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述了三维协同设计在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中的实践,阐明了其应用理念和管理实施架构,结合双峰寺水库项目。介绍了三维协同设计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安哥拉凯凯水电站是完全采用欧美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管理的跨国别大规模水电工程。工程设计先后基于Dassault CATIA V5和3DExperience的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平台,构建了包括地形测量、地质、主电站各建筑物(土建、机电、金结、建筑、监测)、导流洞、围堰等多专业的BIM协同设计体系,并在工程不同阶段完成方案比选与论证、参数化标准化精细设计建模、计算分析、工程制图、工程量统计等应用实践,拟在重点解决基于模型信息的二维工程制图功能优化和研发、复杂异形结构三维配筋等难题,为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化、精细化设计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3.
CATIA软件在水电工程三维协同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深入,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领域越来越需要大规模的分工与合作,需要跨专业、跨地域的基于网络化和信息共享的三维协同设计。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协同设计应关注的5类技术问题,结合CATIA软件,对三维设计、骨架、统一的三维模型、设计参数的管理和设计评审流程管理进行了研究。应用CATIA软件和协同管理模块VPM能基本上满足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协同设计的要求,功能上可以完成地质、水工建筑物、施工和机电专业的三维设计,其骨架设计思想、设计关联性和知识模板特别适用于工程预可研、可研、初设计阶段三维设计和方案的变更。  相似文献   

4.
三维成像声纳技术在水下结构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受到水利工程水下工作环境的制约,常规的隐患探测方法很难实现对水下工程安全隐患的准确探测,本文在对常用水下探测技术(设备)及其应用发展情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介绍了三维实时声学成像声纳系统基本功能,并在岩石岭水库和坎门渔港防波堤对该系统的功能和效果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水库、海塘(堤防)等水利工程水下结构进行安全隐患探测,实时生成连续、清晰的三维图像,且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行管理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闸作为重要的水利工程,具有挡潮、排涝、引水、通航等作用。对水闸结构进行安全检查及安全评价,是水闸工程进行维修、加固、改建或重建的重要依据。在水闸安全评价过程中,水闸水上结构的检测相对成熟,水下结构由于不可见,其安全性能存在隐患,是评价的重点。本文运用多波束水下检测系统、三维声呐相结合的互补方法,对上海市某水闸水下结构进行检测,通过阐述检测原理、检测作业过程、数据处理及检测结果分析,为水闸安全鉴定、安全运行和修复提供数据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林婕 《小水电》2007,(3):54-56
以贵州蒙江灰洞水电站的三维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三维可视化设计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体会,展示三维可视化设计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广阔前景。图7幅。  相似文献   

7.
周豪  张颖 《人民珠江》2023,(S2):199-205
定期通过有效的检测技术对运行一定年限的水闸进行结构性及功能性检测对水闸的安全运行而言,极为重要。以广州市番禺区雁洲涌水闸安全鉴定为例,通过对水下机器人系统、三维声呐、高清图像声呐多种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从检测原理、检测实施的详细过程、检测结果分析等各环节,论述水下综合检测技术的适用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水下综合检测技术能够高效识别水闸水下结构部位已形成的裂缝情况,并较为精确地圈定缺陷的分布,解决了传统水闸检测方法效率低下、可靠性不高等问题。研究成果为同类水闸安全鉴定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9.
在对混凝土缺陷处理之前,首先要分析混凝土产生缺陷的原因,以及这些缺陷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在缺陷修补施工过程中,有时还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对施工工艺做必要的修改.本文主要介绍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补采用的方法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
长江水质浑浊、流速较大,传统水下建筑物现状检查方法如潜水摸查和水下视频录像不再适用,而利用多波束测深技术进行全覆盖扫测,并对水下高精度点云数据三维建模,能够实现水下建筑物现状可视化和缺陷定量分析。针对长江某水厂取水管现状检查工程,利用Kongsberg EM2040C(双探头)多波束测深系统,通过设计测线、选择合适的波速角和发射角,利用自适应滤波算法对获取的高精度、高分辨率水下点云数据进行精细处理,结果能准确反映取水管破残现状和破损位置,为该水厂取水口修复项目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资料。应用成果对类似工程的现状检查和加固修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城市用水量增加,相应蓄水构筑物体积也在逐步加大。受混凝土材料性质及大气温度的影响,一次浇筑的钢筋混凝土蓄不构筑物长度受到限制,增加了工程难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膨胀剂进行无缝连接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深入,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越来越需要不同专业的分工与合作,需要跨专业、跨区域的基于网络化和信息共享的三维协同设计,目前三维设计已成为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基于Bentley软件平台,以浯溪口水利枢纽为实例,提出对水利水电工程三维设计的一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进步,水电站设计领域的设计手段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由传统的二维平面设计向立体、直观、准确的三维设计转变是水电站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三维可视化协同设计工作,就水电站建筑相关专业三维模型的建立与布置、材料统计,以及从三维模型中剖切二维施工图纸等技术进行研究探讨,结合水电站厂房设计实践,对基于Bentley软件平台的水电站建筑、结构和设备等多专业三维协同设计的实现方法、流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三维声学成像声纳系统具有实时、清晰、三维成像等特点,能在0能见度(浑水)水域等多类复杂水质环境中正常工作.介绍利用三维声学成像声纳系统对水闸和堤防水下结构进行整体探测,并综合分析上游闸室和堤防试验段(筑堤材料分别为模袋混凝土和抛石)水下结构的实际工况,最终得出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5.
郑迪  严勇  杨光 《人民长江》2013,44(5):15-17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三维设计能显著提高设计效率,但设计成果难以在施工现场进行展示,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以iPad移动终端为例,提出了将三维设计成果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展示的解决方案。针对三维设计可视化技术的实现问题,提出了采用三维模型分割、三维模型压缩、数据专线(通信卫星)实现远程通信的解决思路。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移动三维可视化在水电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思路,可供相关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电地质工程的复杂性,提出了基于GOCAD的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根据实测的离散工程控制点数据、钻孔数据和产状数据,构建了三维地质可视化模型,并能进行与工程密切相关的三维可视化分析。最后将该技术成功应用到万家口子水电站工程的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分析中,对工程设计和勘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院CATIA VPM三维协同设计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较为详细的介绍了以CATIA+VPM协同设计平台以及3DVIA Composer作为工具,以骨架建模思想、参数化建模方法、CATIA CAA二次开发等为核心技术,我院开展多专业协同设计。  相似文献   

18.
郑发顺 《水利科技》2014,(1):40-42,44
该文介绍遥控水下机器人系统组成和技术参数,简要阐述遥控水下机器人在仙游金钟水库大坝上游面板、莆田东圳水库进水口、晋江安平桥闸上下游、仙游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上水库面板渗漏等工程水下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总结遥控水下机器人在我省水利水电工程水下检测中的应用特点与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9.
针对渗漏隐患大、水深、点分散、小流速、强隐蔽性的特点,建立以伪随机流场法圈定渗漏入水点平面坐标、以三维多波束声呐探测技术确定渗漏入水点地貌特征和三维立体精确分布、以水下机器人自动喷墨示踪及高清视频观测为一体的新技术联合应用系统,为前期快速应急抢险、中期病害修复整治、后期安全运行维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张建清 《人民长江》2019,50(6):124-12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三峡工程为代表的水利和水电工程建设迅猛发展,国内水利建设和水电开发处在高峰期,在此过程中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颠覆了物探本身的传统定位,由原来单一的勘察技术演变成工程建设施工期隐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形成了有如医学B超、CT等先进手段的地球物理精细探测新兴技术相关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超声横波反射技术、高精度CT探测技术3方面的新技术工作原理、工作布置、资料分析等内容。这些新技术将为我国工程地质勘察、施工质量检测及健康诊断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