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分布、建设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梳理了我国两批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的建设情况。通过介绍济南市、许昌市的验收工作,简述了现阶段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验收情况。在此基础上,从突出试点期内建设的成绩与成效、试点期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试点城市的推广模式与经验、避免盲目追求表面改造等4个方面,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技术评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3年3月水利部启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后,扬州市编制《扬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通过资深专家审查。同年7月,扬州市被列为第一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后省政府正式批复实施。试点期至2016年底,按照"一轴、一带、两区、多点"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格局,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类似地区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2017年7月通过水利部和江苏省政府共同召开扬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会。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江苏省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金坛区的基本情况、建设需求、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成效,剖析了试点建设过程中的特色性与独创性工作,并提出了推进下阶段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可为其他类似地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杨永德  王孟 《人民长江》2016,47(10):10-14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亦是从源头上扭转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趋势的根本性举措。针对长江流域32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介绍了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布局情况、建设内容和具体举措,剖析了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建议,以期为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2014年惠州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2018年8月顺利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试点验收技术评估并获得优秀成绩。该文在回顾惠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背景、剖析存在主要问题、阐述试点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的基础上,重点总结提炼了惠州市在试点建设中的主要特色和经验做法,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受水利部水资源司委托,由长江科学院组织对长江流域第一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进行技术评估。长江科学院成立以副院长陈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组长的技术评估专家组一行8人,于2017年9月5—7日赴合肥市进行现场勘查和听取汇报,开展了合肥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技术评估工作。安徽省省政府、合肥市市政府、安徽省水利厅、合肥市水务局等部门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合肥市副  相似文献   

7.
简要总结了临沂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重点分析了"十二五"以来,特别是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中取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丹东市是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本文主要介绍了丹东市作为第一批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经过三年多的水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行政验收,正式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本文详细介绍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背景,紧紧围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管理体系总体目标及主要任务,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介绍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的效果,旨在为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进一步推进文明河南、美丽河南建设,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从2014年4月开始,省水利厅在全省部署开展了第二批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申报工作。根据各地申报情况和专家评议意见,省水利厅决定新乡、驻马店2市和汝州、兰考、固始、禹州、鄢陵5县(市)为河南省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和第一批相比,第二批试点新增了县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至此,全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已达14个,其中,郑州、洛阳、许昌、南阳、焦作  相似文献   

10.
许昌市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城市,加强水利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许昌市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特别是2013年以来,在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关心支持下,许昌市紧紧抓住全国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的历史机遇,精心谋划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水系连通、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三大水利项目,并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项目建设,第一个通过了水利部委托流域机构和省水利厅组织的现场审查,受到了水利部和省领导的高度评价与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河流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破坏加剧等突出问题,以南京市江宁区牛首山河为例,通过监测水质、浮游植物、底栖动物、重金属等指标的变化情况,选取了11项指标作为水生态安全评估的指标,为了减少主观因素对于指标权重确定的影响,采用基于熵值法-物元可拓评估模型进行牛首山河水生态安全状况评估。结果表明:牛首山河水质状况中等,藻类密度远超标准限值,生物多样性较差,其水生态安全状况综合评估等级在Ⅳ~Ⅴ级之间,与牛首山河实际情况相吻合,研究成果对江宁区河流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洁  逄勇 《水资源保护》2016,32(6):151-155
在总结国内部分省市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核算方法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江苏省2014年开展的全省流域生态补偿工作的资金核算方法;依据补偿点位2013年全年水质实测数据,对江苏省各市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情况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针对现采用的基于水质综合超标倍数的生态补偿资金核算方法未考虑河道流量的缺陷,提出了基于超标通量的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染物费用计算法,并计算了各市2013年度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情况,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补偿资金核算方法能一定程度优化现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江苏省阳澄淀泖区湘城和陈墓水文站1971—2007年的逐日实测水位数据,用P-Ⅲ型适线法分析汛期和非汛期不同频率下的水位,结合区域引排控制水位、防洪限制水位等因素,确定了阳澄区汛期、非汛期的最低目标水位为2.6 m、2.5 m,淀泖区为2.55 m、2.45 m。由航运最低水位、生态水位等进行复核,证明确定的最低目标水位是合理的。最后通过最低目标水位与太湖流域水量模型计算的水位进行可达性分析,结果说明区域现状水资源调度还不能保证各区在不同年型下的水资源总需求量,今后需加强水资源优化调度。  相似文献   

14.
从水污染减排、水环境整治、水资源管理、水功能提升四个方面全面解读河长制推行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江苏省河长制推行成效评价体系,利用江苏省设区市2006-2015年的空间面板数据,系统分析江苏省河长制推行成果的现状和地区差异。研究发现,在河长制诞生的十年间,其推行成效经历了2010年以前的高速成长期、2011-2012年的波动成长期以及2013年至今的快速发展期;在空间层面,河长制推行成效水平呈现苏南、苏中、苏北递减的现象;而近三年江苏省区域间河长制推行成效水平的增长呈现出"北快南慢"的格局,河长制推行的空间差异逐渐缩小。建议今后进一步完善河长制考评和奖惩体系,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并充分利用民间治水力量和资本,推进城乡河长制同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江苏省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背景,从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内涵出发,结合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水资源情势,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模块式的江苏省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苏州、淮安、江阴、大丰不同水资源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试点地区的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初步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水资源管理离现代化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再生水利用和水权水市场建设是主要薄弱指标,是今后水资源管理建设应该着重注意的方面。在参与评价的4个城市中,苏州水资源管理现代化程度最高,苏南两市(苏州、江阴)现代化程度明显高于苏北两市(大丰、淮安),这与各城市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进度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毛大明 《中国水利》2012,(11):23-26
在总结南京市江宁区水利发展成就和问题的基础上,从提升江宁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工业化建设、保障民生和保障生态安全等方面出发,对江宁区水利现代化的需求进行分析,突出了水利在江宁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进一步拓展了观念现代化、设施现代化、技术现代化与管理现代化这些水利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归纳了水利现代化关系协调、状态理想、保障可靠、功能完备、体系完善、利用高效、技术领先、管理有效等8个特点,提炼了水利现代化的核心内涵。提出了唯有建设水利现代化才能破解江宁区现有水利难题、满足未来用水需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及其各个省(市)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以及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亏,并运用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16-2025年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趋势来看,长江经济带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现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生态承载未出现超载现象,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均有较大时间上波动;从空间差异来看,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年均值总体呈现上游高下游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浙江省除外),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年均值受自然因素影响呈现明显的空间变化差异;从预测结果来看,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有较大下降的为上海、浙江和湖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不容乐观的有江苏、重庆以及云南。  相似文献   

18.
汪晶  韦诚  王菊  徐亚东  殷鹏 《中国水利》2014,(11):43-46
随着水资源管理目标的转变以及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再生水逐渐成为解决水问题、实现水生态良性循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从江苏实际出发,简要阐述了江苏城市再生水利用的紧迫形势及利用现状,提出短期内江苏再生水利用潜力约18亿m3,主要利用途径为工业循环冷却水、城市杂用水和环境用水,剖析了政策法规、管理体制、水价、技术等多因素对江苏再生水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生态需水量的核算是湿地水文生态恢复的关键步骤。通过分析计算,评估天津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各类生态需水的3个特征值:最低生态需水量(即湿地生态系统丧失生态功能的临界需水量)、最适生态需水量(即维持湿地生态功能最佳状态的需水量)、最高生态需水量(即湿地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水量),得出如下结论:天津滨海地区湿地的生态需水主要包括蒸发蒸散需水量、湿地土壤需水量、补给地下水、湿地生物栖息地需水量4个部分;湿地的最低生态需水量为177.68×106~276.85×106 m3,最适生态需水量539.23×106~807.81×106 m3,最高生态需水量1 206.55×106~1 409.02×106 m3。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总结菏泽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指出其建设过程中的不足,并进一步对今后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需要做的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