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文化研究与水文化建设是近几年文化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从水文化及相关概念的界定、水和中华文化的关系研究、区域性的水文化研究、民族文化与水文化、水文化的应用问题以及国际水文化研究动态等6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应加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际视野中的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云 《中国水利》2009,(22):28-30
今天,随着水问题成为全球性的共同话题,水文化已跨越时空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可以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及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共同对话的领域。中国目前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面临着极好的机遇和重大挑战。结合笔者近年在水文化研究和推广应用的国际合作中的认识和经历,对水文化在国际环境中的发展和现状作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水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30 a的开拓与实践,我国水文化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延伸到了社会各个层面。与国外水文化研究相比,我国水文化研究在研究范围、研究深度以及普及度方面还存在差异和不足,当前我国水文化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水文化研究迎来了大好契机,应结合我国水文化研究特色,进一步加强水文化基础教育建设、明确水文化法律制度、开拓水文化交流渠道。  相似文献   

4.
水文化与水政策法规建设是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政策建设的重要一环。系统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水文化、水政策法规建设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其他湾区实践经验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水文化和水政策法规建设建议。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呈现水文化研究有待深入、弘扬有待加强、传承力度有待提高、水管理体制有待健全、水治理体系有待完善、水市场潜力有待挖掘等多重问题,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水文化、水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力度,建立流域综合治理协调机制,树立新时代水资源管理理念和水政策法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治水历史,历代治水用水管水的实践留下了优秀的物质财富、制度财富和精神财富。通过探讨以都江堰为代表的优秀水利工程对中国水文化的贡献,挖掘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多方面价值,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危机等问题寻找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新时期生态水利建设要以先进的水文化为引导,借鉴都江堰保护与发展中蕴含的工程伦理和先进文化,建设人水和谐社会,建设现代生态水利。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物质水文化、制度水文化和精神水文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双牌电站水文化建设架构和具备的优势,以及取得的成效,并分析了电站水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指出电站水文化建设三个层面相互依存在、相互促进的文化关联和价值功能,对规范和合理利用电站水文化建设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文化是人类在兴水利、除水害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对提升水工程的水文化内涵,提升水利工程整体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湖北省襄阳市三道河水利工程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三道河水利工程水文化体系、水文化特色及内涵、三道河水工程与水文化融合的特点和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战略泛指指导或决定全局的策略,对事物发展起根本性、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山东水文化建设战略设计,是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水利特点在山东的具体化,就是从水文化的历史使命出发,在国家、省文化建设和全国水文化建设的大架构下,根据山东水文化建设现状和能力,确定山东水文化建设"做什么".  相似文献   

9.
《治淮》2021,(8)
正水文化是指人类在与水有关的活动中所创造出的意识形态、价值理念等精神价值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质价值。水不仅仅是生命之源,同时也是文明、文化的源头。20世纪80年代末对水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在我国逐渐兴起和发展,我国就水文化理论、水文化遗产、水文化资源、工程水文化、地域水文化、水文化教育传播等方面进行了大力的推动并获得了不少进展和成果,建设了一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水文化工程,形成良好的水文化氛围,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中国邮票与水文化》,王冠华、耿庆斋、张伟兵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该书出版获得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术著作专项资助。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21世纪以来,随着水利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日益凸显,以及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加强,社会上出现了水文化建设活动的热潮。有感于此,几位任职于水利部门并热爱集邮的科技人员策划并组织编写了《新中国邮票与水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水文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的基础上,将水文化表现形态划分为物质形态、制度形态以及精神形态,简要分析其特征与内涵,着重探讨水文化嵌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嵌入方式。以芦江河文化建设为例,从挖掘、继承和弘扬传统水文化,提炼传统治水、用水理念,加强水生态文化建设,建设水文化示范点4个方面入手,探讨芦江河流域水文化嵌入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实践。  相似文献   

12.
<正>《新中国邮票与水文化》,王冠华、耿庆斋、张伟兵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该书出版获得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术著作专项资助。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21世纪以来,随着水利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日益凸显,以及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加强,社会上出现了水文化建设活动的热潮。有感于此,几位任职于水利部门并热爱集邮的科技人员策划并组织编写了《新中国邮票与水文化》。  相似文献   

13.
<正>《新中国邮票与水文化》,王冠华、耿庆斋、张伟兵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该书出版获得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术著作专项资助。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21世纪以来,随着水利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日益凸显,以及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加强,社会上出现了水文化建设活动的热潮。有感于此,几位任职于水利部门并热爱集邮的科技人员策划并组织编写了《新中国邮票与水文化》。  相似文献   

14.
济南水文化历史深厚,加强泉城水文化建设,对节水保泉、生态保护、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泉城水文化建设入手,阐述了济南与水的渊源以及水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泉城水文化建设现状,对泉城特色水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契机,从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现状入手,对济南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水管理体系、水生态体系、水保障体系和水文化体系4个方面研究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基本策略,并提出了4项保障措施,可为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参考,有力改善济南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退化的问题,从而加快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城市水利和水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加强城市水利建设同时,注重防洪问题的前提下,提出了注重以人为本的水生态、水景观的建设,拟就城市水文化、水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之间的经济利益,及城市水利与水文化之间的政治、经济效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内容及崇尚人水和谐的理念,与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有紧密联系。水文化挖掘与整理的思路是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水文化遗产,挖掘水利工程及其周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所赋予的水文化内涵与价值。水文化运用的路径是将水文化理念融入水利风景区规划中,设计水文化景观小品和科普展览馆,完善水文化解说系统,建设具有水文化内涵的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新时期水问题发生的变化、水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家现代化建设对水利发展的需求等维度进行分析,阐述了中国水利发展转型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推进中国水利发展转型的战略框架,提出了一揽子政策建议,包括:突出流域综合管理理念、完善针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统计和评价体系、改革水价政策、把水生态保护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和调度的重要目标、维持和发挥水的综合功能、发展水资源综合管理关键技术以及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与保障技术研发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乡村振兴与水文化建设的关系,将水文化理念引入乡村振兴中。通过分析现状乡村水文化的生存和建设状态,分析水文化在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美丽乡村建设中一些水文化建设思路。通过西苕溪流域为例进行实践乡村水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地将"现代"与"传统"文化进行交流与互融,激活文化,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建设与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和谐共赢、创新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的出台加强了水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为水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随着文化意识的增强,水利行业重建设、轻文化的现象正在逐步转变,形成了研究、探讨、实践水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部分发达省份积极开展水文化研究,取得了相应的阶段性成果,有些省份的水文化建设已经逐渐融入到水利行业精神和水工程建设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在水文化建设方面起步较晚,2013年开展了水文化调研活动,并编制了《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意见(讨论稿)》,为开展水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针对目前存在的重建设、轻文化等现象,应当意识到,用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水文化作为深入灵魂的“软实力”,更需要借助媒体工具传播、传承、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