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规划师》2015,(9)
文章以中东铁路沿线典型历史街区为例,采用计算机学科中的视觉词袋模型分析方法,对历史街区空间要素的分类、条件和特色进行分析与描述,并对空间要素参量进行语言表达和统计,从而总结出历史街区的特色,形成历史街区特色空间要素组成、设施配置特征的简单量化指标,为进一步评价历史街区的特色提供量化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2.
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现状综合评估是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工作的基础。辽宁省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起步较晚,对街区现状的评估工作也相对滞后。我们在对辽宁省第一批8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实地踏勘的基础上,收集并整理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的基本信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项分析,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辽宁省接续历史文化街区认定与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历史城镇的重要物质存在,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研究是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张军  李姮 《华中建筑》2014,(3):192-196
该文从保护再生角度,对中东铁路沿线站房建筑进行分析归类,以不同使用现状的站房建筑为例,分析当前社会原有中东铁路站房建筑自身发展的瓶颈及不同再生模式,总结中东铁路沿线站房建筑符合自身文化价值和城市发展的特定再生趋势,充分考虑中东铁路站房建筑的历史文脉保护及在铁路建筑中的实际功能意义,为中东铁路沿线站房建筑的进一步保护再生进行基础研究。铁路站房建筑的再生发展,要以每个地区站房建筑的实际情况作为再生保护的依据,避免以偏概全,照搬套用。  相似文献   

4.
大拆迁时代的保护难题我国历史街区面临时代危机与发达国家成熟和趋于稳定的城镇结构不同,我国城镇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剧烈转型中。城镇居民和政府对"新"城风貌的向往和关注往往压过"旧"城。可以说,作为快速发展中的国家,我国许多城镇的历史街区正处于一个十分危险的阶段。一方面,历史街区自身就有很强的改建动力。历史街区常位于旧城中心区,人口  相似文献   

5.
《低温建筑技术》2020,(7):16-21
中东铁路沿线城镇拥有数量众多的城镇建筑遗产,在复杂的城镇化进程中面临自然侵蚀、人为改造甚至保护性破坏等问题。针对城镇建筑遗产保护现状及困境,文中引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以一面坡中东铁路建筑群为例,分析建筑遗产复杂系统的基本情况、系统构成和适应机制,并提出适应调控规划和保护规划策略,初步建立以交互性保护为特色的建筑遗产适应性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安居看山地历史城镇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泽新 《规划师》2003,19(2):17-20
通过对山地历史城镇特点的研究,以铜粱县安居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为例,探索古镇保护与城镇发展的关系,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对传统城镇、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建筑三个不同层次进行保护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借助GIS技术对清代驿路体系和中东铁路文化线路进行历史地理分析,发现中东铁路不论是总体线路规划还是具体站点选址,以及先"站"后"市"城镇发展模式和军政一体管理模式,都呈现出对清代驿路体系的继承性。同时,中东铁路作为欧亚交通通道,对东北地区的国际化、城镇结构和经济模式的近代化都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东铁路对清代驿路体系的继承与发展,既是对东北地区特定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历史适应,也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的时代必然,探索其历史规律,对于当今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历史遗产保护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城市修补"理念内涵的梳理,探讨了其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内容和保护方法的启示,以登封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为例,建立了历史街区物质性空间实体和非物质性人文环境两个层次的保护框架,并针对框架内容研究制定了小微化、渐进式地保护与修补策略。这一探索对于系统、全面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董宇轩  焦健 《城市住宅》2015,(11):71-73
在世界大同化的城镇建设背景下,文化传承与保护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历史传统格局和活态历史风貌。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运用专业理论和设计方法,以罗西亚大街为例,对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的问题和景观保护与创新进行研究,提出保护与更新的建议,力历史街区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特定条件下,立足长远视野,历史城镇(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利用是契合、协同与共生的,基于此前提,以重庆洪安历史名镇为案例,对衰落型商贸古镇实施历史街区保护和旅游利用的协同共生手段进行了针对性研究;提出了历史保护和旅游利用整合的六大方法:非遗充实街场、设施畅通建筑、节点衔接街巷、旅游强化动力、游线串联景点、地域联合共治等,力图为同型历史城镇保护和利用提供可资参考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武汉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图底关系分析、图形模式归纳等方法,对形态基因进行提取,研究社会变迁过程中形成的城镇平面格局所蕴含的文化遗传因子。首先,对形态基因概念进行研究,探析其内涵、层次与文化意义,其次探寻武汉历史街区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现代建成环境中的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空间分异,识别从古代延续至今的城镇平面格局,揭示社会变迁中的文化遗传因子。该文在形态基因视角下聚焦于两个方面:从历史演化过程中分析城镇平面格局的生成机制与分类;从当下建成环境中揭示城镇平面格局的形态与文化意义。该文的分析方法可为武汉历史街区及其他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所借鉴,尤其对我国的“城市双修”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特定条件下,立足长远视野,历史城镇(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利用是契合、协同与共生的,基于此前提,以重庆洪安历史名镇为案例,对衰落型商贸古镇实施历史街区保护和旅游利用的协同共生手段进行了针对性研究;提出了历史保护和旅游利用整合的六大方法:非遗充实街场、设施畅通建筑、节点衔接街巷、旅游强化动力、游线串联景点、地域联合共治等,力图为同型历史城镇保护和利用提供可资参考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城市记忆,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有机更新,同时体现了该城市街区的传统文化特色。以对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的反思为切入点,论述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必要性,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初期存在的诸如单纯静态保护、过度商业开发、"仿真更新"假文化蔓延等问题,并基此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梳理、总结了其保护与更新经验,提出了当前解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历史街区保护是历史城市保护最重要的内容之一。20世纪中叶,欧洲的一些国家提出了街区保护的概念与政策。我国在1986年正式提出"保护历史街区"。1996年的"黄山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历史街区保护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对历史街区认识的不断深入,保护历史街区已经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保护历史街区的前提在于对其价值的认识。但是,目前对于历史街区的价值缺少全面系统的认知途径。本文在世界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OUV)的评估标准的基础上,利用文献和实地调研剖析历史街区的格局、肌理和风貌等主体构成要素的价值与突出普遍价值之间的联系,构建了系统性的历史街区价值认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城镇历史街区景观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晴 《华中建筑》2008,26(6):138-140
镇历史街区是区别于传统古村落及城市历史街区的一种历史遗迹,它既有城市有序的规划格局,又与自然,乡村有着紧密有联系,其景观表现出双重性,景观特色异常明显,文章针对城镇历史街区帚观的特点,分析了城镇历史街区的景观元素,景观的构成关系,并提出相关保护层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制定了《大新京都市计划》,将长春市("新京")的"新天地"街区功能定位为娱乐区。经近百年的历史变迂,目前遗留下约1.58公顷部分原街区。自2009年11月长春市政府将其确定为"老宽城子历史街区"后,街区的保护与修复受到关注。本研究遵循保护历史原貌的原则,对街区进行全面调研与普查,并对单体建筑进行测绘,提出了保护性的建设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始建于1898年,是当时修建中东铁路时为工程技术人员所建的集体宿舍,也是哈尔滨的重要历史遗存,有着极强的历史原真性。多年来,政府与学术界围绕它进行了多次的保护性复兴及更新探讨,但都由于种种原因而搁置,大部分街区建筑至今仍处于闲置与废弃状态。本文以全国城市规划竞赛与联合设计方案为例,从不同专业学生对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的理解与更新方案进行阐释,以期探索中东铁路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策略。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街区因保留传统道路空间肌理、包含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对其保护与改造的意义与责任重大。目前国内对历史街区的保护问题存在一定误区,或持"不动"、"少动"的保守态度,造成建筑遗存保护修缮无人问津,历史街区所具有的价值难以向世人展现的局面;或大肆仿古建设,破坏街区价值。为使历史街区重现生机,沈阳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动态更新建设为条件,建立起刚柔并举的保护框架,通过选取节点地区着重控制、带动整体复苏,加强运营管理,从空间塑造、功能置换、资金运筹等多角度探索更新改造策略,最终实现历史街区的复兴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普遍存在商业开发过度的现象。针对此类现象,从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新制度经济理论、市场机制理论三种视角,以涉及遗产保护的历史街区更新为对象进行因果逻辑的研究,发现价值认同对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结果存在根本性影响,产权与交易费用对历史街区更新行为具有选择局限性的影响,市场机制对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具有双面性的影响;并据此最终通过构想价值经营和制度经营两方面为主要内容的"经营观"理念,来完善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的策略,达到保护和传承的可持续更新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展,世界遗产的大运河作为中国的金名片,其保护与发展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而运河沿线的历史街区是大运河有机组成的重要部分,凝聚着当地的历史信息,蕴藏着珍贵的文化价值,反映出了鲜明的地域性与深刻的场所感。但根据笔者在运河沿线城镇的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历史街区现代适应性较弱,许多历史街区脱离了城市,成为了独立的"病区"。文章根据专家及使用者意见,确定了历史街区现代适应性评价因子,提出运河沿线历史街区的现代适应性评价体系,为将来运河沿线历史街区的现代适应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