改造对其他水质指标均未造成不良影响,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标准。  相似文献   

9.
佛山市供水水质生物稳定性调查结果显示:1.佛山市管网水整体上属生物稳定性的饮用水。2.浊度对AOC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夏季汛期时,对高浊水要处理好浊度对净水过程的影响,保证出厂水的浊度在一个较低的水平。3.管网中的剩余消毒剂对保证水质的微生物安全很重要,有较高的AOC水平,如果有足够的消毒剂,微生物指标也可以达标。在安全和经济的前提下,要保障管网消毒剂的水平,尤其是管网末梢水的消毒剂水平。4.管网的使用期对AOC影响比较明显。老旧管网中AOC的水平较高,微生物生长的潜在风险较大。为保障水质微生物安全,要重视对老旧管网的更换。  相似文献   

10.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量的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过量的余氯主要通过尾水排放、地面冲刷和地表径流途径进入地表水体。在低浓度情况下,余氯就可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水源地水质带来潜在风险。通过国内外地表水水质标准和相关文献研究的比较,认为余氯对水体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余氯的监测方法比较成熟,满足常规水质监测要求。因此,建议我国饮用水水源地增设余氯监测指标,保障水源地水生态系统稳定和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严彩翠  王保平 《城镇供水》2009,(5):17-18,32
液氯是目前城镇供水企业最常用的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复合二氧化氯等消毒剂也有一些小水司在使用。本文根据笔者使用经验对两种消毒方式的使用、检测、及经济性能等进行了综合性比较,希望能对供水企业选择新型饮用水消毒剂起到借鉴与交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饮用水输配系统是为用户提供安全优质水源必不可少的保障和步骤。生物膜的形成及脱落、水体微生物的生长及沉积物的形成等生物变化不断地在饮用水输配系统中发生,极有可能导致水质恶化。因此,研究配水系统中微生物生长动态变化情况,从而建立有效对策以保障用户终端出水安全是必要的。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生长量及群落结构等配水系统内微生物生态变化,并重点阐述了水体、悬浮物、沉积物及管壁生物膜等四种介质中微生物生长变化情况。这有助于揭示微生物在配水系统中生长变化情况,也为防治饮用水输配过程中二次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控制消毒剂的投加量.叙述了初始氯浓度、温度、氨氮浓度、TOC浓度以及管材对余氯衰减的影响,简要描述了一级反应模型、二级反应模型以及其他二级拓展模型等在余氯衰减模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自来水厂针对给水进行消毒处理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为了更好达到消毒效果,必然需要针对消毒剂进行优化选用。二氧化氯在处理饮用水方面发挥出了明显优势,成为当前自来水厂给水消毒常用消毒剂,表现出了较高可行性。本文就重点围绕着二氧化氯处理饮用水的机理、应用优势以及应用方式进行了分析论述,希望有助于提升未来二氧化氯处理饮用水的实践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饮用水ORP的健康意义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人体的氧化还原平衡角度,分析了饮用水的氧化还原电位(ORP)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作用,提出在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的条件下,可将ORP作为健康饮用水的标准之一,其数值可确定在200 mV以下。通过试验研究了热处理、pH值、碱度、硬度以及茶水对饮用水ORP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饮用水进行热处理或提高饮用水的pH值、碱度、硬度均可明显降低饮用水ORP值,茶叶可大幅度降低饮用水的ORP值。  相似文献   

16.
贺鑫 《山西建筑》2003,29(8):113-114
介绍了常用的消毒剂和消毒手段,对氯气、二氧化氯、氯胺臭氧等消毒剂逐一进行了阐述,指出对于供水企业,选择适当的消毒剂与消毒工艺,提供优质饮用水是该企业的宗旨与目标。  相似文献   

17.
赵亮 《山西建筑》2012,38(2):121-123
探讨了DBPs的形成机理及其种类,然后介绍了DBPs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控制DBPs的方法,为饮用水高效安全消毒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供水管网中的耐氯菌筛查及特性分析在饮用水微生物安全评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提出了一种供水管网耐氯菌筛选分离方法,并从某市引黄供水管网中成功分离到一株耐氯菌——土地戈登氏菌(Gordonia terrae),该菌株为条件致病菌,革兰氏阳性,好氧。该菌株的耐氯性较大肠埃希氏菌显著增强,2.5 mg/L余氯在2 h内无法将浓度为107CFU/m L的土地戈登氏菌(Gordonia terrae)全部灭活,灭活率仅为3个对数去除率,相同消毒条件下,大肠埃希氏菌在消毒剂作用20 min后基本全部被灭活。供水管网中耐氯菌的出现对水厂现行消毒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饮用水供应链关键控制因子(KCFs)风险识别的方法,该方法以饮用水供应链中监测数据标准化为统一指数的基础,利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摒弃冗余信息,将饮用水安全风险因子的识别范围缩小到对水质起决定作用的KCFs中,从而实现快捷、准确的识别。将该方法应用于山东部分引黄饮用水供应链识别风险因子中,发现除微生物与有机物为引黄饮用水的潜在风险外,氟化物和硫酸盐也会产生明显的风险,而此前未见报道。对水质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水处理效果、原水水质、管网污染。最后,提出了引黄饮用水安全影响清单及应采取的措施,并分析了KCFs识别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三碘树脂用于饮用水消毒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研制新型便携式净水装置提供必要的技术依据,通过试验考察了三碘树脂对饮用水的消毒效果。选用颗粒状三碘树脂填充在无菌玻璃管中制成消毒柱,对添加了人工培养的纯大肠杆菌菌种的Ⅲ类地表水进行过滤消毒,以出水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浊度、pH值及余碘浓度等指标来衡量三碘树脂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在出水流量为110mL/min的条件下,当接触时间为12.05s时,消毒后出水的细菌学指标可达到军队战时饮用水卫生标准,出水余碘浓度始终低于0.7mg/L,对人体无害。三碘树脂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杀菌快速、持久,可作为便携式净水装置的消毒剂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