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剩余污泥的超声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别考察了超声处理剩余污泥过程中声能密度和作用时间对污泥絮体形状、污泥上清液中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和污泥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声能密度和作用时间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超声作用时间的长短更为重要。污泥上清液的SCOD和污泥温度的变化表明,生物细胞分解主要是白超声空化引起的力学效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臭氧投加量对剩余污泥的破解试验,系统地研究了臭氧破解过程中剩余污泥基质和上清液中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臭氧破解能够有效减少污泥中固体物质的含量,在臭氧投加量为250 mg/g(O3/TS)的条件下,总残渣(TS)和挥发性固体(VS)分别减少了31.33%和35.59%;臭氧破解使得污泥上清液中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总氮、总磷、氨氮含量均明显上升,pH值则呈下降趋势,但降幅不大。  相似文献   

3.
《市政技术》2016,(3):135-137
以益阳市团洲污水处理厂氧化沟与二沉池之间的回流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超声处理对剩余污泥上清液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清液中COD及TN的含量随超声时间的延长成线性增加,在超声处理15 min后增加率开始减小;SS随超声时间的延长先减少后增加,在超声处理15 min时达到最小;随超声时间的延长,上清液的温度持续上升,p H值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4.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以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对该污泥的理论产气量进行了估算,考察了投加接种污泥和未投加接种污泥条件下污泥厌氧消化的产气情况,并分析了污泥消化前、后的泥质特点。结果表明:与未接种条件相比,污泥厌氧消化前采用投加接种污泥的方式可大大促进消化反应的进行,加快污泥的产气速率,使厌氧消化周期缩短近1/4,但对污泥的总产气量影响较小;在厌氧消化正常运行条件下,污泥产气量达到总产气量的90%时所需反应时间约为16d,可将其作为污泥厌氧消化工艺较为理想的消化周期;剩余污泥的消化性能差、产气率低、试验产气量占理论产气量的比例〈50%,在工程上单独的剩余污泥不宜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处理。  相似文献   

5.
利用剩余污泥制备泡沫灭火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武汉市某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材料,在不同酸、碱浓度以及不同时间条件下对其进行水解,以制备含水解蛋白质、脂肪酸、糖类等可溶性有机物及无机物的混合液,并分析、测定了所制备混合液的蛋白质含量,探讨了影响剩余污泥水解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NaOH水解剩余污泥时,所产水解液为膏状,不能过滤,因而不适合采用;而HCl可水解剩余污泥,且pH值为1.0时的水解效果最好,蛋白质含量高(59.2%),但所制备的蛋白质混合液的发泡倍数相对较小(7.0倍);CaO水解剩余污泥的效果较好,所制备蛋白质混合液的发泡倍数较高(7.6倍),但所需时间较长,且蛋白质含量不高、CaO用量较大;将CaO(25%,相对于干污泥的投加量)与NaOH(5%,相对干污泥的投加量)混合使用的效果最好,不仅水解时间短,而且所得水解液可过滤、蛋白质含量高.经过测定同一蛋白质样品在不同水解时间下的灭火参数发现,水解时间越短则其发泡倍数越高.通过测定不同混合液与粘度、沉淀物、发泡倍数、90%火焰控制时间、灭火时间、抗烧时间等灭火指标的关系,分析了剩余污泥水解液的灭火机理.结果表明,剩余污泥水解液属于空气泡沫灭火剂,其灭火指标达到了国家标准(GA 219-1999).此技术可实现剩余污泥的再利用,既避免了剩余污泥的二次污染,又可克服使用化学泡沫灭火剂时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西南给排水》2009,31(5):30-30
污水处理后的“剩余污泥”是一种常见却难以处理的环境公害.记者20日从扬州大学环境学院获悉,该院近日在剩余污泥处理研究上取得突破。利用寻常可见的蚯蚓,剩余污泥可以被直接分解后转化为高效有机营养质.并对周边环境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停留时间较长、能耗较高的缺点,采用低速搅拌带动玻璃珠相互挤压、碰撞的方法对剩余污泥进行物理破解,考察了玻璃珠粒径、破解时间、转速、泥珠体积比等对碳源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SCOD的溶出率随破解时间与转速的增加而增加,但破解时间或转速增加到一定值后,SCOD溶出率增加非常缓慢。当玻璃珠粒径为1~1.5 mm、泥珠体积比为1∶2时剩余污泥的破解效果最佳,在搅拌器边缘线速度仅为1.44 m/s的低速条件下破解3 h,上清液SCOD浓度可达3 770mg/L,氨氮与硝酸盐氮浓度则分别达到25.2、43.7mg/L;相同条件下,延长破解时间至7 h或增加线速度至2.02 m/s后,SCOD浓度仅分别上升10.3%和2.5%,可知污泥碳源释放已接近极限。经粒径分析,污泥破解前、后中值粒径分别为28.114、2.233μm,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污泥絮体与污泥细胞均被破坏。低速旋流搅拌球磨破解可在较低能耗下实现剩余污泥的碳源充分释放,可为解决剩余污泥处置及低碳氮比污水处理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高效的MBR剩余污泥处理方法,利用摇瓶接种发酵试验,考察了MBR剩余污泥经微波预处理后的厌氧发酵产氢量和底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MBR剩余污泥经功率为400~700 W的微波预处理3~4 min后,能有效提高其SCOD和总糖含量,而pH值变化不大;预处理后的污泥接种产氢菌,能有效进行厌氧发酵产氢,平均产氢率为8.48 mL/gTCOD;发酵产物VFA积累过多则会抑制氢气的继续产生。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试规模的人工湿地对污泥进行了为期4 a的生态稳定化处理。系统占地80 m 2,填料层厚度为0.6 m,超高0.5 m,湿地植物选用芦苇。系统前2 a为污泥负荷期,后2 a自然稳定期。进泥TS、VS、含水率分别为平均22.34 g/L、7.76 g/L和97%,污泥负荷平均0.691 kg(TS)/m 2·d。在第1 a的系统调整期内,渗滤液COD去除率在60%~80%;而第2 aCOD去除率低于第1 a,为40%~50%;出水COD在100~200 mg/L之间。在负荷期内,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也即随着污泥积存厚度的增加,渗滤液透过积泥层的时间变化不定,即渗滤液并非均匀下渗,而是部分渗滤液优先沿阻力最小的植物茎壁、根系以及积存污泥中大的孔隙向下流动。在第3 a和第4 a的自然稳定期内,污泥脱水较为充分,含水率分别降至平均34.3%和30.5%;污泥有机质含量分别降至平均16.8%和10.24%;稳定化污泥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为平均0.98%和0.27%。对比发现,系统内植物量和植物营养成分都比野生植物高。  相似文献   

10.
超声及碱处理促进剩余污泥水解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剩余污泥水解是解决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除磷的碳源不足和实现污泥资源化的重要途径。采用3个平行反应器,在35℃、厌氧条件下研究了剩余污泥以及经过超声预处理和碱处理(pH=10±0.1)的剩余污泥的水解过程。结果表明:超声预处理以及碱处理均能促进剩余污泥的水解,它们对污泥的平均比降解速率较原污泥可分别提高39.4%和93.9%,SCOD的平均溶出速率可分别提高92.9%和150.4%。另外,碱处理后水解对剩余污泥的降解比超声预处理的更快、更彻底。根据污泥比降解速率、SCOD溶出速率以及营养物释放速率大小,可认为水解过程分多阶段进行,其中污泥比降解和SCOD溶出速率在第Ⅰ阶段(0~2d)最大,磷释放速率在第Ⅱ阶段(4~6d)最大。透射电镜扫描结果表明:剩余污泥水解的次序为EPS、胞内物质、细胞壁。  相似文献   

11.
采用仿生态复合酶制剂在某污水处理厂进行剩余污泥减量试验。设A、B、C三组相同装置,A不投加酶制剂,而B、C组分别投加约为处理水量0.01%和0.02%的酶制剂,均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且运行操作相同,比较三组试验装置的污泥减量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A组,B、C组的剩余污泥减量效果分别达到了38.4%、56.7%,并且对出水水质没有消极影响,反而提高了对TN、TP的去除效果。A、B、C组出水COD均值分别为37、42、46 mg/L,氨氮均值分别为1.76、1.36、1.52 mg/L,TN均值分别为17.9、13.5、14.3 mg/L,TP均值分别为0.54、0.45、0.37 mg/L。通过估算,投加0.01%~0.02%酶制剂进行污泥减量,其处置成本仍然高于传统的填埋,但污泥焚烧处置的推广,将为酶制剂污泥减量技术提供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但现行技术的高投资和运行费用又限制了该问题的彻底解决。本文提出了污泥的生态稳定法,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对污泥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并兼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对剩余污泥进行生态稳定化处理在技术上可行。  相似文献   

13.
大量剩余污泥的安全处理问题已经成为污水处理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以增强污泥隐性生长的污泥原位减量工艺为该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如何打开污泥微生物细胞壁的刚性结构是其关键步骤。超声处理污泥是近年来新兴的污泥破解手段,由于污泥成分复杂,污泥破解效果也不甚相同,本文从超声时间、超声频率、超声功率以及超声脉冲比四方面总结了超声对污泥破解的影响,同时还考虑了超声与其他污泥破解手段的联用对污泥破解效果的影响,为超声破解污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生化剩余污泥,相较于市政剩余污泥,此类污泥含有更多的有机物,更加难处理。为此,利用自主研发的剩余污泥稳定化处理技术,对华南某化工厂的生化剩余污泥开展工业侧线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稳定剂/MLVSS=0.70、反应温度为175℃、反应时间为2 h的最佳处理条件下,化工生化剩余污泥的稳定化率可达到66%以上,减量率达到98.9%以上,泥饼含水率在60%以下;污泥脱水液pH呈中性,BOD5/COD在0.3以上,属于易生化处理的污水,且该股水量较少,可直接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5.
剩余污泥用于粉煤灰陶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剩余污泥是处理污水时产生的固体废物。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污泥一粉煤灰陶粒,不仅可以大量干净地处理污泥和粉煤灰,其生产成本也大大低于各国常用的焚烧处理法。因此,是一条具有显着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处理污泥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污泥接种量对剩余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厌氧条件下水解酸化污泥接种量及污泥浓度对剩余污泥水解产酸、污泥减量的影响.在各反应瓶污泥浓度不同的情况下接种等体积的水解酸化污泥,当污泥停留时间为7 d时,剩余污泥具有较高的产酸量,超过7 d则反应进入厌氧消化的产甲烷阶段,表明接种污泥在反应的前7 d对剩余污泥产酸具有促进作用;水解酸化污泥接种量最多(35%)时其产酸量最高,7 d后作用逐渐减弱,污泥浓度成为影响产酸的主要因素.剩余污泥的水解过程与产酸过程具有相似的规律,MLVSS浓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7 d后降幅趋缓,经过7 d的反应,污泥接种量最多(35%)的MLVSS浓度较开始时下降了27%,MLSS浓度下降了25.5%.  相似文献   

17.
无剩余污泥的污水处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张国平 《结构工程师》2022,38(1):127-133
工业厂房中格构式钢柱常遭受吊装物与厂房车辆的撞击,引起钢柱损伤,导致其承载力下降.为研究格构式钢柱受撞击后的剩余力学性能,本文分别对6个具有不同撞击损伤的试件和2个完整试件进行了承载力试验,并提出了剩余承载力系数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受压肢件先出现局部屈曲,随后发生整体失稳破坏,破坏时材料未达到屈服强度....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螺旋压榨式脱水机对污泥的脱水性能.结果表明:对于含水率为97.9%的消化污泥,在絮凝剂投配率为0.51%、螺杆转速为0.25 r/min的条件下,脱水后泥饼含水率最低可达70.3%、固形物回收率为98.89%、污泥处理量为24.84 kg/h;对于含水率为99.7%的剩余污泥,在絮凝剂投配率为0.94%、螺杆转速为0.75 r/min的条件下,脱水后泥饼含水率为82.5%、固形物回收率为92.46%、污泥处理量为8.64 kg/h.螺旋压榨式脱水机对污泥的处理效果较带式脱水机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市政技术》2016,(6):130-132
以福州洋里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作为实验原料,采用碱水解法和碱-超声波耦合法分别提取剩余污泥中的蛋白质,探讨了超声波功率、p H值和温度对剩余污泥中蛋白质提取的影响,同时对比了2种方法对蛋白质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碱水解法的最佳条件为p H=12.5,温度为30℃;碱-超声波耦合法的最佳条件为p H=12,超声波功率为650 W。2种方法对蛋白质的提取效率分别为25.24%和27.24%。碱-超声波耦合法优于碱水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