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相容剂对PBT/PC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宏  于杰  罗筑 《中国塑料》2005,19(1):10-13
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与聚碳酸酯(PC)之间的酯交换反应制备了几种PBT与PC的相容剂。相容剂对PBT/PC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加入相容剂改善了PBT与PC两相间的相容性,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得到提高。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得知,PBT、与PC之间的酯交换反应促进了PBT/PC共混体系的相容性,酯交换反应越强烈,得到的产物作为相容剂对PBT/PC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越明显;酯交换反应程度适中,得到的产物作为相容剂增容作用适中,共混体系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实验通过熔融共混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己内酯(PCL)共混物,共混物中PCL的质量百分比从10%变化到90%,间隔为10%.实验研究PCL树脂质量百分比对共混物相容性、热性能、力学性能、相形态、熔融及结晶行为的影响.DMA和DSC热分析结果表明:PBT和PCL是部分相容体系,相容性随PCL含量的增加而增加,PCL的加入降低了PBT/PCL共混物中PBT相的熔点,改善了PBT的结晶能力.通过SEM对PBT/PCL共混物的相形态研究表明:PBT/PCL共混物具有两相结构,PCL质量含量为50%时发生相反转.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PCL能够增韧PBT,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EPDM-g-GMA)作为三元乙丙橡胶(EPDM)增韧尼龙6(PA6)的增容剂,研究了PA6/EPDM/EPDM-g-GMA三元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微观形态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EPDM-g-GMA可与PA6发生增容反应生成接枝共聚物,改善了PA6和EPDM的相容性,随着EPDM-g-GMA含量的增加,共混物中分散相粒径更加细化,缺口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PA6的结晶度,当PA6/EPDM/EPDM-gGMA的配比为80/15/5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反应性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物,并采用环氧化三元乙丙橡胶(eEPDM)为增容剂改善PBT/LLDP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使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共混物进行了分析和相形态观察,并测试了力学性能,研究了eEPDM对PBT/LLDPE共混体系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熔融共混过程中eEPDM的环氧基团与PBT的端羧基发生化学反应,就地生成PBT-g-EPDM共聚物,该共聚物可对PBT/LLDPE共混物起到良好的增容作用。与PBT/LLDPE/EPDM共混体系相比,PBT/LLDPE/eEPDM共混物的相区尺寸更小,分布更窄,而且加入eEPDM在改善冲击强度方面比添加EPDM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PBT/E-MA-GMA/碳酸钙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刚  余燕  黄锐 《现代化工》2005,25(8):46-49
采用2种粒径CaCO3分别与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A-GMA)弹性体并用,制备了PBT/E-MA-GMA/CaCO3复合材料。扫描电镜分析发现纳米CaCO3自身易形成团聚粒子,且有许多E-MA-GMA包覆在纳米CaCO3团聚粒子表面,分散不好。而微米CaCO3与E-MA-GMA倾向于单独分散,分散相尺寸较小。力学性能测试表明,E-MA-GMA与适量微米CaCO3并用具有协同增韧作用。当E-MA-GMA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在微米CaCO3质量分数达到10%左右,出现最大值为46.5kJ/m2,其冲击韧性值接近PBT/E-MA-GMA(质量比85∶15)共混物的冲击韧性值53.9kJ/m2,而大大高于PBT/E-MA-GMA(质量比90∶10)共混物的缺口冲击韧性值18.8kJ/m2。  相似文献   

6.
采用反应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物。为了改善PBT/LLDP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采用环氧化三元乙丙橡胶(e EPDM)为增容剂。使用X射线衍射(XRD)、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TG)研究了e EPDM对PBT/LLDPE共混体系熔融-结晶行为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的加入对基体PBT的熔融-结晶行为有一定的影响。随着EPDM或e EPDM用量的增加,共混物中PBT的晶型结构保持不变,但结晶程度减弱,且EPDM或e EPDM对PBT结晶的影响比对LLDPE的更为明显。与纯PBT相比,共混体系的熔融-结晶温度和热分解温度均向高温方向移动,且因熔融共混过程中e EPDM与PBT的相互作用导致e EPDM的影响比EPDM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T/PBT)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研究了冷却速率对PET/PBT滑/石粉(Talc)成/核剂(P250)共混物结晶行为的影响。对其数据分别采用Jeziorny法、Ozawa法和Mo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PET/PBT共混物在加入滑石粉后相对结晶度(Xc)有所下降,但是结晶速率提高;PET/PBT/Talc体系单独引入成核剂体系效果更优;PET/PBT/Talc/P250体系随降温速率的增大,结晶度下降,结晶速率加快;Jeziorny法和Mo法处理非等温结晶过程比较理想,Ozawa法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PBT/PET共混体系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熔融共混,通过粘度匹配原则, 确定PBT/PET共混体系的熔体温度为275-285℃,在283℃时制得PBT/PET共混切片,并对其共混体系进行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PBT/PET共混体系的理论热焓均小于41.8 mJ,为热力学相容体系;由扫描电镜观察PBT/PET共混体系在PBT和PET交界处发生了相分离,当PBT与PET共混比越接近,相分离程度越明显;DSC分析表明PBT/PET共混体系在非晶区相容,晶区不相容。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C增韧PBT材料,通过缺口冲击测试、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树脂种类和比例,增韧剂种类和用量对PC增韧PBT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BT和PC粘度均为高粘时的材料的韧性最佳;当PBT/PC的比例为35:15时,材料的韧性已得到明显提高;单独使用AX8900和M-701均不能很好地进一步提高PC增韧PBT(PBT/PC比例为35:15)的韧性,两者复配时的效果最好,最佳用量为M-701/AX8900=2份/4份。  相似文献   

10.
以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TW)为增容剂,制备了系列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氢化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EBS)共混合金。研究了SEBS含量对合金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以及加工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对PBT/SEBS合金的断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增容剂PTW的作用下,以PBT为连续相而SEBS为分散相时,两相相容性较好;合金体系的熔体黏度随着SEBS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差示扫描分析(DSC)表明,SEBS有限制PBT结晶的作用,但是对PBT的熔融行为几乎没有影响;同时,力学测试结果表明,提高SEBS的含量,体系的冲击强度增大,但是拉伸和弯曲性能却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POE熔融接枝GMA的制备及其与PBT共混增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毓萍  应敏  张发饶 《塑料》2007,36(4):27-31
在双螺杆挤出机上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POE-g-GMA和POE-g-(GMA-co-St),考察了POE、POE-g-GMA和POE-g-(GMA-co-St)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增韧作用.结果表明POE和单组分接枝的POE-g-GMA对PBT的缺口冲击韧性的改善作用都不大;而双组分接枝的POE-g-(GMA-co-St)对PBT具有显著的增韧作用.当弹性体POE-g-(GMA-co-St)用量为15%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为45.84 kJ/m2,是缺口冲击强度为1.28 kJ/m2的纯PBT的35倍多.SEM显示,PBT/POE-g-(GMA-co-St)共混体系中分散相比PBT/POE-g-GMA共混体系的分散相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同时对比了几种外来增韧剂对PBT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3种增韧剂PTW、AX8900、FT862对PC/PBT合金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并对PC/PBT合金的微观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增韧剂的加人,改善了两相间的相容性,提高了PC/PBT(30/70)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当其质量分数达到15%时,合金材料发生脆韧转变,此时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为纯PC/PBT的10倍多;3种增韧剂中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GMA)含量越高,其增韧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杨红艳  郭建兵  邵会菊 《塑料》2012,41(3):16-19
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聚烯烃热塑弹性体(POE)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将接枝物(POE-g-(GMA-g-St))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增韧改性,研究接枝物含量对PBT/POE-g-(GMA-g-St)共混物力学性能、结构以及熔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OE-g-(GMA-g-St)对PBT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当弹性体中加入25%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为66.62 kJ/m2。SEM图像显示:作为分散相的接枝物在PBT基体中的尺寸更小且粒径分布更均匀。DSC图像显示出现两个熔融峰且随接枝物含量的增加使其结晶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通过熔融共混技术将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ASA)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进行了增韧改性,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流变分析仪观察研究了PBT/ASA共混体系的相形态和流变行为。结果表明,ASA可有效增加PBT共混体系的熔体强度,所形成的PBT/ASA共混物为部分相容体系;体系的相容性具有一定的组分依赖性,当ASA含量较低时,共混体系为典型的“海岛”结构,而当ASA含量为40 %~60 %(质量分数,下同)时体系发生了相翻转,该结果与4个预测相翻转的模型中HoRM模型计算得到的相翻转点ASA含量为62.2 %接近。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制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熔融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聚合物\[ABS-g-(GMA-co-St),AGS]为改性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碳酸酯(PC)(80/20)共混物进行改性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测试研究了改性后共混物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AGS含量的增加,共混物中两相间的界面黏结增强; AGS对PBT/PC共混物具有强韧化的作用,与未添加AGS的PBT/PC共混物相比,当AGS含量为10份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49.8 %和17.4 %;AGS的加入提高了共混物的界面强度和相容性;添加AGS能够提高共混物的结晶峰温度,起到促进晶粒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丙烯酸酯与甲基雨烯酸缩水甘油酯双官能化的乙烯类弹性体KTR-6C对PC/PBT共混体系相容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TR-6C的加入.改善了PC/PBT之间的相容性,改善了PC/PBT共混体系的加工流动性能和外观。随着KTR-6C用量的增加.PC/PBT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增加;KTR-6C的加入.起到了很好的增韧作用,极大的提高了PC/PBT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当其用量为7份时达到最大值.为纯PC/PBT的20倍。  相似文献   

17.
吴承旭  周健  李雪飞  李磊 《化工学报》2010,61(6):1571-1576
分别以丙烯酸酯与缩水甘油酯双官能化的乙烯类弹性体KT-22与具有"核-壳"结构的S-2001作为增韧剂,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与聚碳酸酯(PC)作为基体材料,通过熔融共混挤出工艺,制得高韧性的PBT/PC合金。研究了增韧剂含量对合金的力学性能、流动速率、维卡软化温度的影响;用SEM对PBT/PC合金塑料的断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增韧剂KT-22和S-2001对PBT/PC合金塑料具有良好的增韧作用,但弹性体S-2001的增韧效果优于弹性体KT-22。  相似文献   

18.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GMA)为相容剂,采用转矩流变仪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丙烯(PP)共混体系,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旋转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LM)等分析手段对共混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BT/PP共混体系中引入POE-g-GMA后,共混体系中分散相的粒径减小,两相界面模糊;体系中出现了具有更长松弛时间的新的大分子链,使体系黏度随之增大,最终形成了"类凝胶网络"结构;共混体系的结晶性能具有组分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PBT共混改性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勇  张师军 《塑料》2004,33(4):39-46
综述了最近几年国内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分类介绍PBT/聚烯烃、PBT/同系聚酯、PBT/液晶、PBT/弹性体、PBT/聚碳酸酯等不同共混体系,讨论了各体系中的相行为、相容性、热稳定性、力学性能等,并对该类共混物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超韧PBT/PC共混物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增韧剂SWR-6B、AX8900和EXL-2691A对PBT/PC(80/20)共混物力学性能和耐热性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BT/PC共混物的微观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增韧剂用量的增加,PBT/PC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不断提高,当3种增韧剂各自的用量增加到20份时,PBT/PC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均达到600 J/m以上,约为未加入增韧剂时的10倍;当增韧剂的用量增加到30份时,PBT/PC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900 J/m以上,同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降低,而维卡软化温度仍高于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