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采用氨催化水解正硅酸乙酯制备了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粒径及其单分散性。利用垂直沉积法制备二氧化硅胶体晶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貌,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其带隙结构进行表征。结合模板技术,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得三维有序聚苯乙烯大孔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构的有序度。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大孔材料结构高度有序,形成开放的三维通道网络,为聚合物大孔材料在诸多领域的潜在应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硬脂酸/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出具有不同硬脂酸质量分数的硬脂酸/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热材料,运用SEM、XRD和DSC等手段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复合相变储热材料是硬脂酸嵌入到二氧化硅三维纳米网孔中形成的,其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均随硬脂酸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且相变温度低于纯硬脂酸,相变潜热与对应质量分数下的硬脂酸相当。实验结果表明,硬脂酸/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具有储热密度大、性能稳定以及导热系数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玻璃纤维骨架材料及其与硅橡胶的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玻璃纤维骨架材料及其与硅橡胶的复合工艺。玻璃纤维具有抗拉强度高和稳定性好等特点,作为骨架材料,多采用平纹组织织物。硅橡胶是一种线形分子结构的高相对分子质量聚有机硅氧烷,所用填料主要是白炭黑。二者复合的工艺主要有浸渍和压延。复合制品主要应用于电气绝缘和非金属补偿器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通过改进Stober法将二氧化硅包裹在四氧化三铁表面,制备磁性二氧化硅,进一步制得磁性二氧化硅/壳聚糖复合气凝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测试(BET)和红外光谱分析(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气凝胶的比表面积为24.93 m2/g,平均孔径为19.02 nm,是一种介孔材料,有利于对铜离子的吸附。考察了p H、复合气凝胶用量和铜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当p H为6.0、复合气凝胶用量为50 mg、铜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复合气凝胶对铜离子的吸附率达98.99%,且循环使用4次后吸附率仍较高。复合气凝胶对铜离子的吸附过程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是一种熵增、吸热自发的化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6.
7.
以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硝酸银为原料,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二氧化硅/银复合粒子。探讨了还原剂、硝酸银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二氧化硅载银粒子载银量的影响规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AAS)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对产物的含银量、晶型及平均粒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取0.5 g球形纳米二氧化硅,在硝酸银浓度为3×10-2 mol/L、硝酸银乙醇溶液添加量为20 mL、反应温度为30 ℃、反应时间为2 h、乙醛为还原剂的条件下,获得的二氧化硅载银粒子的载银量为10.6%(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8.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的水解获得二氧化硅粒子,通过冻干、灼烧,制得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以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巯基化的硅烷化试剂,制得巯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SH);弱酸性条件下,以N-(3-二甲氨基丙基)-N′-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为缩合剂,将巯基乙酸与壳聚糖结构中的氨基缩合,获得巯基化的壳聚糖(CS-SH);最后通过MSNs-SH与CS-SH巯基连接制得纳米介孔二氧化硅-壳聚糖复合粒子(MSNs-SS-CS),并实现了对阿霉素(DOX)、布地奈德2种药物的包载。实验通过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马尔文激光粒度仪等对粒子的结构、粒径、Zeta电位、载药等性能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9.
10.
前驱体对合成3DOM SiO2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自然沉积的聚苯乙烯(PS)胶体晶体为模板,分别以正硅酸乙酯(TEOS)的醇盐溶液和溶胶溶液为前驱体对PS模板进行填充,通过煅烧除去模板,得到了三维有序大孔(3DOM) SiO2材料.由SEM照片观察发现,当以TEOS的醇盐溶液为前驱体时,获得的3DOM SiO2结构不易控制,缺陷较多.而以TEOS的溶胶溶液为前驱体时获得的3DOM SiO2结构良好,孔径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可以看成是PS模板的逆复制,说明前驱体溶液的选择对3DOMSiO2材料的微观结构有显著的影响.XRD分析显示,制备的3DOM SiO2孔壁为无定形结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低温下矿渣-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反应特性和水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低温下,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放热速率随着矿渣掺量的增加和环境温度的降低而下降;非蒸发水含量随着矿渣掺量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对已有水泥水化动力学方程进行计算,得到了低温条件下复合胶凝体系的动力学参数以及不同阶段反应速率和水化度间的关系,通过计算获得的动力学参数,可以对低温条件下复合胶凝体系不同反应阶段水化反应程度进行预测;在水化早期,复合胶凝体系中矿渣水化程度较低,消耗少量Ca(OH)2,使生成C-S-H凝胶的Ca/Si降低较少.在水化后期,复合胶凝体系中矿渣水化消耗较多的Ca(OH)2,使生成C-S-H凝胶的Ca/Si降低较多.矿渣掺量为50%时,硬化浆体C-S-H凝胶的Ca/Si远小于纯水泥体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胶体化学工艺实现玻璃与有机聚合物的复合,并在较低温度下发泡制得超低密度的有机-无机复合泡沫玻璃保温隔热材料.相比于低温泡沫玻璃和传统泡沫玻璃,复合泡沫玻璃的孔结构更加均匀,孔径更小,闭孔率更高;力学性能明显改善,抗压强度最高为1.00 MPa(ωp =8.6%),弹性模量最低为18.33 MPa(ωp=10.5%);耐水性得到改善,常温下体积吸水率4.9%(ωp=10.5%),强度软化系数90.5%(ωp=10.5%),2h煮沸样块的抗压强度最高仍然可保留60.9%(ωp=10.5%).孔结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等性能研究表明,该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多孔保温隔热材料. 相似文献
13.
采用SiC粉和Si粉高温氮化反应烧结制备Si3N4结合SiC复合陶瓷材料。研究四种SiC原料粉体(0-1mm、74μm、44μm、和0.5μm)中三种不同粒度不同含量颗粒级配对Si3N4结合SiC复合陶瓷材料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的物相和显微结构进行表征,并对试样的耐压强度等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三种SiC较细粉体颗级配且如下组成:74μm的含量为5 wt%,44μm的含量为10 wt%,0.5μm的含量为35 wt%,所制备的Si3N4结合SiC陶瓷材料的基本烧结性能较好,其体积密度为2.43g/cm3,耐压强度为324MPa。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得Si/C/B2O3复合材料,并用XRD和XPS分析材料的物相结构和组成.以复合材料为锂离子电池电极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并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和充放电曲线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硼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材料的可逆容量和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较硅/碳材料均有较为明显的提高,900℃条件下热解得到的材料的首次可逆容量为584 mA·h·g-1,复合材料在第40次循环的可逆容量可达到325 mA·h·g-1. 相似文献
16.
三维有序大孔炭材料(3DOCM)在光子晶体、催化剂载体、生物传感器和电极材料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SiO2胶晶模板法是制备有序大孔炭材料的有效方法。制备步骤主要包括SiO2模板的组装、炭前驱填充及模板去除。本文综合所查文献,对有序大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基于等效非经典理论,本文给出了FRP/RC构件的抗弯刚度、抗剪刚度计算公式,对FRP/RC复合结构建立了两种非经典理论单元,并对一个比较典型的框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FRⅣRC复合结构的基本性能,论证了FRP/RC复合结构数值分析应该采用等效非经典理论. 相似文献
18.
Yumeng Cui Bo Zhang Jing Zhang Mengwei Zhou Yunhong Jiao Hongqiang Qu 《乙烯基与添加剂工艺杂志》2024,30(3):70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