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节能》2017,(12):60-62
通过对蓄冷介质、蓄冷形式的分析,结合数据中心的具体情况,考虑保障其充放冷过程可靠运行,对一次泵与二次泵系统、蓄冷罐并联串联的优劣进行比较,最终得出数据中心使用蓄冷罐的原因,所使用蓄冷罐的介质形式,所使用蓄冷罐的连接形式,以及空调系统形式与蓄冷罐连接形式的关系,为蓄冷罐的选择及蓄冷罐形式与制冷系统形式的匹配提供参考。确定蓄冷系统的形式之后,还要确定蓄冷量的大小,以确定蓄冷时间,蓄冷时间关系到整个数据机房的安全可靠性,而蓄冷量的大小则对节能和建筑空间利用率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市电直至冷机满负荷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分解,从安全可靠性最小保障时间角度进行核实,最终确定蓄冷系统的最小需要时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列管式固体氯化钠蓄冷换热器在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的工作性能,将整个蓄冷换热器等效为所有单根换热管的并联,对单根换热管以及管外氯化钠划分微元,对每个微元列出控制方程,根据实际运行时蓄冷换热器在蓄冷、保冷、释冷过程不同的输入参数进行离散求解,最终得到了在蓄冷、保冷及释冷过程中蓄冷换热器不同时刻空气温度分布、氯化钠温度分布、出口质量流量、散热量、局部换热系数、局部换热量等参数。结果发现,空气出口质量流量发生波动,蓄冷时小于进口流量,释冷时大于进口流量;空气在管内进行跨临界流动换热时,在空气温度达到准临界温度时换热系数最大,且由于在准临界温度附近空气比热容先增大后减小,空气温度上升速率先减小后增大;氯化钠初始温度分布的不同导致保冷结束后换热器各位置氯化钠温度变化不同。本文研究揭示了超临界空气在列管式固体氯化钠蓄冷换热器内的流动传热规律,为间接式蓄冷换热器在超临界空气储能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低温储能技术可以实现电力需求侧的调节管理,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技术。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了用于实现低温储能的低温斜温层蓄冷罐的内部的流动传热特性。获得了斜温层厚度随时间的连续变化规律,分析了低温斜温层蓄冷罐内部的温度分布。结果表明,供冷时降低流量可有效减小斜温层厚度,且停止排出斜温层时的斜温层厚度越小效果越明显。“首次蓄冷形成斜温层-蓄冷结束时排出斜温层直至斜温层厚度为0.4m-停运一段时间-50%额定流量启动供冷0.5h后以额定流量完成正式供冷”的运行方案能够较为有效地减小供冷结束时的斜温层厚度。研究成果可为低温斜温层蓄冷罐的结构设计和操作运行提供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4.
相变蓄冷在建筑空调、家用冰箱和食品储存等领域应用广泛。相变球堆积床是一种典型的蓄冷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和蓄能密度大等特点。文中以NaCl共晶盐为蓄冷介质,建立了低温柱状垂直堆积床传热模型,计算了不同蓄冷球尺寸、堆积床高径比和空气质量流量条件下的蓄冷量和空气进出口压降。结果表明:在堆积床体积相同时,减小蓄冷球直径能够增加堆积床的蓄冷量,但堆积床进出口压降会增大;减小堆积床的高径比能显著提高堆积床的蓄冷速率,同时减小压降;增加入口空气的质量流量能明显提高蓄冷速率,而空气进出口压降则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某大厦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情况的测试,详细研究和分析了蓄冰罐在不同流量下的蓄冷和释冷特性,在融冰工况时,蓄冰罐进口温度出口温度和释冷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三种不同蓄冷球球径堆叠方式的相变蓄冷装置模型,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以研究其内部传热及相变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提高、蓄冷球直径的减小,蓄冷结束后三种方案中装置内蓄冷球的凝固率提升显著;双球径方案与单球径方案装置内蓄冷球凝固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蓄冷过程初段相类似,但两方案中相同球径部分蓄冷球相变结束,双球径方案中发生相变的蓄冷球由大直径转变为小直径时,其凝固率随时间变化的速度逐渐超过单球径方案。该研究可为相变蓄冷装置的实际设计及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实用节能技术—水蓄冷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亮  刘道平 《节能》1996,(6):20-24
本文简述了水蓄冷技术应用中目前常用的水蓄冷罐形式及其蓄冷方法,并着重论及自然分层方法中散流器的设计和蓄水罐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建筑物冰蓄冷空调设计中当某些时间的空调冷负荷小于制冷机的空调供冷量而由蓄冰罐单独融冰供冷的设备选择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部分负荷方案的结果 在部分负荷方案中,同时采用制冷机组和蓄冰罐来满足供冷负荷,而且制冷机组在无供冷负荷时对蓄冰罐进行蓄冰操作。因此,对蓄冰和供冷两个阶段都必须加以分析。 蓄冰罐和制冷机组的容量是按照与采用全负荷方案时同样的负荷值,应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来确定的。该模拟计算为一迭代过程,即先选定一个制冷机组的容量值,然后再确定蓄冰罐的最小尺寸。 影响蓄冰罐容量的关键因素是在最小负荷下的供冷率。制冷机组的容量等于为满足蓄冰罐蓄冰所需求的冷量。为了消除蓄冰罐蓄冰过程初始阶段的影响,进行了一次持续三天的模拟研究。 对于每一种负荷分布情况,有可能采用不同的蓄冰罐和制冷机组容量的组合。制冷机组必须具有的最小容量应该满足能在整个12小时夜间时间内,以满负荷运行的方式完成蓄冰过程。如果制冷机容量小于该最小值,则其无法为蓄冰罐提供足够的冷量,蓄冰罐则无法完成第二天的供冷任务。 制冷机组的实际最大容量等于在毫无蓄冷量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最大供冷负荷所需要的容量值。这些制冷机组容量的限定值也就限定了所需蓄冰罐的大小。 图3给出了对于16℃的供冷空气出口温度,差异因数值等于0.83的建筑物供冷负荷在不同的蓄冰罐和制冷机组容量情况下的特性。该图中也绘出了制  相似文献   

10.
盘管式外融冰槽融冰过程试验研究(I)——取冷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在搭建的50RTH(1RTH=3517W·h)盘管式外融冰实验台上研究了外融冰取冷的动态过程,全面考察了取冷进出口模式、取冷流量、入口温度、初始蓄冰量、搭接等因素对冰槽取冷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取冷进出口模式严重影响冰槽取冷特性:不同进出口模式下取冷出口水温的变化过程有很大差异;在取冷的前4/5时间,下进模式取冷的出口温度比上进模式低2 5℃;2)取冷流量对于出口水温的影响小于1℃;3)恒定流量条件下,入口温度的变化会较大程度影响到取冷速率的变化,而对出口水温的影响小于0 5℃;4)初始蓄冰量对于取冷特性影响很小;5)冰柱搭接急剧提高取冷出口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