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辽河油田稠油分层采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层采油技术是通过地质资料分析 ,前期测试及数值模拟 ,将多层合采层间干扰严重的油井纵向分为相互独立的 2至 3部分 ,然后用分采技术管柱实施分层采油 ,从而达到层间各自独立 ,互不干扰 ,多层合采的目的。1 油藏工程研究1.1 稠油区块存在的问题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大部分为互层状油藏 (油层与夹层相间排列 ) ,由于层与层之间存在着物性的差异 ,从而导致多轮注汽生产后油藏动用不均 ,高、低渗透层矛盾突出 ,相互影响 ,互相干扰 ,主要表现在注汽环节高渗层重复吸汽 ,造成注入蒸汽的浪费 ,而低渗层无法有效动用。在采出环节由于高渗层压力低、…  相似文献   

3.
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设计很多的技术与工序,开发的成本比较高,因此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应当积极立足于对油田技术的技能研究工作以降低油田的成本消耗,促进油田开采的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的环保,这已经成为油田开采重要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针对层间矛盾突出的疏松砂岩油藏,为使各油层均衡生产,应进行分层防砂分层开采,为此研究了水力喷射泵分层采油技术。该技术主要由水力喷射泵采油管柱和分层防砂分层采油管柱2部分组成。分层防砂分层采油管柱分为分层防砂外管和分层采油内管2部分,防砂外管用于层间分隔;分层采油内管插入分层防砂管柱,由密封插头实现管内分隔。水力喷射泵采油管柱通过底部的密封插头与分层防砂分层采油管柱顶部的插入式悬挂封隔器相连接。该技术在现场1口井的应用中,原油产量由41.2m3/d上升到79.8m3/d,含水质量分数由88.9%下降到32%。  相似文献   

5.
分层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注水开发油田普遍存在的层间干扰问题,研究了三种分抽混出泵的分层采油技术。级差式分抽混出泵主要由上大下小级差抽油泵串联组成,能排除高压层对低压层的干扰。分体悬挂型分抽混出泵由组配分抽头和普通抽油泵组成,既能解决两油层间的层间干扰问题,还可实现理想的生产压差,充分挖掘低压、低渗透油层的产油潜力。三层分抽混出泵由组配分抽头和级差式分抽混出泵串联组成,可消除三个油层间的层间干扰。  相似文献   

6.
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油、采气工程技术是实现油气田开发方案的重要手段,是决定油田产量高低、采油速度快慢、最终采收率大小、经济效益的优劣等重要问题的关键技术。分析了我国采油工程技术发展的5个阶段和各自的工艺技术状况,介绍了与我国油藏相适应的12套采油工艺配套技术,对发展采油工程的基本做法及技术政策作了说明,指出了采油工程技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地震勘探技术因其能够构建地下三维地质体的空间结构和岩石属性,在油气勘探中投入成本和产出贡献占比最大。自1851年人工激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首次被测量以来,在过去170多年历史进程中,地震勘探技术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全球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发现作出了突出贡献。系统回顾地震勘探的发展历程和关键历史节点的突破性技术,其中主要包括早期光点记录、模拟磁带到现代数字化地震仪器装备的发展;早期二维测线到宽方位/全方位三维地震采集和处理技术的进展;陆地电缆和海洋拖缆以及陆海节点地震采集技术;当前“两宽一高”地震采集和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以及高效采集及智能化处理解释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曹红英 《吐哈油气》2003,8(3):309-312
气举采油是重要的机械采油方法之一,它对于提高油井产液量、放大生产压差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对国内外气举采油技术的调研,明晰了气举采油的发展历程以及最新技术动态,有助于推动我国气举采油工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缓解多层系开发油井的层间矛盾,引进分采合抽泵进行分层隔采,提高动用程度。本文对分采泵分层采油技术进行论述,通过前期的精细选井选层,引进三个厂家生产的分抽合采泵,分别在新寨和虎狼峁作业区层间矛盾突出的油井中开展试验,根据地层供液能力进行选型配套。通过对比试验前后油井产量,在部分井中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同时,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改进,更加适应了井况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有杆射流泵分层采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低渗透含油饱和度高的地层供液能量不足给有杆泵采油带来的冲程损失大、泵效低等问题,开展了有杆射流泵分层采油工艺研究。在有杆泵末端增加射流泵,通过封隔器将高低渗透层段分开,利用高渗层产生的液量,作为射流泵的动力液,在低渗透层段产生压降,从而提高低渗层的产液能力。介绍了有杆射流泵组合分采的工作原理、参数优选及现场应用情况。2006年在河南油田现场应用13口井,工艺成功率100%,有效率100%,累计增产原油2197t。  相似文献   

12.
井下智能找堵水分层采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一种井下智能分层采油技术,一趟管柱实现井下找水、堵水、生产、调层、测试等多项功能。用封隔器将井下各层位封隔,管柱上对应的每一个目的层段安装一套智能开关器。找堵水过程中井下智能开关能按照设定的时间顺序自动打开或关闭油层,实现油井的找水、堵水措施,达到任意选层开采,降水增油的目的。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内置压力计可连续监测分层压力资料,分析油层分层参数(分层压力、渗透率、污染系数)等资料,为精细掌握油藏动态特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螺杆泵分层采油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扶余油田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的产出差异大,两油层同时开发不能充分发挥杨大城子油层潜力问题,研制了螺杆泵分采工艺管柱,增加了生产压差,降低了生产流压,实现了两油层的同井分采。已试验7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油0.73t,大大降低了单井综合含水率。从使用螺杆泵分采的阶段效果得知(1)螺杆泵分层采油技术能够有效解决采油井的层间矛盾,降低综合含水率,提高油井产油量;(2)实施分采工艺的同时,应解决分采工艺的工况诊断问题;(3)螺杆泵分层采油应向同井不同层的单采发展,即在正常分采工况下,以简单的工艺实现同井单采上层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振动采油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振动采油的起源、国内外研究现状、振动采油的机理以及目前振动采油技术的不足和发展趋势,指出振动采油的关键在于保障振源振力能有效传入油层能量,确定与油层匹配的振动频率可控的多点震源,加强振动场、渗流场、固体介质场三场耦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振动采油技术可望成为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振动采油的起源、国内外研究现状、振动采油的机理以及目前振动采油技术的不足和发展趋势,指出振动采油的关键在于保障振源振力能有效传入油层能量,确定与油层匹配的振动频率可控的多点震源,加强振动场、渗流场、固体介质场三场耦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振动采油技术可望成为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6.
石油是第二产业发展的命脉,石油工程也是国家的重点建设工程。近些年来,我国石油工程的采油技术获得较大幅度的提升,由单一的开采方式发展为丰富多样的开采方式,并且因地制宜的制定了石油开采的具体策略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采油效率。本文介绍了石油工程采油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7.
石油化工采油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石油工程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石油化工采油技术是石油工程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在石油化工工程行业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石油化工采油技术的发展现状出发,研究石油化工采油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对于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已经成为继热力驱、化学驱、聚合物驱之后的第4种提高采收率的新的\"三采\"技术,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介绍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微生物采油的机理、菌种筛选和评价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技术的油层条件和应用前景,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胜利海上疏松砂岩油藏存在油层多、井段长、夹层厚、层间非均质性强和易出砂等问题,采用笼统防砂电动潜油泵合采,层间矛盾突出,不能充分发挥各产层的作用,制约了其有效开发。为此,进行了适用于海上疏松砂岩油藏的分层防砂分层采油技术研究。针对笼统防砂充填不密实、防砂后通径小的问题,研发了大通径分层充填防砂技术,实现了分层防砂,并增大了防砂后的通径,方便了后期实施分层采油;研制了遇油遇水膨胀封隔器和在线电动调节阀,形成了分层采油技术,实现了分层开采和各层流量的在线调节。在海上的埕北20C-A井进行了分层防砂试验,各油层实现了差异充填防砂,使各油层潜能得到了释放;在与胜利海上疏松砂岩油藏储层物性相近、油井的完井工具尺寸相同的陆上GO2-17-A井和GO4-19-B井,进行了分层采油试验,2口井均实现了分层开采和各油层产液量的精确调控,提高了产油量,降低了含水率。现场试验表明,采用分层防砂分层采油技术解决了海上疏松砂岩油藏合采层间矛盾突出的问题,可以充分挖掘各油层的潜能,提高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该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石油开采行业提供些许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