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4组平行尼米槽式地下渗滤模拟装置,在传统基质的基础上,通过组配膨润土、粉煤灰、稻壳等不同材料作为地下渗滤的辅助基质,以解决地下渗滤脱氮效率较低的问题。结果表明,组配膨润土可以明显提高对NH_4~+-N的去除效果,组配稻壳有利于系统对TN的去除,组配粉煤灰对脱氮效果影响较小;当水力负荷为0.25 m~3/(m~2·d)时,综合考虑NH_4~+-N和TN的去除,同时组配膨润土、稻壳的4~#系统对NH_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78.35%和67.6%,相比对照组1~#系统分别提高了12.44%和11.86%,出水水质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通过基质组配,耦合混合基质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是强化地下渗滤系统脱氮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地下渗滤系统的中间分流强化脱氮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构建了两套以粘性红壤土为填充介质的地下渗滤中试系统(水力负荷为4cm/d),应用其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试验结果表明,中间分流能够明显提高地下渗滤系统对总氮的去除效果,可使总氮去除率由约55%(未采取分流措施)提高到约65%,且未对COD和总磷的去除效果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时脱氮效果差的问题,采用两段进水方式对地下渗滤系统进行改进,并研究了不同进水分配比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的最佳进水分配比为2∶1,在此条件下对T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60.42%,远高于单段进水条件下的TN去除率(37.33%),同时系统对COD、TP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也较好,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另外,在进水分配比为2∶1的条件下,分析了系统内氮素的沿程变化,探索了氮的去除途径。  相似文献   

4.
进水负荷对地下渗滤系统ORP及脱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沈阳大学校园污水地下渗滤处理示范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进水负荷对地下渗滤系统内部氧化还原环境、脱氮微生物结构及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水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的增加,地下渗滤系统中氧化还原电位(ORP)呈下降趋势,其中在20~60 cm深度区域下降明显,同时脱氮效率下降.推荐适宜的水力负荷为0.081 ~0.125 m3/(m2·d),有机负荷≤16.8gBOD/( m2·d).在进水水力负荷为0.125 m3/(m2·d)、有机负荷为12.0 gBOD/(m2·d)、落干和布水时间比为8h∶8h的条件下,系统中氧化、还原环境分区明显,出水NH4+ -N、TN、COD、BOD5 、TP及SS浓度分别为4.6、14.6、23.2、5.0、0.4和0.2 mg/L,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T 18921-2002)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类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现有的地下渗滤系统工艺类型及其应用现状,并对国内工程实例进行了总结。指出地下渗滤系统是一种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改良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添加自制的生物基质来改进污水地下渗滤系统(SWIS),并考察了改良污水地下渗滤系统(MSWIS)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改良后的土壤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活性,其理化条件也有明显的改善;与SWIS相比,MSWIS的启动周期缩短了20~30 d;当进水COD为300 mg/L、水力负荷为4~8 cm/d时,MSWIS对COD的去除率比SWIS的提高了6.2%~8.8%;当水力负荷为4 cm/d、进水COD为320~650 mg/L时,MSWIS对COD的去除率比SWIS的提高了5.3%~8.9%.MSWIS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和抗污染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7.
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灰水的水力负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种水力负荷条件下,以间歇进水的方式对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灰水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灰水及各处理出水的TN、NH4+-N和TP值均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而处理出水的COD值仅达到三级标准;对浊度、COD、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随水力负荷的增大呈现高度显著的线性下降趋势,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与水力负荷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当水力负荷为1 m3/(12 m2.4 h)时,对浊度、COD、TN、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09%、31.88%、22.54%、49.92%和47.06%。研究表明,地下渗滤系统在灰水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高负荷尼米槽式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校园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地下渗滤系统存在的水力负荷偏低和氮去除率不高的问题,构建了两套尼米槽式地下渗滤系统,并通过添加膨润土来改良床体基质组配。处理校园生活污水的结果表明,在25 cm/d的高水力负荷下,添加膨润土的地下渗滤系统对COD、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5%和90%以上;对氨氮和总氮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相比未添加膨润土的地下渗滤系统,对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升了12.41%和8.97%;添加膨润土系统的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该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地下渗滤工程的脱氮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掺加草炭的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在处理生活污水的地下渗滤系统内掺加10%的草炭,运行表明其后土壤的氧化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使系统的启动时间由约70d缩短到约30d,对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也由未掺加草炭时的83%和69%分别提高到95%和80%,不过它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MSBR工艺提标改造时出水氮、磷指标很难同时达到一级A标准的情况,提出了强化生物脱氮措施,包括提高污泥龄(SRT)、提高污泥内回流比r、调整混合液回流比R、延长SBR池缺氧时间、合理控制溶解氧等,并在SRT=12~15 d、污泥外回流比r'=1.5、r=0.6、R=1、SBR池缺氧时间为50 min的强化条件下进行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的TN去除率比对照组高了16.06%,出水TN和氨氮浓度均能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缺氧池、好氧池和SBR池缺氧阶段的TN去除率分别为14.1%、26.3%和24.8%,微生物协同作用和后置反硝化是MSBR工艺的主要脱氮途径,强化后置反硝化是提高MSBR工艺脱氮效果的主要方法;但强化脱氮措施对系统除磷有一定影响,试验组的TP去除率比对照组低6.10%。  相似文献   

11.
污水的地下渗滤处理系统在农村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何守水 《山西建筑》2005,31(12):155-156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阐述了污水的地下渗滤处理系统的原理,并对其具体工程设计参数及主要参数的计算作了探讨,并对其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地下渗滤处理系统简单可行,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单级升流式陶粒曝气生物滤池(UBAF)的脱氮效果,对其进行了局部改造并增加了出水内循环。处理灰水的中试结果表明,出水内循环可以明显强化脱氮效果。最佳内循环比为100%,此时对TN的去除率可达82%,与没有内循环时(54%)相比则去除率提高了28%。填料层沿程的DO呈山谷形分布,谷底位于填料层70cm处,其既是反硝化的拐点,又是反硝化与硝化的分界点。  相似文献   

13.
影响生物强化SBR工艺处理高盐废水脱氮效果的不确定因素有p H、DO、C/N、初始氨氮浓度、盐度、投菌量和污泥浓度(MLSS)。本研究通过对各个因素的逐一分析,提出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法进行试验设计,再利用其分析功能对试验结果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B设计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试验的次数,快速筛选出对生物强化SBR系统脱氮效果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并建立数学模型,从而为下一步系统启动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污水厂经常出现的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从调整工艺运行模式、内碳源挖掘和外碳源的选择及投加等方面,对污水厂碳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探析,以强化生物脱氮效果,保证出水总氮的稳定达标,可为其他污水厂处理同类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土壤渗滤系统的脱氮性能,引入包埋硝化菌流化床,在回流比为100%、土壤装置水力负荷为16 cm/d的条件下,研究了该组合系统对模拟生活污水的处理特性。结果表明,组合系统对TN、NH4+-N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59.08%、93.81%、82.13%,相应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2.32、1.82、54.58 mg/L。组合装置有效提高了单级土壤渗滤系统对TN、NH4+-N和COD的去除效果。同时,该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低、维护简单,在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A/O工艺的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硝化液回流量、污泥回流量和外加碳源等因素对生活污水脱氮效果的影响,得到较为合理的运行参数,并对COD、氨氮、硝氮、总氮、pH值和总碱度在反应器内的沿程变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污水厂运行数据的低温生物脱氮强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太湖流域8家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数据,结合动力学分析,探讨了低温生物脱氮的强化措施.动力学分析表明:温度对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较大,温度每降低1℃,硝化菌比增长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分别降低10%和9%.当污水厂的污泥负荷≤0.12 kgBOD5/(kgMLSS·d)、泥龄≥12 d时,出水NH3-N全面达标(GB 18918-2002一级B).当BOD5/TN≤3时,对TN的去除效果与碳氮比呈显著正相关;而当 BOD5/TN>3时,碳氮比对TN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但此时对TN的去除效果与对NH3-N的去除效果呈显著正相关;约有50%的污水厂因原水碳源不足影响反硝化效果.最后提出了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厂实现低温脱氮的优选参数及强化运行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帕克活性生物砂滤脱氮工艺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鹿特丹西部的De Groote Lucht污水厂的原处理工艺无法满足新的氮排放标准,因此进行了改扩建工程,增加了活性生物砂滤床作为三级处理工艺。改造后的处理系统既能达到很高的脱氮效率,又能较好地去除SS和COD,运行稳定,人工操作简单,可满足年平均总氮含量〈10mg/L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环境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尖锐化迫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严格的氮磷排放标准,这也使污水脱氮除磷技术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当前污水脱氮除磷工艺主要有化学脱氮除磷和生物脱氮除磷两种  相似文献   

20.
从反硝化脱氮系统中筛选出一株高效反硝化功能菌FH2,经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静态试验中,在NO-3-N浓度为400 mg/L的条件下,该菌对NO-3-N的去除率高达100%。以该菌作为生物强化菌源,进行生物强化反硝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达到理想脱氮效果的条件下,生物强化工艺可承受的进水NO-3-N浓度最高为340 mg/L,比普通工艺提高了100 mg/L,并且生物强化工艺的启动时间明显缩短,耐负荷冲击能力和运行稳定性得到明显增强,表明应用该优势菌进行生物强化反硝化脱氮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