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7,(4)
在前期对南方海相页岩气富集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应用涪陵页岩气田的勘探开发资料,详细论述了涪陵页岩气田富集的主控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对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理论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气田富集的基础首先在于气体的生成和储集,研究区深水陆棚页岩气储集层具有"高TOC、高孔隙度、高含气量、高硅质"四高特征,生烃强度高,有机质孔发育,有利于储集层改造,是涪陵页岩气"成烃控储"的基础。保存条件对页岩气的形成和富集至关重要,良好的页岩顶底板从页岩生烃开始就能有效阻止烃类纵向散失而滞留聚集,后期构造作用的强度与持续时间决定了页岩气保存条件,保存条件好是页岩气"成藏控产"的关键地质因素,页岩储集层含气性好、孔隙度高,地层(超)高压,有利于形成页岩气富集高产区。 相似文献
3.
页岩储层水平井合理长度优化对合理开发至关重要.综合考虑技术与经济条件,对威远页岩气田不同长度水平井开发周期内(10 a)的产量、单井投资、经济效益进行详细分析,明确了该区最优经济价值条件下水平井长度范围,讨论了天然气价格、页岩气补贴、建设投资、单井产量对不同长度水平井开发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威远页岩气田高产井比例... 相似文献
4.
页岩储层的脆性矿物含量、脆性指数、水平应力差异系数等是影响页岩可压性的主要因素,而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①~⑤小层页岩储层的脆性矿物含量(>50%)、脆性指数(>50%)、水平差应力差异系数(<0.2)等基本相似,因此,利用上述参数无法有效评价该区块单井的可压性。根据涪陵页岩气田大量已钻单井资料,从埋深、构造形态、裂缝发育特征等地质因素出发,评估了各地质因素对单井可压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埋深是影响单井可压性最重要的地质因素,埋深越大,储层压裂难度越大;(2)构造形态会对压裂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负向构造形态压裂难度大于正向构造;(3)天然裂缝发育的非均质性也会导致压裂难度增大,缝网延伸困难,影响储层改造效果,降低单井产能。 相似文献
5.
6.
采用宏观检测、机械性能测试、腐蚀产物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威远页岩气田某平台失效管段的腐蚀失效原因。结果表明,水中SRB、CO_2、Cl~-是引发腐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8.
大牛地气田盒1段砂岩厚度大,非均质性较强,气层主控因素多,有效厚度较大,但产能普遍不高,开发地质研究程度有待提高。本文利用测井、薄片鉴定、压汞实验、试井等测试分析资料,对气层四性关系和产能主控因素进行研究,总结分析盒1段高产气层特征与成因,并在分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气层纵横向精细刻画。认为盒1段物性、含气性与有效厚度等参数均影响着气层的产能;含气性较差是气层产能普遍不高的主因,岩相与物性、成藏过程的运移通道以及上覆局部封盖层共同控制着气层最后含气丰度,而在沉积微相控制下的砂体展布和后期成岩作用加强的非均质性影响着含气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新场气田沙溪庙组气藏单井产能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西新场气田沙溪庙组气藏是典型的致密低渗透碎屑岩气藏,气藏储量丰富,可单井产能却很低。产能预测是编制气田开发规划部署、进行开发方案设计、开发动态分析、气井配产及开发方案调整的重要内容,但迄今为止,致密低渗储层的产能预测却仍是当下公认难点问题。针对沙溪庙组特定的地质特征,本文采用了最佳子集及G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产能。通过最佳子集模型运算,获得与储层产能相关性最好的6个特征参数(分别是予、Ac、Фf、△R、F1、F2),再用GA-BP神经网络构建的储层产能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是绝对误差最大为0.98,最小为0.008,平均为0.036,相对误差最大为5.36%,最小为0.805%,平均为2.85%,说明所构建的基于最佳子集及GA-BP神经网络的储层产能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理想,可以用于同类储层的产能预测。 相似文献
11.
页岩气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新能源,占三种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总资源量的50%左右。据了解,我国页岩气资源量达100×1012 m3,可采储量26×1012 m3,与美国相当,未来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将成为常规天然气资源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以四川盆地中部安岳气田震旦系灯四段气藏为例,针对强非均质性气藏早中期产能主控因素和开发优化技术对策不明确的主要问题,研究了气井产能主控因素的科学内涵,提出了不同阶段产能主控因素的核心要素及主要研究条目,并以6类气藏典型渗流模式为基础,明确了早期、过渡期和稳定期的产能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井位平面部署、靶体位置、改造工艺、生产井制度优化4个方面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产能主控因素是指影响气井产能的主要条件,其不同开发阶段的研究对象和侧重点不同,核心要素是落实储量基础、改造区及远井区的渗流能力,主要研究条目是优质储层的关键指标及地震响应、专项试井解释等;②灯四段气藏早期、过渡期以及稳定期产能分别受优质储层发育和储层改造后裂缝系统搭配,远井区供气能力以及剩余动态储量控制,并明确了优质储层的电性特征、改造后试井及施工曲线特征、平面非均质性特征、剩余动态储量变化特征对于早中期不同阶段产能的影响;③通过实施开发优化技术对策,取得了单井产量的突破,新工艺井平均绝对无阻流量为直井的2.3倍,已投产井稳产比例从80.5%增加至95%,油压递减速度减缓,基本满足开发方案设计要求。研究成果形成系统的早中期产能主控因素及开发优化技术对策,为超深层强非质性碳酸盐岩气藏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涪陵页岩气田地处山区,地下暗河溶洞发达,人口密集,开发过程中面临着环境保护问题。结合涪陵页岩气田地表自然环境特征和页岩气开发工程特点,分析了涪陵页岩气田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开展了土地集约化利用、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油基钻屑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钻井和压裂污水循环利用及页岩气田开发绿色环境管理模式等技术研究,形成了适用于涪陵页岩气田的绿色开发技术体系。现场应用表明,应用绿色开发技术体系后节约土地62.1%,钻井和压裂污水循环利用率达到100%,处理后的油基钻屑含油率低于0.3%,二氧化碳减排64.47×104 t,实现了页岩气田开发零污染。研究认为,涪陵页岩气田绿色开发技术对我国页岩气田规模化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具有示范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涪陵页岩气田钻井技术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涪陵页岩气田是我国第一个投入商业化开发的页岩气田,其地表和地下地质情况均十分复杂,与常规油气藏和国外页岩气田相比,其开发过程中钻井施工难度较大。根据大量翔实的资料,从井壁稳定、轨迹控制、固完井质量以及降本增效等方面论述了涪陵地区页岩气田钻井工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并对其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上述钻井技术难点的技术思路和方法,并在涪陵地区页岩气钻井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下一步应深化钻井地质特征精细描述、开展三维井眼轨道优化设计及控制、强化钻井提速技术攻关、完善钻井液与完井工艺配套等研究,以持续提高涪陵页岩气田的钻井效益。 相似文献
16.
17.
詹进先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6,(4)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提溴工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提溴的各种方法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针对威远气田水的水量和其中溴的含量,提出了采用国内成熟的提溴工艺—“空气吹出、酸法吸收、尾气封闭循环”从威远气田水中直接提溴,对该法的可行性、经济性及环保上的先进性进行了论述。最后对提溴所需的原料来源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8.
19.
试论威远气田水提溴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詹进先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6,25(4):239-242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提溴工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提溴的各种方法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针对威远气田水的水量和其中溴的含量,提出了采用国内成熟的提溴工艺-“空气吹出,酸法吸收,尾气封闭循环”从威远气田水中直接提溴,对该法的可行性,经济性及环保上的先进性进行了论述,最后对提溴所需的原料来源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提高涪陵页岩气田的采收率,首次探索实践了下部小层加密、中部小层评价和上部地层开发的立体开发技术,但钻井过程中面临压力系统多变、压裂干扰严重、防碰绕障难度大和精准导向及钻井提速挑战多等难题。为此,开展了立体开发井组工程设计、钻井提速、基于随钻前探的轨迹控制、页岩低成本高性能钻井液及页岩气井长效密封固井技术研究,形成了以涪陵页岩气田立体开发优快钻井技术。涪陵页岩气田185口井应用了该技术,与应用该技术前相比,机械钻速提高25.5%,钻井周期降低27.8%。涪陵页岩气田立体开发优快钻井技术对国内其他区块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