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津市凌庄水厂现有净水系统设计规模为50×10~4m~3/d,处理工艺为反应沉淀+普通快滤池,为了达到出厂水量和水质要求,亟需改造。通过对各种沉淀澄清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对国内外大型水厂膜组合工艺进行分析对比,以及邀请多家超滤膜公司进行中试,确定了凌庄水厂新建净水系统(30×10~4m~3/d)采用预处理、PULSAZUR~?上向流炭吸附反应澄清池与压力式超滤膜短流程处理工艺。该工艺可有效应对以南水北调中线原水为主水源、引滦原水为备用水源的原水水质。该净水系统较国内已建成压力式超滤膜工艺缩短了工艺流程、降低了建设投资,且可根据原水水质确定预氧化剂和粉末活性炭的投加,从而降低运行成本。实际运行表明,该工艺可以保证出厂水浊度0.1 NTU,耗氧量2 mg/L,有效保障了出厂水的化学安全性和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净水工艺中的臭氧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滤膜短流程工艺处理南水北调原水,分析了超滤膜的净水效能以及膜污染情况。从出水水质分析结果可知,无论原水及膜池进水浊度如何变化,出水浊度始终稳定维持在0. 1NTU左右,出水浊度合格率为100%;出水CODMn浓度稳定控制在2. 0 mg/L以下,合格率为100%。超滤膜短流程工艺对大肠杆菌等致病微生物具有100%的去除效果,且去除效果稳定,出水水质能够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现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膜丝在遭受严重污染时,膜通量的恢复、跨膜压差的下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通过调整清洗程序,膜污染得到缓解,跨膜压差维持在一个极低的范围,可实现膜系统"零污染"技术,而且此时系统运行状态良好,能耗低。  相似文献   

4.
从超滤膜技术的分离原理、超滤膜组件以及超滤膜的优势等方面对第三代饮用水处理工艺——超滤膜工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介绍了超滤膜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指出了超滤膜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传统超滤过程中,水质常常与膜孔径相关。而工作过程中,膜处理效果又容易受浓差极化的影响而降低产水的水量和水质。同时,为防止浓差极化而进行频繁的反冲洗也会造成制水效率的降低。特型膜作为一种新型超滤膜,利用进水进入膜件时所具有的流速,冲刷膜面,并且对其他可控参数进行优化,以期达到减轻膜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比较了长流程传统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与短流程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和适用性。通过介绍天津开发区水厂三期工程实际工程设计案例,论述了短流程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保留了长流程传统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污染物去除的特性,还在同等条件下降低了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节省了占地,为满足不同的水源水质需求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组合方式。探讨了短流程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在我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中试试验研究臭氧-生物活性炭短流程工艺对高氨氮原水的响应以及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浓度突然增加至3.0mg/L左右时,臭氧-生物活性炭短流程工艺出水浓度随时间逐渐减低,在27h后出水浓度达到国标限值0.5mg/L以下.当进水浓度增至4.0mg/L和4.5mg/L时,分别运行9h和3h后出水浓度显著减低至...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源水质特征,构建了微絮凝+超滤一体化装置,分别选取了内压式和外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开展中试对比研究,探讨了两种超滤膜装置的处理效果、运行稳定性和产水回收率等。结果表明,内、外压超滤装置对浊度、CODMn、低浓度氨氮的去除效果均较好,出水水质均优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内、外压式膜组件同步运行时的膜比通量(SF)都比较稳定,内压式膜组件的SF是外压式的两倍多,跨膜压差(TMP)受温度影响较外压式小,运行压力约为外压式的一半;单个过滤周期中内压式膜组件的SF衰减速率是外压式的3倍多;虽然大水流高强度冲洗以及酸碱交错化学增强反冲洗(CEB)的方式能够替代外压式的气擦洗,但也增加了耗药量并使得产水回收率较外压式低5%;当原水水质较好时,考虑SF、运行压力和能耗方面的优势,可优先选择内压式膜组件,但必须加强超滤前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9.
10.
以超滤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采用低通量、低跨膜压差、变通量的运行方式,有利于减轻膜污染、节约能耗、提高系统产水率。永清县南水北调地表水厂以南水北调水源为原水,采用以超滤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原水经过絮凝之后进入膜池,膜池进行过滤的同时实现反洗水回收,采用在线化学清洗的方式,降低了劳动强度,方便了现场管理。实际运行数据表明,膜部分直接生产成本为0.023 7元/m~3,出水浊度0.02 NTU。结合南通芦泾水厂运行经验,项目设计中做了以下优化,将化学清洗方式由离线清洗改为在线清洗、膜元件由帘式膜元件改为水草式膜元件、膜组件改为每支膜元件可以单独插拔的形式、产水方式由虹吸产水改为重力产水。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对微污染原水中苯酚的去除效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O3/BAC工艺对苯酚的去除主要以氧化分解和生物降解作用为主,去除效果较好;当苯酚初始浓度升高时,出水苯酚浓度也随之升高;当存在一定浓度的Mn2+时,会提高O3/BAC工艺对苯酚的去除率;但当存在NH+4时,O3/BAC工艺对苯酚的去除效果会明显下降;另外,p H值的升高有利于O3/BAC工艺对苯酚的去除。  相似文献   

12.
我国饮用水源面临着多种污染物导致的复合污染,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已不能满足要求,而新增深度处理工艺需新建处理单元,工艺流程延长,增加投资和运行成本。以臭氧/平板陶瓷膜一生物活性炭为核心的新型工艺可以促进净水工艺从“串级”转变为“并级形式”,缩短工艺流程,并可以在水厂现有构筑物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操作弼便,效率高。  相似文献   

13.
以某水厂砂滤工艺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膜前投加高锰酸钾控制膜污染,探究膜前投加高锰酸钾缓解膜污染的机理以及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的氧化性造成膜出水中亲水性有机物和分子质量分布在3~10 ku区间的有机物含量增多;投加0.3 mg/L的高锰酸钾能够有效控制膜污染,过量则会造成出水锰离子浓度超标;膜出水中胶粒的Zeta电位由负变正,并且电量减小,这有利于胶粒的沉淀。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三峡库区小城镇水源特点,开发了集成化净水装置,并对该装置的净水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对氨氮、亚硝酸盐氮、有机物和浊度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其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2.94%~63.54%和66.67%~81.82%,CODMn的去除率为41.86%~56.27%,其出水浊度均在0.5NTU以下。  相似文献   

15.
超滤在饮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还存在流程长和净水功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导致运行费难以降低,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为此,通过构建直接超滤、微絮凝/超滤和混凝/沉淀/超滤三种短流程超滤工艺,并结合低通量运行技术进行中试研究,考察了各工艺的除污效能和运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短流程工艺对东江源水均能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其中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好,微絮凝/超滤和混凝/沉淀/超滤能够稳定去除氨氮,而直接超滤则受到运行阶段的影响,三者在去除浊度上无明显差异;直接超滤和微絮凝/超滤工艺在低通量下运行时,污染缓慢且未见不可逆污染,但直接超滤工艺受原水水质影响较大,混凝/沉淀/超滤工艺能够在较高通量下低污染运行,但污染的可逆性较差,且投药量控制不佳时会导致污染速率显著增加;腐殖酸、富里酸和蛋白质类有机物均会引起膜的不可逆污染。  相似文献   

16.
采用O3/H2O2体系降解内分泌干扰物类除草剂扑草净,并对氧化产物进行色谱分析,考察了该体系去除扑草净的效果。结果表明,当扑草净初始浓度为2 mg/L时,在H2O2/O3(物质的量之比)为0.7、O3投量为16.8 mg/L、温度为25℃、pH值为6.2的最佳条件下,O3/H2O2体系对扑草净的去除率接近93%;在自来水本底条件下,对扑草净的去除率较纯水中的高约9%;腐殖酸对扑草净降解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碳酸氢根对扑草净降解的抑制作用较小;伴随扑草净的降解,有硝酸根和硫酸根离子产生,这表明O3/H2O2体系能够有效降解扑草净。  相似文献   

17.
以浸入式超滤膜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是将混凝预处理、超滤、污泥浓缩和排泥等工序整合在一个构筑物中运行的一项新技术。结合该工艺在河北省沙河市城区水厂的运行,分析了其净化效能及膜污染情况。短流程超滤工艺的出水浊度保持在0.1 NTU以下,对浊度、CODMn和D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3%、60.5%和26.2%,同时对微生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出水水质完全符合饮用水标准。通过扫描电镜和三维荧光对膜污染的形貌和组分进行分析,考察了不同清洗药剂的清洗效果。超滤膜经化学清洗之后跨膜压差明显降低,膜性能的恢复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8.
以黄河水库水为原水,探究前置式臭氧/生物活性炭流化床作为预处理工艺对净水效率的影响,并与作为末端深度处理的后置式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对比。当采用前置式臭氧/生物活性炭作为预处理工艺时,出水中总有机碳(TOC)、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氨氮浓度比后置式分别降低了11.8%、12.7%和72.1%,颗粒物数和浊度分别可降至(125±8) CNT/mL和(0.16±0.03) NTU;出水中溴酸盐、甲醛等氧化副产物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要求。前置式臭氧/生物活性炭流化床和常规处理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具有协同作用,各项出水指标全面优于后置式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这可以为微污染原水的高效净化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印刷废水具有化学组分复杂、油墨悬浮物质含量高等特点。通常采用的沉淀/厌氧/好氧组合处理工艺存在污泥产量大、占地面积大、运行管理复杂等问题。采用An MBR-SBR组合工艺处理印刷废水,设计处理规模为5 m3/d,出水COD均值为(304±30)mg/L,氨氮均值为(45±11)mg/L,优于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1/307—2005)中"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与传统印刷废水处理工艺相比,该处理工艺提高了出水水质,缩短了工艺流程,简化了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北方地区某净水厂臭氧催化氧化与臭氧单独氧化工艺运行特性的比较,研究了蜂窝陶瓷催化剂提高臭氧利用效率.在臭氧氧化工艺进水UV254为0.024cm-1、高锰酸盐指数为1.2mg·L-1条件下,臭氧投量在0.5~1.0mg·L-1时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的剩余臭氧浓度比臭氧单独氧化低27%~52%,这是催化剂促进臭氧加速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